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童曙泉)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昨天發布《2012年社會藍皮書》指出,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數千年來首次超過農業人口,達到50%以上。這是中國城市化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以城市社會為主的新成長階段。繼工業化、市場化之后,城市化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引擎。
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課題組負責人李煒表示,中國城市化水平超過50%,標志著中國數千年來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城鄉人口結構,在2011年發生了根本的逆轉。根據國家統計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10年底之前,全國城鎮人口就已經達到49.68%,按照目前的城市化速度,2011年底這一比例已經超過50%。
“中國從一個具有幾千年農業文明歷史的農業大國,進入了以城市社會為主的新成長階段。”李煒說。藍皮書的研究報告認為,這種變化不是一個簡單的城鎮人口百分比的變化,它意味著人們的生產方式、職業結構、消費行為、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都將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繼工業化之后,城市化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引擎。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已成為拉動中國巨大社會變遷的“三駕馬車”。
藍皮書同時透露,在城市化進程中,29.7%的農業戶籍人口已經居住在城鎮,他們不再務農。調查顯示,46.6%的農業人口已經完全從事非農工作,只有40%農業人口完全從事農業勞動,兼務農業和非農職業的農業人口占13.4%。對農民來說,非農就業已經成為主流方向,超過了在農業領域的就業數量。農民的經營收入、打工收入,成為推動農民現金收入快速增長的兩大動力。
研究同時提醒,在城市化進程中,中國應該注意避免諸多問題。例如,城市待遇不能均等普及的“半城市化”,政府過度干預的“行政城市化”,城市高速擴張的“房地產城市化”,農民工進城流動務工的“隱性城市化”等,都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推進。
藍皮書調查還顯示,居民對生活水平改善的主觀感受明顯上升。共有75.3%的居民表示,自己過去5年的生活水平“上升很多”或者“略有上升”。這一比例較2006年、2008年分別提高了12個、6個百分點。此外,有67.6%的人表示,感覺未來5年的生活水平將會進一步提高,這一比例分別比2006年、2008年增加了13.7個、9.3個百分點。
新聞鏈接
2011年中國社會發展總體形勢
經濟高速增長,物價得到初步控制;
民生財政支出增加,公共財政基本建立;
就業形勢明顯好轉,就業結構繼續調整;
收入和消費水平穩步提高,生活質量繼續改善;
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完善;
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遏制房價飛漲;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重點解決食品藥品安全等突出問題;
社會心態總體積極向上,公眾對未來充滿信心。
中國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控制物價任務艱巨;
勞動力供求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勞動關系緊張問題增加;
收入差距擴大的態勢未得到根本扭轉;
環境污染治理難題未解;
社會誠信、社會道德風險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