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江蘇調研座談時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勢頭總體良好,但也面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經濟下行與物價處于高位并存”。溫家寶認為,“中國要有喬布斯,要有占領世界市場的像‘蘋果’一樣的產品”。
中國的經濟雖然不能說是滯脹,但隱隱有可能。整個世界經濟都有這種擔心。一旦經濟陷入衰退,人們總是會說“只有一次新的技術創新出現才能拯 救”,比如美國現在陷入后金融危機下的低增長,許多經濟學家都渴望新的技術革命來“拯救之”。溫家寶總理對“中國要有喬布斯”的殷切期望,想必也有這樣的 理解。
“技術革命阻止衰退”來自經濟學家熊彼特的“創新理論”。熊彼特說,創新的出現會形成浪潮式的效果,創新者先獲得消費者追捧并贏得高額的創新利 潤,隨后這種創新“擴散”了,效仿者大量出現,創新者的投資擴展為效仿者的普遍性投資,引發信貸擴張(甚至包括投機),并將創新的利潤率攤薄,但創新則變 成一種全社會共有的基礎財富存活在經濟之中。像蘋果推出IPAD刺激平板電腦業就是典型的案例。
但是,我們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以及推演出的“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四階段模式,是非常有說服力,但是熊彼特的理論有一個盲 點,即“怎樣的宏觀經濟環境才有利于創新者?”或者說,“創新者在經濟泡沫時期的創新概率同經濟蕭條時期的創新概率是否一樣大?”
這個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結論是:實體經濟的技術創新主要來自于經濟蕭條和沉悶期;而金融創新主要來自于通脹、泡沫期,實體經濟的技術創新的主 體主要是小企業而不是大企業。如果細數這一百年最偉大的100件產品,大部分都是小企業或者現在是大企業但處于小企業狀態時開發的。
為什么技術創新來自于經濟沉悶期蕭條期?用柯茲納話說,“創新必須是自由發散的,如果整個社會存在著持續高利潤行業,那么所有的資源都會撲向 它,從而使得人們不用通過刻苦挖掘技術創新來獲得企業進步”。就像中國最近這八年,房地產是一個高利潤行業,一級市場的土地管制,以及諸多社會政策和福利 是同城市住房產權掛鉤的,并且中國推行泛濫貨幣政策來助推城市化速度,導致房地產的高利潤變成持續性的。在2003年以前,人們不會對買房感到非常焦慮, 現在買房則變成很多人唯一的夢想。房地產行業是鮮有技術創新的,而且房地產泡沫一般伴隨著較高的通脹。
小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小企業出現的前提是要素價格門檻很低,假設一誕生就要面對高昂的房租,光此一項就能將小企業“搞死”。而在經濟沉悶蕭 條期,要素價格是便宜的,無論房租、人力資本還是設備價格,而且需求既是“不足”的、“有限”的,也是“苛刻”的,那些有雄心的小企業要想成功,就必須接 受苛刻的需求檢驗,就必須推出更具說服力的產品。哈耶克就說,通脹時出現的新產品都是“不值錢”的,因為需求被貨幣刺激出來的,是虛偽的,是不夠苛刻的。 再以蘋果公司而論,它的革命性力量不是IPOD、IPHONE、IPAD,而是2001年推出的ITUNE模式,1999年—2001年是亞洲金融危機和 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需求萎靡,通脹很低,新經濟迷茫,喬布斯等人心無旁騖地研發出ITUNE。
我們認為,如果要真想以技術創新來擺脫經濟困境和提高質量,那么宏觀經濟政策就不要想著保增長、刺激需求、保持通脹、害怕通縮、避免蕭條,相反 經濟沉悶甚至一定時期的蕭條往往是蘊育偉大創新的必經之途。如果堅持創新提高經濟的理念,就要順應經濟周期的規律,創造低通脹的環境,鼓勵企業在一切方向 上的自由創新,消除行業進入管制,不要害怕經濟衰退。衰退有時是必要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