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所在的紀源資本今年表現不錯,在二級市場表現不佳的情況下,有5單IPO,還有6宗并購。另外,紀源資本今年還完成其第二只人民幣基金募集,規模7億元。
卓福民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中國企業已經過了拼資金拼規模拼廣告簡單競爭的階段,正往精細化方向轉變。
記者:對于2012年,紀源資本投向會有變化嗎?看好哪些行業?
卓福民:過去三十年間,中國的發展主要是依靠三個紅利,第一是人口紅利,第二是環境紅利,第三是市場紅利。顯然,前兩個紅利已成為了不可持續的 紅利,人口紅利即將在未來4~5 年內結束,以犧牲環境來獲得發展的紅利已不符合國家的戰略定位。市場紅利就成為了我們關注的重點,市場紅利的關鍵是來自于城市化,或者是我們新定義的城鎮 化。
因此城鎮化會帶來很多新機會,尤其當城鎮化進程真正有效形成,包括社會保險、福利、教育等得到落實完善,城鎮化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實保障,他們就敢于消費,社會這些需求就會釋放出來,大消費行業就會迎來它的黃金(1601.50,24.30,1.54%)發展期,這就是我們看好的地方。我們會重點關注城鎮化帶來的投資機會,包括大消費行業、環保領域以及健康醫療。
記者:你提到融、投、退三個環節都很糾結,并且呼吁各方回歸理性。你也提到投資是“三分投,七分管”。我們如何理解你的糾結?
卓福民:我是學管理出身的,管理學有一個管理幅度概念,我們要求一個人管5個項目,一年也就投資10~15家,不會太多。就好比戀愛,不可能等結婚之后才睜大眼睛,而是在戀愛的時候就睜開眼睛看清楚對方。
目前,中國企業的競爭不再是資金的競爭,如果投資人只給錢還不夠。企業已經開始向精細化方向轉,在這種競爭格局之下,投資人需要帶給企業更多的附加價值。
記者:近兩年來,電子商務行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資本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資本開始變得理性了。在你看來,什么類型的企業會獲得資本青睞?
卓福民:我們最早在國內投資的是阿里巴巴(微博)。從需求來說,電子商務的需求是存在的,近幾年這個市場的發展可能走了一些彎路,但經過這一次的調整,我們希望看到未來一兩年是投資的好時機。
實際上,很多創業企業要低調,不要一開始拿了融資就去做廣告。先把基本面做好,把產品做好,到發力的時候拿得出來,最終還是用戶說了算,你的產品得留住用戶。
電子商務從長期角度看不是倒貼的業務,應更好去探討這個模式怎么去做。未來有兩類企業會成功,一種是有貨物的企業,把電子商務作為一種銷售方 式; 一類是有客戶的企業,推廣產品服務給他們的客戶。垂直電商成功與否,關鍵看它對垂直行業本身的理解有多深,整合多少資源。從這個角度說,電商不是輕模式, 而是越來越重。
記者:隨著電子商務熱的過去,移動互聯網又成為一個新的投資熱點行業,作為主投擴展期的紀源資本來說,你們怎么看這個行業帶來的機會?
卓福民:紀源資本對于看不清楚商業模式的企業不會投。對于移動互聯網,我們的理解有三個地方可以賺錢。首先是來自于硬件,這不是PC,第一桶金賺的是賣這些智能手機的屏幕、音箱、攝像頭的錢; 我們在這方面的投入很大,除了打電話的功能,需要很多手機零部件的支持。
其次是應用層面,這里有兩個不同層面的應用,一個用移動終端去上網,有電子商務,有廣告;另一類應用是做中間件。做中間件的競爭其實還是技術實力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