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不僅是城市道路和設施的建設,更是城市社會和城市生活的建設,把后者擺在第一位才是正常、有序的城市化進程。”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張曙光在此間舉行的21世紀城市發展論壇上做出上述表示。
“中國的城市看起來很繁榮,但是城市生活實際有許多呆滯、僵化、失序的狀態。本來城市建設是要讓生活更美好,但事實上并非完全如此。”張曙光稱。
張曙光認為,盡管近幾年來中國城市化建設高速發展,但城市化建設中存在失衡。目前城市人口的增加快于城市生活的提升。中國有6億多城市人口,其中包含了1.4億農民工和1.45億住在城市的農村人口。這2.8億人口并沒有完成身份轉變,享受不到“真正”的城市生活。
他認為,城市化的過程是人口和資源流動同時進行的過程。但是,中國城市化過程中,有人口流動,土地資源卻不流動。隨之而來的政策是政府征地,近年各地政府征地出現了許多問題,值得反思。
同時,城市化進程不只是城市本身發展,也涵蓋相應配套建設。中國的城市面貌都很好,但存在硬件上去了,軟件跟不上。導致顧得一頭,顧不了另一頭的現象。甚至出現有些城市“今天鼓勵,明天限制”的政策搖擺。
針對城市化建設中出現的失衡現象,張曙光認為,首先當今城市化進程和新城建設中,政府是非常重要的主體并起著主導作用。但是政府也不能“包打天下”,城市建設不應過分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而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
張曙光表示,目前中國的城市化建設中有些規劃沒有長足性,導致出現“今天建,明天拆”的問題。城市建設應注重城市規劃,按規劃管理和建設,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張曙光還提出新城建設應有利于老城區的保護,有些地方存在對城市文化和風貌的破壞現象,這也是城市建設中亟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