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著,并不只有美麗。在中國,“記者”寄托了人們沉重的期望與夢想,也意味著難以言喻的壓力與挑戰。有時,當記者心情很復雜很無奈——你對很多悲劇常常無能為力,你可能眼睜睜看著災民被洪水卷走、看著汶川大地震中孩子們驚恐的眼神、看著詩意的黃河在漸漸枯干和骯臟……當然,更多時候,當記者是一種幸福。因為你在參與并記錄歷史進程,走進許多美麗的心靈,讓更多微弱的呼聲變得嘹亮,讓每天變動不居的新聞砥礪著你的思想,更有機會見人所未見,聞人所未聞——身為記者,仿佛能比別人多活幾回。
現在,職業記者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自媒體”時代來臨,人人都可以快捷傳播消息,記者的職業精神、自律意識、專業水準和公信力便更加彌足珍貴。在全民微博的時代,在聲音多元、輿情復雜的今天,更要捍衛記者的職業操守,更要有“關鍵時刻我在現場”的精神,以扎根基層、報道事實、還原真相為己任。
然而,網絡時代,一些記者選擇了“輕松”捷徑:抄網文、收復印件、拿統發稿,不去現場不下基層,遠避高風險地區。這是新聞行業流行的浮躁病。而眼下正在進行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正是對此的有力糾正。當然,僅僅是到了基層,看一眼、聊幾句就走,恐怕還是未必能發現新聞、發現真相。大眾日報記者陳中華,十年中,騎一輛自行車,用光了36冊采訪本,寫下了120萬字的采訪筆記,踏遍100多個縣市區、300多個村鎮,奔波鄉野,揭批過假化肥坑農,呼吁過建廉租房,甚至自己得癌癥住進醫院還接著報道老病友的“陪護難”……這樣的人,才是大寫的“記者”。
老新聞人范敬宜說過,“離基層越近,離真理越近。”反過來想一下,愈發讓人如坐針氈——離基層越遠,離真相越遠,離真理也越遠。這樣的“越遠”,如果成了媒體通病,豈不令人悚然而驚?一個記者的遠離真相,甚至一家媒體的失語,都還不足懼,但是,如果這份遠離已成流行,則害莫大焉,那將是整個行業的痛楚。
當然,記者的遠避基層,要究詰的不獨是記者個人。如果下了基層得了真相,能得到褒揚得到肯定,才是一種有力的導向,使更多的記者以下基層為榮,以追求真理為榮。如果下了基層,探驪得珠了,卻得不到肯定,恐怕愿意吃力不討好的記者,就日漸稀少了。
對記者而言,“走轉改”不是權宜之計,而應該是一種常態,是逼近真相的唯一途徑,也是記者錘煉職業精神、提升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同時,也不要忘了“善待媒體”——這不僅是對記者的尊重,也是對正義和良知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