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公眾來說,顯然不用害怕釋放出什么“邪惡”。因為“邪惡”——污染——早已存在,不管官方的數據“輕度污染”,還是美國使館的數據“糟糕透頂”,我們實際上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肺過濾有毒氣體。
也許對于地方環保部門的官員來說,PM2.5監測數據的公布才是打開的“潘多拉魔盒”——政績沒了。以前全年只有60天不達標,突然變成了一年只有 60天達標。今年8月底,環保部對國家環保模范城的考核標準做出第二次修訂,在納入PM 2.5指數后,結果全國環保模范城的數量從修訂前的77個城市, 減少至11個。但這至少真實,比掩耳盜鈴式的空氣質量報告好多了。一個不被公眾認同的政績,能算政績嗎?
我們應該感謝美國大使館那個內部監測數據。它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叫PM2.5的東西每天經過我們的肺,讓我們可能患上肺癌、哮喘等疾 病。這是有前車之鑒的。1952年冬天,由于大氣污染,英國倫敦有一周濃霧不散,這一周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濃霧散去之后,又有8000多 人死于非命。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霧都劫難”,這場災難后來被列入20世紀十大自然災害。
不可否認,當下中國已經進入環境污染多發期,這次遍及大半個中國的的濃霧就是例證,血鉛等環境污染事件在各地也屢屢發生。很遺憾,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老路我們最終沒有繞開,但是我們至少有一點可以學習,就是正視現實,而不是選擇逃避。
具體到空氣質量數據,我們官方都承認監測PM2.5技術上不是難題,而且很多城市幾年前就開始PM2.5數據的監測,作為科學試驗數據。以沒有國標 為由拒絕公開數據也說不過去,世界衛生組織就有相關標準,而且幾天前剛剛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中,也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基本相同。
在公眾壓力之下,應時而出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中,雖然同意將公布PM2.5監測數據,但是時間點定在2016年。公布一個 PM2.5檢測數據,真的有那么難嗎?我們認為,最大的難點在于我們官員的思維,是以政績為本還是以人為本?問題是,一個公眾都不相信的空氣質量數據,還 有公布的意義嗎?
我們認為,粉碎謠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真相。環保部門應該遵循民意,盡快的公布PM2.5監測數據,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空氣質量。即使結果可能很糟糕, 但是民眾得到了真實,更重要的是傳遞出一個信息:這個世界已經很糟糕了,改變的方式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減少環境污染。這比那些讓人不相信的數據有用得多。 一個尊重真相的政府,也必獲得民眾的支持與尊重。
真實的結果能激發民眾的反思。“霧都劫難”之后,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他們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經過 一系列治理之后,相比北京,倫敦已經不能稱之為“霧都”了。公布PM2.5監測數據,并不是目的,而是反思與自救的開始。如果我們一直沉迷于自我制造的 “空氣優良”的數據中,必將是要給雙輸的結果:我們失去了自己的肺,政府也失去了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