280年厚積薄發的新西市,宜居藍圖已然呈現
時間:2011-12-29 14:47:09
有史以來,營口都是中國東北最重要的港口。對于西市區的記載,史出雍正四年天后宮(西大廟)《重建碑文》:“沒溝營……通郡渡津,舳艫云集,日以千計”。時光荏苒,擁有280年歷史的老西市在今天迎來了它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營口作為“遼寧沿海經濟帶”與“沈陽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區的疊加城市,是環渤海和東北亞經濟圈的重要支點。西市區是營口市的中心城區之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西市成為沿海經濟發展鏈中的重要節點和“橋頭堡”。“百年港城”的發祥地——西市區正在迎來一次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營口市“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至2015年,西市區生產總值將達到260億元,是2010年的5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達到26億元,是2010年的6.5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000億元,是2010年的6.3倍。
魅力西市:打造“遼河兩岸濱河景觀帶”、“遼河入海口濱海景觀帶”、“民興河西域岸線景觀帶”和“城中水系景觀帶”。由此形成三面環水,引水入城的水域特色。用三年時間將現存的舊小區整修一新。平安路北段整街改造明年要全面實施,渤海大街西段至濱海大道區域的臨街企業兩年內要全部退出,得勝景觀大道北段兩側居民區和企業要在明年內拆除完畢。
實力西市:全力打造裝備制造、管件閥門兩個產值超百億的產業集群;形成“環渤海高新產業集聚區”。著力推進以“五大城市經濟板塊”為核心的“臥龍灣——文化商貿休閑區”建設,到2015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要超過35%。
文化西市:積極發展以主題游樂公園、玉石文化博覽園、游艇碼頭等為代表的旅游文化,以楞嚴寺、西大廟為代表的廟宇文化,以西炮臺為代表的海防歷史文化,以渡口老街為代表的歷史商貿文化,以動漫體驗、4D影院等為代表的創意文化,以濕地開發改造為代表的生態文化。
和諧西市:加大棚戶區、舊小區拆遷改造力度,力爭再用兩年時間完成占地300余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健全就業援助機制,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快建立覆蓋全區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社會救濟發放監管,增加居民社會保障性收入。
東部(西市區平安路一帶):重點推進總投資15億元的輝煌國際廣場及商務大廈和五星級維景國際大酒店等大型商貿服務業及平安路商業區的整體開發建設。
西部(西市區遼河大橋兩側):全面抓好大橋兩側區域已落實的大型旅游項目建設,重點抓好總投資65億元的三大公園及香港金泰城市綜合體項目。
中部(西市區得勝景觀大道區域):確保得勝景觀大道一期工程全面完成,西大廟文化休閑廣場、城中水系及遼河南岸景觀帶全面啟動。
南部(西市民興河沿岸區域):加快民興河沿岸區域的開發建設。
北部(西市區遼河北岸區域):大力推進河北區域2.02平方公里開發,全面推進土地整理、護堤及岸線景觀帶、基礎工程和配套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