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淮安10月26日電 第十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榮譽主任毛如柏25日在淮安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城市化論壇上指出,中國當前綠色生態城市建設尚處探索階段,應重視研究解決推進綠色城市化建設中所遇到的問題和挑戰。
主題為中國城市化的綠色抉擇的第十七屆中國城市化論壇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委指導、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淮安市清河區人民政府、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聯合主辦,中國城市化史館承辦。與會專家學者就中國綠色城市化系統工程、快速城市化與保護水生態、綠色城市化從我做起、綠色城市化的內涵與面臨的問題等議題展開探討。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秉仁說,綠色城市化作為對以往以犧牲自然生態為代價的城市化的反思,也同樣涉及到人類生存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城市產業、城市規劃布局、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等,是一個系統化進程,應該系統性地予以研究。
國務院資深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中心主任王秉忱認為,要將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納入城市整體規劃中,并作為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涉水工程的控制性規劃。同時,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交通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等相協調,作為實施城市防洪安全、水資源供給保證和城市水環境保護的重要依據。
住房和城鄉建社部村鎮建設司原司長李兵弟認為,城鄉統籌是綠色城市化的應有之義,加強城鄉生態功能體系的構建,農村、農業要發揮其在自然環境、生態農業上對城市的支持,城市要將必要的資源投向農村生態環境的發展。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院副所長于長江則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了綠色城市化還需要從每個人的行為作為切入點,要形成全社會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綠色城市化要從我做起。
中共淮安市清河區委書記王海平介紹了清河區在綠色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實踐探索,他說,生態是一個城市不可再生、不可復制的珍貴資源,清河區堅持把生態作為“生命綠線”,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因地制宜進行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打造生態優良、植物多樣的生態型園林城區。
與會專家認為,“城市化”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領域,而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要求,實現“綠色城市化”不僅是中國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后危機時代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