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城鎮化是解決\"資源極限\"的必由之路
時間:2011-11-12 15:25:42
9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內容為國外城市化發展模式和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指出,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提高城鎮化水平,增強大城市以及城市群的整體實力,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最終達到城鄉共同發展繁榮。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研討國外城市化發展模式和中國城鎮化道路,顯示出中央高層對城鎮化問題的高度重視,有助于從觀念上和實踐上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城鎮化進程。
中國長期以來是一個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城市和農村在公共政策支持、公共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享有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不平衡。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從一定意義上講也是一部不斷推進城鎮化的歷史,一部包括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內的各種資源要素不斷向城鎮和城市集中的歷史。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出于對交通、教育、環境等“資源極限”的擔心,一些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決策者屢屢對城鎮化道路產生疑慮,他們試圖通過限制外來人口就業、居住、投資,把城鎮化人為限制在一個保守的速度和規模之內。對于這種認識和做法,有必要進行認真的探討與辨析。
從資源的生成規律與人口增長的矛盾上看,任何城市的資源是有限的,“資源極限”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然而發達國家城市化發展的經驗恰恰證明,正因為城市資源存在著有限性,所以更不應該簡單地、人為地控制城市人口。在人口和資源相對穩定的狀態下,城市化是最節約資源、最高效率、最利于節制人口增長的人類生存和發展方式。人們往往只看到外來人口進城是和城市“爭奪資源”,卻沒有看到他們為城市帶來的資金、智力和勞動力,以及為城市積累和創造的其他資源。日本是全球公認的資源短缺型國家,但去年東京入管局局長坂中英德提出,日本要維持目前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需要在今后50年內接受3000萬外國移民。他的觀點立足于這樣一個判斷:城市的人口承載力雖然不是無限的,但卻能夠通過積極的城市化而得以有效增強。
一般認為,當前中國社會面臨著三個較為突出的矛盾,第一是就業問題,包括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問題,第二是城鄉差距問題,第三是收入差距問題。這三個矛盾都與城鄉二元結構下的城鎮化水平總體不足有關,所以,要解決上述矛盾,歸根到底需要大力推進城鎮化,允許農民大量進城,幫助他們在城市中找到工作,解決生活和發展問題,使農村中的農民絕對數量減少,人均收入提高。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城鎮化水平還很低,城鎮化在吸納農村人口、緩解人口與資源的矛盾方面發揮的作用還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認為,今后中國社會能否保持高質量的和諧與穩定,在相當程度上將有賴于中國能否穩步推進城鎮化建設。為此,我們既要有充分的信心,更要有開放的胸襟,不斷深化城鎮管理體制改革,走好以城鎮化解決“資源極限”、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