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現狀調查:缺乏歸屬感 面臨諸多難題
時間:2011-12-29 11:29:3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他們離鄉背井,從農村來到城市,從異鄉到異鄉。帶著背井離鄉的苦楚,缺乏歸屬感的彷徨,對新生活的渴望——關注農民工面臨的困境,關愛農民工正成為全社會的責任與擔當。
今年,中央文明辦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在全國部署開展了關愛農民工志愿服務活動,以技能培訓、權益維護、情感關懷、文化服務、素質提升等為重點,組織動員人們積極為農民工送溫暖、獻愛心,努力營造理解、尊重和關愛農民工的濃厚社會氛圍,推動建立和完善農民工公共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全國86個城市和105家中央企業組織開展了關愛農民工志愿服務活動,社會效果顯著。
青春攜手“志愿”成就快樂
曾經一到節假日就覺得寂寞孤單的年輕人,開始忙碌充實起來。
忙完一天的工作,湖北小伙子熊軍習慣上義工網看看,和Q群的義工朋友討論下一次的志愿行動。“還記得上次去孤兒院,孩子們真是很可愛!走的時候我們都依依不舍。”
廣東著名的僑鄉江門市,400多萬人口中有18萬注冊義工、600多支義工服務隊,志愿服務氣氛濃郁。現在,當地工作的外來工越來越多加入義工行列,他們的身影時常出現在醫院、老人院、孤兒院和外來工子弟學校等地方。
熊軍在廣東江門市的大冶摩托車有限公司工作。當地義工聯為年輕的外來工們組織的“玫瑰公益行”活動,讓他與義工服務結下不解之緣。
手拉手找朋友、列隊傳球、男女組合跳繩……有趣的互動設計拉近了羞澀的年輕人。為在當地工作的外來工搭建交友平臺,江門團市委和市義工聯組織了“關愛農民工志愿服務玫瑰公益行”活動。
江門市義工聯主席司徒捷告訴記者,舉辦這個活動絕不僅僅局限于青年男女交友,“我們還在活動中宣傳義工精神,讓他們從被服務到主動參與,加深了解,增進感情,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
活動的一個環節是由外來工們分組設計一次志愿行動,作為下次活動主題。主動參與激發了年輕人的積極性,活動結束之后小組依然長期結隊參與義工服務,從參與志愿服務開始融入當地社會。現在不少外來工成為注冊義工,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圈子拓寬了。
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上海、寧波等地。在寧波江東區工作的安徽籍農民工陳玄光,組建了“外來雷鋒團”,注冊成員200多人,積極參與當地各項社會公益事業。貴州籍外來務工人員墻興貴,以自己的名義開設了首個村級求助服務熱線——小墻熱線,免費為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1萬多個,解決子女讀書難問題126起,調解勞資糾紛469起,化解新老村民矛盾400多起。
江門健威家具裝飾有限公司的女工、義工鄧翠芳告訴記者:“在助人與自助的過程中,我們收獲了春天般的快樂。”
為孩子點燃希望和夢想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生活在城市,卻不屬于城市。
在福州市,從第一次的拘謹,到后來的無話不談,志愿者陳麗慧和農民工子女的感情愈發深厚。她發現,孩子們似乎更愿意和她聊一些成長方面的問題,常常留戀地問她下次會不會來,并不只在乎自己的學習成績能不能提升。
一家人擠在出租屋平房,甚至窩棚里,吃著粗陋的飯菜,在城鄉接合部街市嬉戲,是不少農民工子女的生活狀態。當關愛行動、結對子活動將城市居民的目光引向這群孩子,加入志愿服務的市民越來越多。
“我想要一個超人玩具!”“我想擁有一個漂亮的文具盒!”孩子們心中的一個小小的愿望牽動志愿服務。在江門,從最初為農民工子女圓夢的行動開始, 8萬農民工子女的愿望,很快就被一個個城市志愿家庭、志愿者“認領”。義工聯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關愛”也激發了城市居民的志愿服務精神,市民與外來工群體在志愿服務中形成互動。
“與城里的孩子比起來,農民工子女的性格相對內向,很少主動提問。”在交流過程中陳麗慧發現,雖然有的父母下班就回家,但很少關心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困惑。孩子們也時常會得到一些愛心捐贈,但鮮有專程過來陪孩子談心的人。
心理失落、缺乏關心,不少孩子內心有一種深深的憂郁和孤單失落,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志愿者們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伙伴、兄長、老師和媽媽的角色,為農民工子女開展學業輔導、親情陪伴、感受城市、自護教育、愛心捐贈等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截至目前,基層團組織、青年志愿者組織與農民工子女進行結對和接力幫扶,已結對農民工子女較集中學校3.2萬所,結對農民工子女730萬人,全國參與服務的志愿者有43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