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第十七屆中國城市化論壇實錄
時間:2011-10-27 16:37:07  來源:城市化委員會  作者:顧晴 呂程平 

第十七屆中國城市化論壇

暨中國城市化史館開館典禮

中國江蘇·淮安清河

主題:中國城市化的綠色抉擇

ccb46923447eb8d19a63391befc4a2dc.gif 

指導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

 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人民政府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

   承辦單位:中國城市化史館

   論壇時間: 201110251500-1820

   論壇地點: 淮安市中國城市化史館

   媒體支持:人民日報、新華通訊社、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建設報、中華建筑報、21世紀經濟報道、城市化雜志、城市化網、騰訊網、搜狐焦點網、新浪樂居、搜房網等

 1eb0d2d23bb144d19f5949e876a7132d.gif

論壇主持人,城市化雜志副主編顧晴

主持人:顧晴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下午好!我是來自城市化委員會的顧晴,非常榮幸能夠主持今天的論壇。在“綠色城市化”成為我國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以及后危機時代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爭奪國際話語權關鍵要素的共識下,“綠色城市化”,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運行模式開始在各地展開。論壇開始前,我們從宣傳短片中簡要了解到了淮安清河區在綠色城市化方面的探索。由于這樣的探索必然會對中國的城市化產生重要的影響,因而今天的論壇吸引了在座的各位領導、專家及媒體朋友的關注和積極參與。

  首先,請允許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論壇的領導和嘉賓,他們是: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委原書記、第十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榮譽主任 毛如柏先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原總經濟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副會長、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副會長 李秉仁先生

國務院資深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中心主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王秉忱先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原司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李兵弟先生、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院副所長、副教授 于長江先生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 蔡義鴻先生

出席今天論壇的淮安清河區的領導有:

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區委書記 王海平先生

清河區四套班子領導、區各街道辦、區各直屬單位、區直各部門工作人員、區法院、區檢察院、公安清河分居領導班子成員;市國稅一分局、市地稅三分局、工商清河分局、國土清河分局、清河公安消防大隊主要負責人;新區管委會、區住建局、區環保局、區城管局、新區規劃辦、區委黨校全體人員等。

此外,今天的論壇還吸引了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建設報、搜狐焦點網、城市化雜志、城市化網等媒體的朋友們,歡迎大家的到來!

[!--topsoarnews.page--]

主持人:顧晴

首先,我們有請中共清河區委書記王海平先生致辭。他還將給我們帶來“堅持綠色發展,建設魅力新城”的主題演講。大家掌聲歡迎!

                   948ce569547ce51b5c859db1d1edb86c.gif

                                                中共清河區委書記王海平

王海平:尊敬的毛主任、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歡迎大家來到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故鄉,來到歷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態水城、工業新城——淮安,來到淮安的首善之區、商貿中心——清河,來到風景秀麗、活力四射的清河新城參加第17屆中國城市化論壇。在此,我謹代表清河區委、區人民政府以及30萬人民對于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清河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城市化是當代世界發展的主流,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選擇什么樣的城市化發展道路,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防止“城市病”的發生,確保城市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城市建設者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在清河新城建設中,我們秉持“城為人建”的理念,突出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生態產業文化互動并進,全力探尋具有清河特色的新型城市化發展之路。到2010年底,13.5平方公里的清河新城,綠化覆蓋率達42.67%,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控制在0.11噸以內,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100%。繼去年創成省級“兩化融合”示范區之后,今年又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工業園驗收,古淮河文化產業園、動漫科技產業園分別被命名為省級文化產業園和省級科技產業園。經過五年多的努力,一個昔日純而又純的落后農村,已成為一座現代化的生態新城、產業新城、文化新城、人本新城。可以說,清河新城的建設與實踐,正是對本次論壇“以新型城市化推動綠色發展”這一主題的生動詮釋。

一是堅持將綠色發展體現在城市規劃上,大力實施綠色戰略。規劃是現代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龍頭。我們在新城建設之初,深入研究新城市主義、精明增長模式和田園城市理念,借鑒和吸取國內外新城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確立了“新城新園新產業”的發展定位,高水準編制完成新城控制性詳規和部分地段修建性規劃。我們遵循城市發展的內在規律,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等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全面考慮,不因眼前利益而損害城市的長久繁榮和“后人”的長遠發展,力求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應和環境效益。在規劃編制和實施中,我們將新城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建設生態、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發展產業、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提供居住和公共服務,保證新城功能布局和發展效果最優化。在強調規劃權威性、嚴肅性的同時,我們堅持“大家規劃、名家設計、富家開發”,確保新城沿著“低碳、生態、集約”的方向發展,逐步形成“組團相間、生態相連”的城市形態。

二是堅持將綠色發展體現在城市環境上,大力建設綠色城市。生態不僅是一個城市不可再生、不可復制的珍貴資源,更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后發優勢。我們堅持把生態作為“生命綠線”貫徹于城市建設的全過程,充分利用和保護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因地制宜進行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打造生態優良、綠量充足、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生態型園林城區。新城巨大的“生態綠肺”——占地5000畝的古淮河生態文化景區,就是依托古淮河35公里原生態岸線,對原有溝、塘、坑進行生態修復和功能再造而形成的。我們結合濱河、濱湖、沿路、沿建筑物的綠水生態景觀建設,做足白鷺湖、青龍湖、清漣湖、古淮河“三湖一河”水文章,做美城市綠地和生態游園,盡可能多的栽植綠色樹木,盡可能的減少城市硬質鋪裝,構建高低疏密、錯落有致的綠色景觀,實現城在園中、路在樹中、人在綠中。我們大力建設綠色建筑,廣泛推行節能環保材料,積極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新能源,推動建筑節能降耗。清河生態園采用了先進的造園技術,保證園內恒溫恒濕,四季如春;紅喜會館和中國城市化史館則分別運用了地源熱泵熱回收技術和光電建筑一體化屋面構件技術。在新城建設中,我們還有一條“紅線”,就是未經區委區政府的許可,任何人不得隨便砍伐一棵樹,確保新城的綠線不被破壞。

三是堅持將綠色發展體現在城市產業上,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轉型與綠色發展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目標。我們突出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工業“雙輪驅動”,大力推行招商選資,著力引進和發展占地面積小、環境污染少、綜合效益優的綠色項目,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構筑強勁的產業支撐。我們通過建設江淮婚俗館、紅喜會館、白鷺湖婚博園等婚慶產業項目,引進紅星美凱龍、淮安國際汽車博覽城、奧特萊斯等現代商貿企業,實施中國淮揚菜文化博物館、開元國際大酒店、白鷺湖山莊等現代餐飲項目,促進了婚慶上下游產業的集聚發展。我們通過打造總部經濟園、創意產業園、動漫科技園等發展載體,引進世界之窗、楚天極目動漫、歡樂小馬電影城等項目,促進了以動漫游戲、文化創意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我們還引進了旺旺食品工業園、LED光電產業園等項目,促進都市型工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經濟。

四是堅持將綠色發展體現在城市人居上,大力倡導綠色生活。城市作為現代文明的窗口、人類生活的家園,說到底就是為人服務的。我們始終秉承綠色發展、人本至上的理念,著力打造生活舒適便捷、景觀優美宜人的城市環境,推動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我們從便民、利民的角度嵌入配套的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工業、商業、文化、教育、住宅等專業功能區,全方位滿足人的生活、工作、休閑需要,讓人成為城市的主角。我們選擇最好地段建設花園式的農民公寓,引入開明中學、師院附小、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全市一流的公共服務資源,打造家庭人口文化生態園、長榮大劇院等公共文化項目,推行數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讓人們生活得更舒適。我們還構建完善、便捷的一體化交通網絡,開通免費公交班線,健全電信、銀行、郵政等服務機構,完善超市、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形成了“十五分鐘步行生活圈”,讓人們生活得更低碳。

清河新城的建設歷程,是我們對新型城市化發展之路的有益探索。五年多來的實踐,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必須把環保優先作為推進新型城市化的前提。我們樹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新城建設始終,嚴把項目引進關,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必須把集約發展作為推進新型城市化的關鍵。我們注重生態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各項規劃的融合銜接,促進新城空間和資源的集約利用,實現了城市資源集群、產業集聚、功能集成。必須把文化傳承作為推進新型城市化的核心。我們充分挖掘古淮河文化、淮揚美食文化等各類文化資源,讓歷史鍥入現代,文化融入城建,保護和傳承城市文脈,建成了具有時代氣息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新城。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推進新型城市化的根本。我們既為居民解決就業、就醫、就學等涉及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又努力建設一流的市政設施、完善的功能配套、賞心悅目的景觀環境,讓人們在優美宜居的城市環境中生產生活,增強人民群眾對新城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我們借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吸收各位領導和專家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理念,不斷鞏固清河新城新型城市化的內涵,努力把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讓人們生活得更加幸福。最后,祝愿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主持人:顧晴

 謝謝王書記熱情洋溢的致辭!王書記的主題演講全面地向我們介紹了清河區為綠色城市化所做的不懈努力。在他的演講中,綠色發展、綠色景觀、生態文化、生態新城、精明增長等等這些詞語,反映的是一方的主政者,對于新型城市化的建設、對于重道遠的低碳城市建設之路的堅定信念。讓我們再次將掌聲送給像王書記這樣勇于探索的實踐者們!

接下來,我們有請住建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原總經濟師,城市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副會長、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副會長李秉仁先生就“綠色城市化是一個系統工程”發表主題演講!掌聲歡迎!

[!--topsoarnews.page--]

 

           97a038f0f4e072898901841960f7031a.gif

                              住建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原總經濟師,城市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秉仁

   李秉仁:尊敬的毛部長、王書記,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好!今天我們探討綠色城市化問題,我談談自己的一些觀點。

 溫家寶總理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致辭中指出:“中國將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們將加快構建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大力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全面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保護與修復生態,增加森林碳匯,全面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今天我們探討綠色城市化的問題,就必然涉及到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生態城市,這一概念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MAB)”計劃研究過程中提出的。一經出現,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從生態學的觀點,城市是以人為主體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由社會、經濟和自然三個子系統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但迄今為止,生態城市并沒有確切的定義清晰的概念。盡管如此,學術界有個基本的共識,即生態城市必須是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的和一體化的發展。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指出:“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提出了生態化的城市發展道路。沒有其它任何一種城市發展戰略像生態化城市發展戰略這樣存在如此普遍的共識,生態城市發展戰略必然是中國城市未來的發展模式。”

俄羅斯生態學家O.Yanitsky認為,生態城是一個經濟發達、社會繁榮、生態保護三者保持高度和諧,技術與自然達到充分融合,城鄉環境清潔、優美、舒適,從而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力與生產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穩定、協調、有利于持續發展的人工復合系統。我國學者黃光宇教授認為,生態城市是城市生態化發展的結果,即以自然系統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為基礎的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住區形式,自然、城、人融為有機整體,形成互惠共生結構。

我們可以認為,城市是由自然生態系統和人文生態系統這兩個子系統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如果這復合生態系統是綠色的、低碳的、和諧的、可持續的,我們就可稱這個生態系統是生態城市。就是說,在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人文生態系統的發展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使人文生態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和諧共生。符合生態規律的生態城市,應該是結構合理,功能高效,關系協調的城市生態系統。

為什么要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這是人們對城市發展規律的認識,對城市發展過程的認識,而引發的思考。在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之后,工業化進程推進了城市的迅速發展。短短300多年的時間,少數西方發達國家就消耗了大量的資源能源,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使全球面臨著氣候變化和資源環境的巨大壓力,人類家園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問題。顯然,這樣的發展模式,這樣的城市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因此,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很多科學家、政治家、社會學家和有識之士陸續提出了人類文明的低碳生態發展方向。這使得城市發展模式面臨著轉型的抉擇。毫無疑問,轉型的方向就是發展生態城市。從我國城市發展,特別是大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諸如土地資源緊缺、住房緊張、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也使我們認識到城市發展模式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美刊(《參考消息》2011年9月30日)一篇關于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報道指出,中國亟需新的城市模式。隨著中國經濟的繁榮,許多城市的空氣和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由于越來越富裕的城市居民需要更多的汽車、住房和電力,環境會隨著汽油和煤炭消耗量的不斷增加而日益惡化。為了避免這種可怕的局面,中國的城市規劃者近20年來一直在研究更加環保的城市發展戰略。中國至少100座城市開展了生態城市行動。

我國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我們早已有所認識。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召開的全國城市規劃工作會議,就提出了城市建設和發展要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這三個效益的提出,可以認為是我們對城市發展模式轉型的初步認識。我國正在推行的園林城市、山水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等城市發展形態,為生態城市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園林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就是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園林城市具有優秀的傳統文化,城市中園林景觀與建筑融為一體。山水城市強調山水與城市和諧共存,使周邊的山水景觀成為城市永續的、不斷增值的資源。歷史文化名城強調對具有歷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歷史街區和建筑進行整體保護、合理利用。這些都是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生態城市的基礎。

我國處在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了城市化水平提高4個百分點的發展目標。在這一歷史階段推進生態城市建設,對于貫徹節約資源、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近幾年來,我國的許多城市提出建設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綠色城市,雖然仍然處于探索階段,但已經有一些城市開始了實踐。例如,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選擇的戰略性合作項目,是一個國家間合作開發建設的生態城市。中新天津生態城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計劃10-15年基本建成。2008928,溫家寶總理和新家坡國務資政吳作棟,出席了中新天津生態城開工典禮。新家坡國家發展部部長馬寶山說,生態城必須兼顧環保、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三大目標,同時也能在中國其它地方推廣與復制。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副主任崔廣志說:“我們的目標,是用10年左右的時間全部建成。那時區內人口將達到35萬人,而且全部住上綠色建筑。”“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到在30平方公里城市內的建筑全部是綠色建筑,而中新生態城的綠色建筑比例將達到100%。”

為了更好地落實兩國政府的合作協議,天津市政府發布了《中新天津生態城管理規定》。這個規定對中新天津生態城的行政管理、建設管理和城市管理等作出了明確規定。規定的第四條指出:“生態城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新家坡共和國政府關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一個生態城的框架協議,通過兩國政府在城市規劃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建設成為經濟蓬勃、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新城。”基于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定位、建設目標和發展策略,中新天津生態城規劃制定了相應的指標體系。指標分為控制性指標和引導性指標。控制性指標包括生態環境健康(自然環境良好、人工環境協調)、社會和諧進步(生活模式健康、基礎設施完善、管理機制健全)、經濟蓬勃高效(經濟發展持續、科技創新活躍、就業綜合平衡)3大類8中類22小類指標。引導性指標包括區域協調融合等1大類4中類4小類指標(《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戰略》)。

到目前,我國已有許多城市提出了建設低碳生態城市的目標。例如上海、保定、無錫、唐山等等。這些城市在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過程中,結合各自特點,確定了發展目標和指標體系。一些城市已經開始了生態城市建設的實踐。

建設生態城市,要從規劃開始。生態城市規劃應是充分分析環境和資源等各種條件因素,充分利用生態技術,創建資源節約利用,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生態城市。生態城市規劃應以生態和諧為規劃目標,將生態學理論知識和生態規劃方法應用到城市規劃中,重視生態安全體系的建立和生態服務功能的提升。今年99,國際設計聯合會、光華設計基金會等機構在瑞士舉辦了“綠色設計國際論壇”。論壇的主題是:綠色設計創造綠色產品,綠色消費保護地球家園。這個論壇給予我們啟示,如果我們將城市的所有組成要素(例如建筑、交通、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等)視為產品的話,那么通過綠色設計創造的綠色產品(綠色社區、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等),就構成了綠色城市,也就是生態城市。對于城市來說,我們可以將“綠色設計”視為“綠色規劃”。按照綠色規劃建設的城市,就是綠色城市,就是生態城市。建設生態城市,可以有效地改善和保護日益脆弱的生態環境,更大程度地節約資源,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減少排放,這也是我們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

為了推進生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我國已經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節約能源法》199711月制定,200710月修訂,200841日起施行。《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公共機構節能條例》2008723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6年8月6,國務院發出《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2007523,國務院發出《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也制定了相關部門規章和政策規定。

關于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財政部聯合推行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國家財政對太陽能光電在建筑中的應用每瓦補助20元。預計這將引發巨大的市場需求,年總產值可達2000億元以上。

關于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建設部與財政部發文推行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文件規定,示范城市應已對本地區太陽能、淺層地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評估,并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專項規劃及近兩年的應用實施方案。每個示范城市國家財政將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

關于推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補貼和北方地區熱改。北方地區建筑總面積僅占全國城鎮建筑總量的10%,但能耗卻占全國建筑能耗的40%。如果供熱能像供水、供電那樣實行計量,就意味著供熱方面可以至少減少20%的能耗。國家財政對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實施補貼政策。補貼標準為嚴寒地區每平方米55元,寒冷地區每平方米45元。

關于推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與監測。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巨大,單位面積能耗是民用建筑的5-10倍。對于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國家采取貸款貼息的方式進行補貼。具體為前三年補貼利息的50%。深圳、上海等許多城市已經建立了城市公共建筑單元二氧化碳排放的動態監測評價系統,即城市中的每個公共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和能耗情況,都將可以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和分析。

關于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綠色建筑是生態城市的基本組成單元。我國已經建立了能效測評機構和綠色建筑標識制度。每一類標識的能耗水平和二氧化碳減排都有明確的標準。目前在絕大多數城市已經推行了能效測評和綠色建筑標識制度。堅持這項制度就能在建筑方面節約大量能源。

關于推廣“節水型城市”活動。如果通過推廣“節水型城市”活動,節約和有效利用水資源,改善城市生態,就可以避免長距離調水。這將是我國資源能源的巨大節約。同時,也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出的貢獻。

關于推行“無車日”活動和評選綠色交通城市。通過在城市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以及自行車、步行系統,就可以使我國在步入機動化的時代避免出現美國式的機動化。如果我國能及時走綠色交通道路,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將可以減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

我國的生態城市建設雖已開始實踐,但仍然處于探索之中。我們在借鑒先進國家經驗教訓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我國生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今天的發言,是我對生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一點認識,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謝謝各位。

   主持人:顧晴

謝謝李總經濟師!李總經濟師從宏觀的角度、歷史的角度等多方面闡釋了城市化需要轉型,轉型的方向就是綠色城市化,建設生態城市。同時他也指出,綠色城市建設要從綠色規劃開始,要從綠色交通開始,要建設綠色的建筑。此外,他還給我們介紹了許多綠色生態城市建設的法規政策。謝謝李總經濟師!

 下面,我們有請住建部村鎮建設司原司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李兵弟先生就“城鄉統籌是綠色城市化的應有之義”做主題演講。掌聲歡迎!

[!--topsoarnews.page--]

               34b565e07484180fbb37e4949e7dc920.gif

                  住建部村鎮建設司原司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李兵弟

   李兵弟:尊敬的毛書記,尊敬的各位嘉賓,我在此講講自己的一些觀點。

 健康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雙輪驅動,綠色城鎮化發展必然要求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當前,講城鎮化的多了,但是講新農村建設的少了,把兩者結合起來講城鄉統籌的更少了。我想借這個論壇呼吁我們的社會更多地關注以城鄉統籌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實現綠色城鎮化發展。

一、綠色城鎮化的概念必須重新認識我國的新型城鄉關系,構建新型的城鄉空間形態

綠色城鎮是一個涉及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特別是價值觀念轉變與創新的概念,是基于一種注重生態平衡、著眼于人與自然和諧、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綠色城鎮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模式是可持續發展。

城鎮綠色發展道路包括以下要點。一是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堅持發展是第一要義,建設有經濟實力、環境生態良好的城市。二是不斷改善城市發展的軟硬件環境,打造服務型政府,提升城市系統運行效率,建設便捷城市、效率城市。三是協調好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建設低碳城市、環保城市。四是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確保人民群眾公平分享城市發展成果,建設健康城市、宜居城市。

上述論點主要是從城市角度、人文角度講的,我完全贊成,但還不夠全面,還應從農村發展和進步的角度做完善和補充。即,綠色城鎮化發展應包括重新認識和構建城鎮化進程中的新型城鄉關系,統籌推進城鄉改革發展,實現城鄉共同繁榮共同文明共同進步的內容與要求。

主要基于以下認識和判斷。

一是中國的城鎮化發展不會消滅農村,更不能剝奪農民。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大國。迄今為止,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發達的經濟大國的發展歷程已經證明并且在繼續證明,脫離現代農業,失卻繁榮穩定農村的支持,單純推動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發展道路充滿著極大的危險性、不可預見性和不可持續性。國際城鎮化發展實踐和一般規律也表明,目前還沒有一個人口大國、經濟大國的城市化是靠單獨發展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實現的。中國必須在保護農民、繁榮農村的基礎上走出符合中國城鄉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實際狀況的健康城鎮化發展道路。因此,中國城鎮化的進步、中國綠色城鎮化發展必須同步推進城鄉統籌,努力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二是中國的城鎮化不會自動地導致城鄉統籌發展,不會自行解決城鎮化發展中的農村凋敝與農民貧困問題。

其一,60多年來農村建設始終處于弱勢的從屬地位還沒有改變,我們從農村中不斷集聚各類資源要素的做法還沒有徹底轉變,農村的資源要素價值流失成為當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基本成因,農村在城鄉發展中主動權、和話語權存在著缺失和缺位。其二,我們的絕大多數城市還處于成長的過程中,其內部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城市的創新能力、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以民生為主的城市服務能力等。在當前,我們的城市要把這樣一些基礎的發展能力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同時要推進解決市域內的城鄉統籌發展。過于地強調“城市美化運動”會導致城市的決策者公共財政支出的偏向,使他們很難主動地去關心周邊農村的發展和急迫的民生問題。其三,我們政府和公務員的工作與思維慣性也導致更關注城市而非農村,更關注工業產值的增加而非農業的進步。一講到城市化,自覺不自覺地就打起了農村農民的主意,尤其是我們的制度設計還沒能扭轉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因此,綠色城鎮化必須包括各級政府對城鄉統籌的主動引導積極推動,增加對農村發展的主動服務和制度保障,真正地建立起在穩農村保農業利農民的基礎上的城鎮化發展。

三是隨著城鎮化進程,城鄉之間的關系在不斷地發生新的變化。農業農村從城鎮化初期提供基礎原料和原始積累,逐步地轉變為對城鎮化發展的多元作用,起著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糧食安全、環境安全和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還發揮著采摘體驗、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現代農業現代農村發展的作用。

四是城鎮化發展必然會改變農村居民點的傳統聚落形態。重構中國城鄉聚落空間體系、重組農村基層社會管理模式,不但要求政府的規劃先行,還要求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和政府的善治——有效社會管理。

在中國的城鎮化發展進程中,我們的國家必將會建立起新型的城鄉關系,這就是把城鎮和農村作為有機的社會整體,把城鎮的繁榮發展與農村的轉型發展作為互相關聯的發展進程,實現城鎮與農村互促共進,良性互動的科學發展,實現城鎮化發展的轉型,開創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今天的農村正在發揮著無法替代的積極作用,今天的城市發展、今天的城市化發展更加離不開和諧穩定的農村、離不開繁榮安全的現代農業、離不開現代文明武裝的當代農民。

二、綠色城鎮化必須實現農村公共品供給的制度保障、研究農村的基本民生問題

農村公共物品是相對于農村私人物品而言,它是指用于滿足農村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公共需要,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社會產品。一般分為農村生產性公共物品和農村非生產性公共物品。當前,農村公共品供給的現狀反映了農村的基本民生問題,一是導致農村消費需求低,二是嚴重阻礙了農業向更高的階段———知識農業發展的進程,三是拉大了城鄉生活水平的差距。因此,這就要求,一方面政府應該增加對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另一方面,要拓展地方公共物品的融資方式。

長期以來,國家重城輕鄉的政策背景和以農補工的非均衡發展模式,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資金來源和供給方式受到極大制約。我們城市公共物品供給一直由國家負擔,而農村內部公共物品的短缺卻要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自己解決,由各種“費”來彌補,無形中將一部分本應由國家負擔的農村社會保障的超額負擔轉嫁給農民。改革開放之后,隨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轉制和衰落式微,集體經濟組織已經無法承擔農村的公共品供給的任務,農民自身也無力解決。這種城市公益事業由國家辦、農村公益事業由農民辦的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得農村公益事業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欠賬越來越多,農民所承受的負擔越來超重,造成農村公共品的供給長期短缺,農村人居環境不斷下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后,國家和各級政府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努力加大對農村公共品的投入。由于農村公共產品自上而下的決策特征,農民在確定“出多少錢、辦什么事”上缺乏實際的參與和監督權利,致使我國農村公共品在供給總量不足的基本狀況下,還同時存在供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以及多數公共品的供給不足與少數公共品的供給不適用并存的問題。

公共領域的公共投資是保證社會發展條件和發展環境基本公平的重要手段,綠色城鎮化要堅持社會公平發展,就應該把解決農村公共品供給的制度建設作為重要方面予以推動。為此,我有以下四點建議。

一是建立各級政府公共財政向農村地區的轉移支付制度。在目前新農村建設和“村級公共事務一事一議”的幫扶基礎上,在國家層面確立長期有效的農村基礎公共品供給制度,變短期應急供給為長期的制度保障。按照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在各級政府的公共財政制度上實現,將農村土地征收征用后的土地增值收益向農村建設傾斜,政府正常財政收入增長部分的支出更多地向農村轉移支付解決農村民生問題,預算內的固定資產投資新增加部分重點向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投放。

二是保障公共財政支出向農村地區的中心村和重點鎮傾斜。伴隨著城鎮化發展和農村人口轉移,要不斷調整公共財政向農村轉移支付的科目與規模,將“普惠制”的做法逐步調整為向中心村和重點鎮傾斜,更好的發揮公共財政對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引導作用。

三是要研究將目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改革為城鄉維護建設稅。

四是設立政府專項村鎮規劃資金。各級財政要下決心,撥付專項村鎮規劃資金,支持開展以縣域、鎮域為主要內容的村鎮規劃。農村的發展建設必須要有科學的規劃指引,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是基層政府的社會管理事項和不能推卸的公共事務,村鎮規劃經費是政府公共財政應有的支出范圍。我們的城市政府近些年城市規劃經費都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但是對農村的規劃經費卻關注甚微,我們不能指望由農民和集體經濟組織自行解決村莊規劃費用。政府在農村發展的規劃方面要有遠見、要有定力、要勇于承擔,要重點支持和推動城鄉統籌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

三、綠色城鎮化必須關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基礎性的制度安排。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2011823日下午就完善我國土地管理制度問題研究進行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強調,要落實節約優先戰略,進一步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堅持各類建設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較少的土地資源消耗支撐更大規模的經濟增長;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協調統一,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促進區域、城鄉、產業用地結構優化;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提高土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經歷了從無償劃撥到有償使用的轉變,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場機制,創立城市土地儲備制度,實現省以下土地部門的垂直管理模式。但目前城鄉土地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制度性問題或難題:一是土地產權制度不完善,突出表現在城市土地產權主體不明晰、土地登記制度不規范、土地權屬劃分和界定不細等;二是土地價格機制不健全,表現在基準地價不能真實反映土地價格水平、政府壟斷導致土地價格不合理、隱性土地交易影響土地價格等;三是土地儲備制度存有缺陷,表現在土地儲備機構的雙重職能難以協調、土地收購價格機制混亂、融資風險較大等;四是土地隱形市場普遍存在,如存量土地非法交易和農用地非法轉為建設用地;五是征地制度不合理,表現在 “公共利益”界定模糊導致征地權力濫用、征地補償標準不合理,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等社會問題。

實現綠色城鎮化發展,必須關注我國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堅持集約節約的城鄉建設用地制度。二是加強城鄉土地的產權制度建設和產權管理。三是進一步完善城市土地價格的形成機制,規范土地的市場行為,更多地為城市公共利益發展服務,為城市保障房建設服務。四是要重點關注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解決農村人口轉移后,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的指標轉移用于城鎮建設的難題,以市場力量解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集約節約使用。五是關于農村集體土地使用的低價征收征用問題,要按照市場價格給予被征用土地的農民相應的經濟補償。六是重點關注城市中目前大量存在的小產權房問題,如何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破解的這一急迫的重大的難題,也是綠色城鎮化發展應予以研究的課題。

據人民網2011817報道,《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公布并施行后,因其未明確集體土地征收問題,所以國土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完成《集體土地征收征用條例》的起草。今年上半年,國土資源部已開始組織起草《集體土地征收征用條例》,并開展征地制度改革試點,堅決糾正違法違規拆遷行為,化解征地矛盾。

四、推進綠色城鎮化應從規范農村居民點調整做起,加強政府善治和農村自治。我們國家正處在快速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城鄉統籌,抓住機遇,適時適度引導調整散落的農村居民點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對農村居民點過于自然主義的發展狀態顯然有悖于國家長期的宏觀發展目標。受我國農村社會生產力的制約,我國農村居民點小而分散,近些年在城鎮化發展進程中,農村居民點雖然在減少,但是總量偏多、規模小、分散分布,農村居民點用地空置、閑置多,農村宅基地缺乏有效規劃管理,部分地區農村居民點擴張無序等問題依然存在。目前,各地在農村居民點整理過程中,采取了多層立體型、規模搬遷型、小村集并型、縮村填實型等調整模式,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從地方實踐看,我們在農村居民點調整方面的制度供給是短缺的,尤其是針對城鄉二元結構,還缺乏有針對性的工作要求和政策安排,也沒能把各地的實踐探索總結提煉成國家層面的政策指引[1]。綠色城鎮化必須正面直視農村居民點調整,在農村居民點調整工作中,加強政府善治和農村自治,并將二者結合是實現綠色城鎮化的有效保證。村民自治,就是廣大農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一項基本社會政治制度。政府善治是政府與公民對社會公共生活的共同管理,是國家與公民社會的良好合作,是兩者關系的最佳狀態。準此認同,農村居民點調整應該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尊重城鎮化發展的規律,堅持對農村居民點在科學規劃指引下的積極調整。既要防止無所作為、消極等待,也要防止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急于求成,還要注意對農村歷史文脈的保護保留。二是尊重農民的自主選擇權,在進城進鎮、上樓居住、退宅基地等方面讓農民自主選擇、觀望判斷。如重慶就給予農民進城落戶、退地自愿、退地有償方面三年的保留選擇期。三是政府善治要體現在對農村新居民點建設的規劃和公共設施建設保障上。農村居民點調整是個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發展利益在不同主體之間重新分配的制度建設。政府要保證社會公平發展,就要堅決地砍斷從農村居民點調整中“拿地取利”的做法,而是切實加大城鄉統籌的公共財政投入,用完善的公共設施建設和社會管理吸引農民穩定居住。四是嚴格規范農村新建居民點的動遷。農村居民點調整是城鎮化進程中的鄉村社會治理的制度建設,為此,要多方面聽取農村村民組織的意見,培育農村的發展致富能力和農民的公民社會意識,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同步加強新建居民點的村民自治管理,不斷豐富基層村民自治的實踐內涵。

    主持人:顧晴

謝謝李司長!李司長研究主管城鄉統籌多年,對城鄉統籌最具有發言權,

今天他深入淺出,專業而又系統地論述了城鄉統籌與綠色城市化之間的辯證關系,并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比如要建立公共品的供給制度,改革農村現有稅制、直面農村居民點的分散問題,等等。聽來令人耳目一新。謝謝李司長!

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水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戰略資源,其合理配置和利用極為關鍵。歷史上,水系的演變也曾經是許多城市新興和沒落的主要原因。所以,接下來,要請出的是,在國內外水文地質與資源環境行業享有極高聲望的重量級專家——國務院資深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中心主任、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王秉忱先生。讓我們一起聆聽他的演講——“快速城市化與保護水生態”。有請!

[!--topsoarnews.page--]

                ff8c3823df0c031f5d4d9a8082fba1bd.gif

                         國務院資深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中心主任、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王秉忱

    王秉忱:尊敬的毛部長,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快速城市化與保護水生態”。我認為當前將這個題目很有意義。

今天談的這個題目很有現實意義。在剛剛過去的夏季,城市水危機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我們看到很多城市如武漢、南昌、成都、南京、杭州、北京等地在突如其來的暴雨中陷于癱瘓。有人戲稱,如今可以“去武漢看海”、“到杭州觀水漫金山”、“坐北京地鐵賞水簾洞景”……623北京遭遇今年最強降雨,部分道路成為一片汪洋,地鐵13號線、亦莊線、1號線、四號線等出現停滯、漏水等現象,76條地面公交線路受到影響……

為什么我們的城市倏然間淪為澤國?如果孤立地看,我們可以簡單地從排水設施落后、從缺乏準備等方面找原因,但這些城市不久前還在飽受城市旱情之苦,北京人均水資源量更是長期處于國際警戒線的1/10,缺水形勢異常嚴峻。而長江中下游地區還接連出現的旱澇急轉、旱澇交錯局面更凸顯了我國人多地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現狀。

我們再以武漢為例來看,上世紀50年代,武漢市湖泊面積達1581平方公里,到上世紀80年代已經縮減為874平方公里。近30年來,又減少了228.9平方公里。與之相對應的是,近30年來,武漢市城市建成區總面積從220平方公里增加到475平方公里,擴大了一倍有余。這次被淹的很多地方就是過去的湖泊。

平時缺水、下雨又內澇,真有些像中醫講的“陰陽兩虛”。最近《城市化》雜志上有篇文章把這種現象比喻成人體,說人體的疾病在于與自然的不調和,我們的城市化往往伴隨著對森林、濕地、江河自身生態調節作用的破壞。這種看法很有見地,所以我們要跳出旱時調水,澇時抽水的政策思維,能多給自然留些空間,在快速城市化中保護好水生態。

城市水生態安全是水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水安全問題列入國家安全戰略并給予高度重視。在城市化進程中必須把生態建設,特別是水生態建設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堅持人水相親、自然和諧的水生態安全理念,以水生態安全與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與促進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有關我國城市化過程中面臨的水資源、水生態與水安全問題如下:

1、城市水資源短缺。目前全國656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其中有136個城市缺水情況嚴重。1999年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水資源緊缺形勢更加嚴峻,5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有些城市甚至出現了水資源危機。包括很多地處江南水鄉的城市也鬧水荒,主要原因就是水污染嚴重。浙江省部分城市作為飲用水源的水庫水質富營養化和鐵錳超標,不能全年達到國家城市飲用水源水質標準,加大了水處理難度和成本。在嚴重缺水城市的名單中北方城市占 71 個,南方城市有 43 個。即便在多水的長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 59 個,缺水縣城 155 個。幾乎所有省會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城市都缺水。

究其原因,很多城市已不能再簡單歸結為資源型缺水或者水質型缺水,越來越多的城市在迅速發展中忽略了其環境承載能力,延續多年的生態平衡被打破,形成了更為復雜的生態型缺水。在我國北方,很多城市缺水的原因是以污染造成的生態破壞為主。東部發達地區的城市在先起來的同時,也付出了先起來的代價。朱镕基總理曾對蘇錫常地區的水環境生態狀況做了很好的概括:“富的流油、臟的要死”,因為蘇錫常地區的城市化過程中導致水環境污染的城鎮企業發展迅速、GDP值迅速增長,但卻造成水生態嚴重惡化的后果。

2、城市水質污染。據統計,全國七大水系的411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有27%為劣V類水質,基本喪失使用功能。重點流域40%以上的斷面水質沒有達到治理規劃的要求。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現象,近岸海域赤潮和三峽庫區支流水華現象接連發生。這種“水華”是由水體富營養化造成的,嚴重的富營養化現象出現在“三湖”地區:安徽巢湖、江蘇太湖、云南滇池。我作為國務院參事曾經在1995年去巢湖和太湖調研,拿出兩項建議“太湖水體污染嚴重、亟待加強治理力度”與“巢湖藍藻肆虐,治理迫在眉睫”,國務委員宋健做出了重要批示。至今,三湖水污染治理仍收效甚微,而投資已達數百億之巨。

目前,華北平原的地下水污染相當嚴重,有研究報告表明,2006年華北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河平原的污染已經觸目驚心。在海河平原,地下水污染的面積占海河平原面積(149581平方公里)41.7%,其中重度污染區占18.6% 輕度污染區占23.1%

但這樣嚴重的水質污染長時間以來并未得到重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的時候,往往選擇高污染高耗能這些能較快拉動GDP增長的化工企業,而這些企業又往往建立在江河密集地區,有很多企業都是直接排污。其二,是在這些污染區域內生活的群眾都是弱勢群體,他們根本沒有話語權,在政府部門的庇護下,掩蓋了水污染的嚴重性。我曾經在2007年中秋節前夕與溫家寶總理座談時向總理坦誠進言,我們城鄉居民有4億飲水不安全,引起總理高度重視。這次座談曾在2007年中秋節晚間新聞聯播節目中播出。

3、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對城市自然水系統的破壞也在加劇。以北京為例,持續的、大規模的人口增長和城市擴張更導致了水資源需求的巨額增長,加大了缺口。統計數據顯示,北京水資源總量為21.84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37.39億立方米減少42%,但用水量卻達到了35.5億立方米,比2008年增長0.4億立方米。北京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長率為2.58%,而凈輸入人口增長率為2.24% ,也就是增長的人口中有86.77%都是凈輸入人口。按每個人年均生活需水量80立方米的計算,每年光凈輸入人口就需要增長3534萬立方米的水量。去年人民日報記者向我就城市水資源緊缺問題進行采訪時,我談到:“如果不采取積極措施,隨著中國人口增長,人均淡水資源量將會越來越少,估計到2030年中國將被列入嚴重缺水國家”。詳見《人民日報》2010421的專題報道。

此外,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的生產活動和特殊地面結構共同作用于大氣,使大氣邊界層的特性發生變化,從而形成了城市熱島效應、雨島效應。與此同時,城市化地區眾多天然河流水系消失,削弱了河道的蓄洪能力,加快了地表徑流速度,縮短了匯流時間,導致暴雨后干流河道水量快速增加和地表積水現象,使夏季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頻率與強度呈現逐漸增加趨勢。

因此,在城市化進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水資源和水生態,做到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實現城市區域內水資源合理與優化配置,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水生態的正向效度,保證社會經濟、資源、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首先,要將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納入城市整體規劃中。應該對地區宏觀經濟狀況與城市化的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以及水資源利用狀況綜合加以考慮,對需水、供水和水質保護并重,并深入分析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要把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納入到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并作為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涉水工程的控制性規劃。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要統籌安排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科學安排城市水工程布局及規模;劃定水利工程規劃保留區;提出各類水工程相關設計標準。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要與流域、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相銜接,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交通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等相協調。要在綜合利用規劃指導下繼續完善城市防洪、城市節水等各項專項規劃,并根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在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等各方面的需求,及時調整完善,作為實施城市防洪安全、水資源供給保證和城市水環境生態保護的重要依據。

其次,要保持水的需求與供給間的平衡,污水的排放與水污染治理間的平衡。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強化飲用水水源地和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的監督管理,完善水源地污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規劃建設城市應急水源建設,制定城市供水應急預案。完善水生態污染的補償管理機制,實現污染主體與治理責任的統一。也就是誰排污、誰出錢,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現在已經有一些地方將污染治理機制制度化、法律化。以河北省制定的《河北省減少污染物排放條例》為例,條例中規定了提高排污單位排污費征收標準,將COD排污費由每公斤0.7元逐步提高到每公斤1.4元,并要求所有市、縣開征城市污水處理費生態補償機制實施以來,河北省七大水系中,類和好于類水質的斷面比例為42.4%,比上年上升了9.1個百分點,劣類水質斷面比例為41.7%, 比上年下降了4.2個百分點。可見,生態補償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遏制了上游向下游排污,水質正在逐漸改善。

再次,要注重城市河流、湖泊、濕地等水系統的保護,把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結合。城市域內水系統作為城市生態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在調節區域氣候、提供水源、維持生物多樣性、調蓄洪水、滯留與降解污染物、提供體閑、娛樂、教育場所等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城市濱水空間往往是一個城市能見水、近水、親水的特色景觀環境,也是一個城市建設和開發的熱點。城市濱水空間規劃是對城市濱水空間的功能、空間、景觀、環境、設施等各方面所進行的綜合性設計,其目的在于創造生動、優美城市水空間形象,從而大大改善城市水生態。如山東萊陽市的濱水空間建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開展了城市河流整治工作,以期改善沿河地帶的景觀。在城市河流整治工作中,城市河流景觀設計是一個重要方面,但存在的問題是有些城市不能從本地區特有的文化傳統和自然景觀特色出發,讓河流失去了自然風貌和人文積淀,沒有了個性。

此外,對河流的保護還應倡導“親近自然河流”,實行 “自然型護岸”技術,就是放棄單純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改用無混凝土護岸或鋼筋混凝土外覆土植被的護岸。因為保持河道的自然環境對保護動植物資源、保護水質、防止水資源流失,發揮河流自然調節作用都有重要意義,是讓河流恢復健康的必然要求。

最后、要創新城市水利投融資機制。作為帶有公益性質的環境保護投資,城市水利融資要實現多元化。可以通過以投融資機制改革和水價改革為城市水利建設融資。具體方法是通過資本運作,盤活存量資產,積極尋求來自境內外的融資合作,拓寬投融資渠道,構建融資平臺。我曾經與幾位國務院參事在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產生了“關于加速解決城市水資源緊缺問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與“高度關注城鎮供水安全問題,科學水資源管理體制”等建議。

今天,我們很高興來到美麗的淮安。淮安具有“四水穿城”的水資源優勢,相信淮安在做足“筑牢水安全、做美水生態、扮靚水景觀、彰顯水文化”的“四水”文章中將實現城市化進程的可持續發展。我就談這些,謝謝!

    主持人:顧晴

謝謝王參事精彩的演講王參事今年已經80高齡了,然而耄耋之年,他仍然在為保護我國的水生態四處奔波。今天,王參事又通過滇池等具體案例以及詳細的數據讓我們警醒到,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要求保護水資源,要動態的保護,即合理的利用與保護相結合,才能實現城市區域內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只有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才能保證社會經濟、資源、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2007331晚上830,悉尼超過220萬戶的家庭和企業關閉燈源和電器一小時。事后統計,熄燈一小時節省下來的電足夠20萬臺電視機用1小時,5萬輛車跑1小時。更多參與的市民反映,當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時多了幾倍。隨后,種地球一小時從這個規模有限的開端,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席卷了全球。熄燈是一信號,它代表著人們對保護地球的信仰,和參與改變的愿望。那么,除了熄燈,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呢?接下來,有請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院副所長、副教授于長江先生就“綠色城市化要從我做起”發表主題演講。歡迎!

 [!--topsoarnews.page--] 

                  32d4671dfdd0e99e197cbbc752566ed1.gif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院副所長、副教授于長江

    于長江:尊敬的王書記,各位領導,我們淮安的各位朋友。今天我們講的論壇很多都是從城市規劃,還有城市管理,還有城市發展的角度,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就是說從一個更個人的角度來談一下有關綠色城市的問題。

 實際上這個城市,就是說我們經常說,我們說城市是為人服務的,但實際上還有一個邏輯,就是說城市也是人建的。實際上我們可以說,我們一方面說我們設計城市為了人,或者建設這個城市是為了人。但是另一方面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誰在建設這個城市,誰決定了建設這個城市,反過來對于我們說實際上是有什么樣的人才有什么樣的城市。這個問題等于又反回來,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人來主導,這個城市可能就是一個不同的城市。

    最簡單的在歷史上有很多例子,比如是大家知道的,我們說美洲,北美和南美,北美現在就是美國,南美現在看到,我們有巴西,包括中美洲,像我們說委內瑞拉,古巴等等,拉丁美洲。那么實際上美洲原來這個地方,就是在歐洲人到美洲的時候,實際上美洲的情況是差不多的,只是當地的一些印第安人的部落。但是北美人主要的是以英國人,德國人,也就是歷史上新教的這些人口移居到了北美,而這個南歐的人,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等,這些地方的人移居到了南美。所以后來就在美洲本來差不多的情況下,它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北美的美國,不僅是一個國家,是一個文化,法律制度,也包括它的城市,它的生態。那么南美就是另外一套,大家就能看到像墨西哥城,像里約熱內盧,等等這些地方這是完全不同的城市景觀,包括它的城市管理,包括它的硬件軟件等等都很不一樣。墨西哥城其實它屬于北美地理上,但是它在文化上屬于拉丁美洲,那么在拉丁美洲就是原來歐洲的拉丁人建立的,開發的這部分美洲,就叫拉丁美洲。所以當時墨西哥城的情況,我想我們關心城市研究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墨西哥城是一個什么情況,然后像里約熱內盧是一個什么狀況。那么美國的城市大家看到,像比如典型的像紐約美國城市,然后洛杉磯,芝加哥,還有舊金山等等這些城市都很不一樣。所以我們說實際上有什么樣的人就會造就什么樣的城市,所以這一點上我們反過來等于說,我們的注意力除了我們通常說的政策等等這些之外,還有一個注意力,就是一般性的我們說人的狀況。

所以我們說人是由每個個體的人決定的,就是我們不要把人簡單籠統起來,我們是為人服務,或者是為老百姓服務。剛才我在外面接受采訪也談到這個問題,我說老百姓這個詞都是太籠統了,實際上老百姓里面也分很多種。而且他的很多要求,他的品位,他的偏好都是不一樣的,不是說就是一個籠統的。那么你不同行業,不同階層,不同的人,實際上他都是有很多不同的偏好的。所以我們從一個決策的角度來說,我們盡可能的要兼顧這些不同的偏好,同時我們應該去支持那些健康的偏好,而去遏制,甚至我們要摒棄某些不健康的偏好,這方面。所以我說這個綠色城市,實際上我們在規劃上,在政策制定上在等等各方面,綠色城市,建立綠色城市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之外。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通常人們的狀況,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的習慣,人們的審美等等這些方面。所以在綠色,綠色我們如果從技術上說,或者從城市發展城市規劃上說很復雜,我們可以做出很多的這個規劃,很多的道理講。那么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其實反而很簡單,我記得今天中午在吃飯的時候,我忘記了是誰說到,實際上有一些事情就是很簡單,我說對。這個綠色的概念從我們個人而言本來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是后來把它搞復雜了,比如說在我們中國現代化建設,現代化之前,或者說改革開放之前,現代化起步之前,其實我們的生活是很綠色的,我們且不說綠色這個詞從哪里來,因為綠色后來是從北美傳進來的概念。我們中國原來不叫綠色,我們就是說什么勤儉節約,或者等等有這么一套理念,勤儉持家的理念。其實那就是很綠色的,很綠色的生活,所以你要說如果是綠色,我們現在叫環保,低碳,節能,用了一大堆新的詞。

其實我們換一個說法,我們原來就是節約的,我們生活是很節儉的,節約的,原來的生活都是很節儉的。如果大家去,像很多地方,民俗中,可惜我們今天很多民俗被破壞了,基于我們的民族,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所謂低碳的這樣一套辦法。比如說前幾年我到四川去,就是四川那邊有一些地方,做飯這個爐臺上面,就是爐臺這個熱氣,或者是煙,或者是火再往上走的時候,爐臺上除了鍋之外,它還要掛很多層東西,有烤板鴨的,有什么肉的,等等,它這個熱量上升走的時候,已經用很多種方式,最后一直等到這個熱量到房頂往上再走的時候,基本上熱量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這是我們傳統設備的廚房,其實它就是非常低碳的,非常綠色環保的。這個才能持續那么多年,這個生活一直維持這個狀況我們還能維持下去,在低技術的條件下。

所以實際上綠色生活從個人層面我就說很簡單,一個無污染,本來我們生活誰也不喜歡污染,原來一個勤快的農村家庭,每天早晨起來就要掃掃院子,就要打掃院,家里家外,就是講干凈,講衛生。其實我們原來曾經有大規模的愛國衛生運動等等這樣的,其實就是一個講衛生的問題。污染也是講不講衛生,就是干不干凈的問題,臟不臟的問題。只不過我們原來沒有因為沒有這種現代的大規模的污染,我們原來說的是個人衛生,集體衛生,比如說我們學校每天早晨要掃除等等。實際上現在的污染無非就是一個更大范圍的,更復雜的,更工業化的一個臟的問題,就是干凈和臟的問題。就是不干凈,說白了。環境破壞了,我們現在遇到環境污染。實際上任何我們原來生活中沒有污染,這是一個我們原來就有的習慣,每個人都喜歡干凈,另外一個低碳,我剛才說到實際是不浪費的問題,節約的問題,它不是光節約能源,其實我們生活中什么都應該節約,不光是能源。當然這個節約,那么就是說這個節約并不是簡單的不消費。那你說都節約了,擴大內需怎么辦呢?其實不是。真正的消費和你消耗能量和你消耗物質,其實沒有必然聯系,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現在強調文化產業,其實很多文化產業的消費,就是非常低耗能,低耗物質的,所以人們消費高,并不意味著物質消耗高,或者能量消耗高,可不是這樣,一個人看一部動畫帶來的幸福感,看一部好的電影帶來的幸福感,可能比你物質消耗不知道多少倍帶來的幸福感才能帶來的幸福感要多。

我們說節約和我們所謂的促進消費并不矛盾,這個我不用說了,因為你看日本美國我們都知道,同樣的產生的GDP,同樣的產生的消費,他們只是我們的幾分之一,他們消耗的能量和物質,甚至像日本來說可能好像是我們的九分之一,美國大概是四五分之一,但是它的產值也是很高的。所以這兩個東西并不矛盾,實際上。那么我覺得綠色從個人生活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有自己的生活,這個不光是有條件,沒有條件,其實他有沒有條件沒有關系,這個關鍵是在于人們的一個習慣,是不是過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簡單的從眾的生活,跟著大家,一看大家做什么我也干什么。不是一個跟風的,從眾的,簡單的被忽悠的,一哄而上的生活。而是一個有自己自主性,主體性,獨立的生活。這方面也是一個所謂的綠色,作為個人而言一個很重要的點。那么生活上就是一個簡約的,物質上簡約的生活方式,但是物質上簡約并不意味著生活不豐富,絕對不是這樣的。

生活的豐富與否其實和物質消耗并沒有必然的聯系,至少它不是簡單的對應的關系。那么實際上人們生活的復雜性,更多的是精神、心理、文化、行為方面的一些,這方面決定你的生活豐富與否。好比你這個人一天你實際消耗多少能量,并不決定你就是豐富不豐富,而是你做了什么。如果你的活動,比如上午上班工作,中午然后吃飯,然后你又有什么業余愛好,然后搞一點體育活動,下午工作,晚上又有什么愉快。你的活動你可以有很多行為,很多活動,然后你的精神世界可以很豐富,這方面實際上并不一定要消耗那么多的能量,不一定要消耗那么多的物質,物質資源。所以說我說因為不匹配,這個沒有辦法打出去。實際上綠色的生活是一種真誠的生活,所以我說綠色是一種真誠。就是說你要真正的去捫心自問,去真正有反思性的了解您到底需要什么。比如說我們現在說的最熱門的房子,所有現在中國住房問題,不詳細說具體的原因了。

有一個問題其實,至少我個人認為中國在這方面有偏差。就是我們從開始搞房地產的時候,就是我們中國的人口和土地各方面來說我們的房子一下搞的太大了。就是我們開始把它的基數,人均的空間一下搞的是有一點太大了,這個不符合我們的國情,其實也不是真正必要的。當然我們從每一個人來說,人作為一個生命體,你肯定要空間越大越好,這是人的一個占有欲。但是這個地方并不是真正你生活需要的,這是兩個東西。你的占有欲和你安全感,可能你搞的越大,你恨不得一個人住在我們這么大的大廳里面,你覺得這么大空間都屬于你,你有非常好的滿足感。把地球一半都歸到一個人,那可能滿足感更好,這不是你生活需要的。實際上一個人真正一個幸福的生活,我們講一個室內生活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間,是不是越大越好。太遠了你去趟廚房還得走的很遠,你去趟廁所還得跑半里地,是不是好。真正日常生活中拿的東西,看的東西是不是到底一個人真正的空間多大?其實并不是像我們一般想像的這樣子,但是真正我們今天之所以一定要越來越大,人們的空間都要占的越來越大。其實這是有一些別的因素,心理的、社會的、文化的因素在起作用。就像我原來在媒體上說過,是你的安全感的問題,是你能不能跟人共享的問題。

比如如果一個城市它的空間搞的很好,如果一個城市人際關系非常好,如果一個城市人們之間的誠信非常高,他有大量的公共空間,人們很多生活都可以用公共空間來解決,他就未必那么非常強烈的要我自己家多大多大。實際上我們中國包括買房子等等這些,都跟我們個人一些安全感有關,這個當然不展開說了,就像汽車也是這樣,到底汽車我們需要多大的汽車?多快的汽車?如果有能開到180公里的汽車,好像我就不買170公里的汽車,真正180和170公里真有區別嗎?其實未必。如果有一個1.0排量的,0.8排量的和一個2.0排量的,我們今天幾乎是百分之百,只要我買的起我一定要買最大的,最好的。這個消費觀念怎么來的?實際上這都是屬于,這里面就有很多不真實,不真誠的東西,是我們自己對自己不真誠,到底要這個干什么。手機也是,包括我們很多東西,手機有很多功能,現在功能越來越多,實際上到底你用多少功能,真的是需要嗎?那些東西。那么像自行車我們不斷的談到,本來我打了幾張自行車的圖片。就是我們汽車和自行車的關系,當我們買不起汽車的時候,我覺得你天天想買汽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真有了汽車,真有了自行車,這兩個東西完全可以并用,為什么一定要有了汽車,就把自行車取消了。我們很多城市自行車路就沒有了,根本不修了。或者他根本不考慮自行車,我們說從個人而言,你真的就完全不喜歡自行車這種方式了嗎?你就喜歡天天開車這種方式,我說的是你有的這種情況下。沒有的時候,我覺得人是生活在可能性里面的,人們很在乎的是我有那種可能,但是真有這種可能我不做,這是完全正常的,完全可能的。大家都知道,像歐美,歐美的汽車擁有量那肯定是比中國高,怎么算他也是高的,人均也好,家庭也好。

即便中國今天城市汽車已經很普遍,但是歐美隨便一個地方還是比我們高。但是他們能保持一個綠色的生活,尤其像歐洲,平時并不開車,從小就伴隨著汽車長大,汽車對他來說既沒有什么身份的意義,也沒有什么豪華的感覺,就是一個工具,和自行車是一樣的。這個時候他就不會去,我剛才說的那種除了使用之外,追求更大更強更高這種沖動就沒有了。所以實際上車大部分時間放在家里,那么一般的情況下步行也好,騎自行車也好,也是很簡單一個選擇,對他來說這兩個選擇沒有別的意義,僅僅是自己的一個偏好和方便。他沒有說我開汽車我就很牛,騎一個自行車你好像怎么混到這個地方,騎自行車了,沒有這個概念的時候。所以我覺得我們其實中國現在在很多地方,很多階層,已經完全可以達到了這種,恢復到這種平常心的狀態。但是我并不是阻止那些,不是勸那些沒有買車的人不買了,不是那樣。我覺得越是買不起的人,越是這樣的,越是應該努力去買,這是對的。但是買不一定開,就是這個東西是兩個邏輯。

所以我們說實際上從這些看來,我們談綠色城市,從個人而言我們一直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你選擇的這些東西,設備,包括房子,包括我們城市建設的這些房子。我們選擇什么是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買這個車到底是買0.8排量的,還是買2.0排量的,這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有了這個設備我們怎么用,比如大廳如果有一千盞燈,我們是不是每次都把這一千盞燈都開開,還是我根據需要,開五百盞,或者就開五十盞也可以,如果需要的話。這個東西我們城市的規劃,本身是不是把它規劃成綠色的,還有一個是在同樣設備下,我們是不是綠色的去使用它,這兩方面都取決于我們人,都取決于我們自身。包括我們很多,我們要真的反思我們的生活,你會發現我們很多好像是很焦慮的,很多需要的東西,其實并不真需要。而可能你真正需要的東西,你忙不過來,你把它忽視了。

除了剛才說綠色是一種真誠,綠色還是一種自信和自覺。你到底喜歡什么?不要老跟著別人,不要老被一些商家忽悠了,你覺得一切跟著風走,實際上你自己應該去更相信自己的一些基本感受,有時候你自己的感受,直覺。就像我記得我原來上學的時候,就是考試前的選擇題,經常出現的情況,我第一感覺本來是對的,我畫了一個,最后越看越不對,然后想來想去,越想越多,最后改了,改錯了。往往第一直覺是對的,所以其實我們生活也是這樣的,我們很多時候你的第一直覺,第一基本感覺往往是對的,相信自己的感覺。不要被別人一忽悠,覺得我不對,大家都說應該買2.8的汽車,我買1.8的好像不太好。那你自己一想,我既然又想省油,我又不希望那么大,我就買一個1.0的怎么樣,我買一個0.8的QQ也可以。很多人就會勸,我覺得你還是換一個車。這個要根據你自己,看自己的感受,因為你開這個0.8的QQ你完全可能什么呢?你做更多的事情,更好玩的,更有意義的事情,甚至你從不管是創造這個GDP,還是產值,還是你的消費上都可能總量是高的。并不意味著你就低消費,沒有關系。所以我覺得就是說,我們經常說,現在我們說不為GDP我們是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其實個人也是一樣。我們個人不用老是按照我們自己的GDP來算,也不一定非要按照檔次,什么這些東西那么在乎。真正綠色在個人的概念實際是這樣的,在歐美一些所謂后現代的國家,我們看到其實他綠色也是這個意思,就是我不管你那些一般的認為通常的那些標準,這方面很重要的。所以對于消費主義的狂潮,這方面都有一些,敢不敢獨創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豐富與否你會發現,你跟著別人跑,或者去追風,你怎么搞你也不會真豐富,你會很忙,你會變得很忙。一天忙來忙去,但是你不是豐富,而真正豐富的生活是自己獨創的生活更豐富,這方面,這都是真正我們從深層來說談綠色,實際是這樣一些理念。

綠色是一種品位,我們經常講,我們經常號召大家老是從環保,節能這些角度來談綠色,其實這么多年,我們從節能環保角度談綠色效果并不好,除了少數人很注意,像塑料袋的問題,很多人注意以外,其他人并不在意。因為那個東西總是讓我們去為一個什么宏大的木做貢獻,讓我們承擔全人類的未來。如果你現在不節省,一百年后地球就毀滅了,他一算我活不到一百年,毀滅就毀滅。實際上是這樣,我們大多數人,大多數常人都是這么想,連我自己也是一樣。你現在告訴我說,我們不能這樣了,說二百年后怎么怎么樣,真的不能激起我當下的那種沖動。但是其實綠色它隱含著一種審美的品位的問題,我們說一個人你活的有沒有一點品,這個實際上是很重要。因為實際上大家可以看到,一般綠色生活它一般來說是一種簡約的和質樸一點的生活,他不是一個窮,不是住。原來因為窮而簡約,不是因為窮而質樸,而是我有錢我不這么花。本來我有這個條件我可以買一個非常裝飾的,披金戴銀的這樣一套衣服。但是我更喜歡全身不超過兩種音色,最簡單的T恤衫,一個牛仔褲,穿著很舒服。這是一種簡約的生活,基本上綠色的生活,都是這樣比較簡約的生活,不是那種很反腐的裝飾。

這里面隱含著是一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它是一個傾向,我們看到一個現代,后現代的這種社會,往往推崇的會是一種喜歡簡單明了的風格,而在一個比如封建的社會,甚至再老的社會,我們看到故宮這種建筑,當然故宮是我們偉大的。但是就從它的審美來說,極其繁雜,光維護它,整天搞的。我們看到奢華的,在等級制度下,在封建制度下,那種保守制度往往把事情的非常復雜。而一個真正的后現代的,現代的,比如像我們宜家家居等等,這些代表現代的生活都是簡約的,甚至什么漆都不刷。這里面其實它隱含著一種審美的東西,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東西。包括我們要研究家居的人我相信都知道,是一個非常好的審美的家居,比如像名耐的家居就非常簡單,非常簡潔,就好像一個水墨畫一樣,幾筆勾起來的,反而很好。所以它這里的一種品位,那么就是說這個品位它不用我們專門去環保,它一般會導致一個環保的生活。所以我說人生,我們對自己的人生也是一樣,其實我們人生,我們的生活本身,也就是一種造型藝術,也是一種視覺藝術,我們穿著打扮是為什么呢?是為了人看,時裝這些東西其實都是為人看的。實際上你不過是在做一個時裝表演而已,只不過你不是專業的。我們每個人買衣服,穿衣服,費這么大勁,有的女孩子家里面幾千套衣服,還是天天覺得出門還是不知道穿什么。其實你就是一個演員,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在做一個視覺藝術,我們的行動是行為藝術。在這方面我們追求一種現代的生活,一種品位。所以我們說簡約其實為什么越是現代的,越是甚至后現代的,越簡約,這是因為越是現代,后現代,人們的精神生活越豐富,人們的想象力越豐富。簡約了才能給人自己想像的空間,而像那種封建社會的那些東西,為什么搞那么具體?因為這時候他是讓你人變得沒有想像,沒有思想。他給你很具體的把這個畫出來,你一看你就跟著他去想,這是扼殺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狀態。而一個簡約的實際上是一個讓你充分,給你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間的社會,這就是一個社會的通常的問題,也是一個品位。

我們個人來說也是這樣,我們作為一個現代的人,有現代感的人,你的生活要適當的簡約,這往往是體現我們生活精神的和創新的,更多的這樣的一個狀態。那么像,說到這兒綠色他最后,如果說一個好的綠色的生活,它應該變成一種習俗,它絕對不是我們先天號召的,或者我每天想著,我到超市去到底買不買這個塑料袋,我想半天最后一想我還是不買,為了環保。到這個情況下時候還是很累,而且他只能是少數有覺悟的,三好學生,優秀黨員能干的事。真正讓普通公眾都做的事情,他必須變成一個習俗,就像我們端午節吃粽子,吃月餅一樣,變成一種習俗的時候,綠色的生活才能是一個,真正我們真正的生活。而不是一陣風,不是搞運動,實際上我這個,我這個叫騎驢找驢的狀態,我騎著驢還不知道騎著驢,忘了,天天找。其實綠色也是這樣,等到你自己應該是一個綠色生活的時候你意識不到,我這是綠色的嗎?別人說你已經很綠,我還不知道,我還是有一點不夠綠,這個狀態才是一個。這里面包括我們的衣食住行,實際上就是說,吃喝玩樂,衣食住行,我們日常所有的生活。如果你最后對于汽車的習慣和自行車的習慣,你感覺沒有什么區別,就是我一個簡單的選擇,就是好像到這樣一個狀態,我可以選擇步行,也可以選擇自行車,也可以選擇汽車。你毫無心里障礙的,你也不需要覺得,我騎了這個怎么樣,就是其他的意義都消解了,就不在乎了。

現在在很多我們說世界上真正宜居城市,歐洲一些城市,日本的一些地方早就達到這個狀態了。人們在選擇這些的時候,他已經剝離了社會的意義,不是覺得好像有沒有面子的問題,這些問題真的超越了,早超越這些了。因為他這個人要想牛他不用在這兒體現,用別的方式。他騎一個自行車去,但是他可能做出一個很好的創意,喬布斯這種,就是不管他怎么去,他走的去,他爬著去,他搞出一個創意,震驚世界,這個很厲害。比爾蓋茨都是這樣的,所以實際上到一定的時候,一個社會鼓勵哪一個個體,都是去從這些方面,你真正有機會,有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或者說發揮自己的時候。人們就不用總是按照一些耗能的方式去達到一個自我實現了,就是我們現在國之所以有這么難,我們在耗能這方面,在環保這方面這么難,主要是因為我們幾乎所有讓人感覺自己有面子的,所有讓人感覺自己很牛的,所有能證明自己地位的都是耗能的活動。這么一個氛圍下,你是不可能做到環保的,很難。因為就是說這個事情是一個,等于一個主流的民意,你不能逆著他走,所以只有在這個地方把它問題解決。就是說白了這個形成一個,耗能你不管多少風光,耗能是不好的。就是你別的地方都很牛,都很炫耀,但是因為你耗能這個事情就變得暗淡無光,如果一個世界有這樣的共識,他才能夠真正做到一個綠色的生活。所以說實際上習慣一種生活,真正習慣了他才能變成一個自然的生活,自然而然的生活。所以說當然最后現實中就是綠色是一種人生態度,很大程度跟人的人生態度有關。比如說我們經常就說貪婪到底是不是本能,買房子如果我能買80米夠住,一定要買180米,這個事情是我們生物本能還是怎么回事,還是社會把我們造成這個樣子了。還是家里人不讓,我要這么買,回家老婆也罵我,孩子也抱怨。這到底是怎么來的,我們自己要有一個反思。那么到底有一些東西干嘛一定要這么搶,爭。我們原來有一個稀缺社會,短缺社會,造成一個什么?什么事情我要先想來越多的爭到手里,我覺得越踏實,要不然我就不知道明天會有沒有。所以這里面在一個所有的綠色的社會,好的綠色社會,它肯定是社會保障這方面很好的,它肯定是保險,保障公眾服務,社會服務方面很好的,所以它不用什么事情都自己抓一大堆抓在手里,那么它可以有一個,真有什么事情,我有一套保障系統。所以人們不會那么貪婪,因為我們經常是這樣,我們拼命的爭,把很多東西爭到自己手里,然后閑置。包括中國的房子等等都有這個問題,閑置在那兒。但是你也能理解,因為大家確實有不安全感,所以說一個好的綠色的生活,必須有安全,有保障的。互相能幫助的,你才不用什么事情都自己準備。我們那種,還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狀態,拼命的想到最后都不需要的時候,我們還在爭這個資源,其實就是一種自給自足的,或者早一點的說,小農經濟的思維。我們不覺得能跟人交換,我為你服務,你為我服務。我們老是想這個東西只有在自己手里才踏實。所以就形成一種無止境的多占,多消耗,這樣的一個趨勢。所以這方面這個人生態度,好像我們老是覺得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了。所以很多消耗都是跟這個有關,不必要的消耗。

那么最后我說綠色肯定是一種信仰,一種信念。就是它其實,我們現在老在證明大家,要照明說綠色生活是好的,為了環保,為了什么的原因。我要說其實這種論述證明未必能說明大家就是好的,就像我剛才說,你告訴大家如果我們不環保,不綠色,一百年后地球就崩潰了,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讓大家有責任感的人覺得我們為了這樣,我們為了子孫后代我們環保。還有一種覺得地球已經要崩潰了,我還不趁它崩潰之前,我多吃多占,我趕緊搶,促成并不環保,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實際上背后還是有一些信念的問題,信仰的問題。

這里面舉個例子,比如說歐洲美國人,特別是美國人,美國人實際上表面上看我們看他們消耗的很大。其實他們在日常的個人生活中,還是相當節儉的,比如他吃東西絕對不會剩的,剩一堆東西是不會剩一堆東西走的。他其實跟歷史上的清調傳統有關,現在資本主義一個主要的源頭就是清調,就是基督教里面一個教派,他是非常節儉的,守財奴一樣,像我們過去讀巴爾扎克的一樣,拼命的工作,拼命的賺錢,然后一點也不消費,這個是早期的資本主義的一個邏輯。

節能問題我一直覺得不是一個技術問題,我覺得在中國節能技術從來不是真正的問題,個人的觀點,我認為經常說我們的技術不到位,我覺得是一個偽問題,其實是一個文化的問題,是人們信不信,要不要這樣做的問題。我相信憑著我們的聰明,真想節能,絕對我們能搞到這種技術,實際上是人們想不想做的問題。還有一個對自己,對他人,對人類感覺的問題。如果我覺得他人都跟我無關,子孫跟我無關,祖宗跟我無關,上無祖宗,下無子孫,什么都沒有。那么全人類也跟我無關,我就無所謂節不節能。那么你像中國古代為什么他能夠做到那么綠色?實際上是一種很綠色的生活,因為他有很強的傳承,我覺得我這個人不是我自己,我上面是多少多少代,我的家譜在哪兒,然后我下面還要繼續多子多福,我還有子孫。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孫,這么一套概念,使得他就有這樣的一個理念。所以今天恐怕真正一個綠色的生活我們還要重建這些信仰。不能覺得自己技術不可不成,(02:06:50),就不能說我們覺得好像我們跟誰都沒關,還是要有關聯,人們才會有這種真正節能的一個綠色的生活意識。

最后我是說綠色是一種豐富,綠色其實才是一個真正的豐富。像我前面說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活,并不一定是耗能的,不是你消耗的越多越豐富,實際上包括,具體到我們像淮安,比如淮安這個城市我們的發展,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其實真的不必要去模仿或者拷貝那些,比如像我來自深圳,像深圳珠三角,實際上是一個挺高耗能的地方。就是說那種生活方式,有一些生活方式,我們不一定去模仿,不是說現代化一定要那樣就是現代化,真不是。

我們真正可參照的非常多,也許普通的公眾,普通的民眾不知道這方面,那我們這些輿論領袖,我們不管是精英,就應該不斷的去告訴公眾,告訴民眾,說實際上這個世界上現代化的生活有很多種,你可以選擇那種現代化,也可以選擇這種現代化,可以選擇日本只有我們九分之一耗能的方式,也可以選擇美國是我們四分之一的方式。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某些更浪費的,俄羅斯的方式,那可能比我們更耗能,等等。

像我們現在這樣,淮安這樣一個具有這么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我覺得我們每個人,現在要進行新一輪大發展的時候,恰恰我們要回到原點,而不是簡單的跟風,既不跟發達地區的風,也不要跟沿海地區的,或者外國的某些風,我們就是回到原點,然后真正樹立我們自己的一個設備,這樣這個城市也好,我們城市每個人也好。你才能真正的所謂過好日子,實際上好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跟著別人是怎么過也感覺不好。

另外我們中國不同的地域,其實你也應該有不同的方式,整個的價值取向應該不一樣,不一定非要去求同,這個歐洲不同的國家,完全不同的價值。最后人家發展了五百年,發展到現在那么豐富多彩,我們中國剛剛二十多年就同城化,所有的城市就分不出哪一個是哪一個了,這是一種很可怕。我說趨同關鍵不在于同,而在于放棄了很多東西,它是一種自慚,是一種放棄,是對寶貴的東西的放棄。所以說我們真的尊重自己的傳統,尊重自己的前輩,尊重自己的后代,你就不能簡單的跟人家模仿,而是應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考慮我怎么樣我的獨立性,我的主體性。也只有這樣才有真正的尊嚴而言,而不是絕對說模仿誰越像,我好像我就越有面子,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真的到了一個現代的社會,越往現代社會走,我們會越感覺到這方面。甚至說我們現在很多,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一些面子,風光的事情,你看我們換一個真正來自發達社會的,發達國家的,歐美的人,他們可能他們完全感覺不到,不知道你這個得意在哪兒。其實就是區別在于他們已經在一個多元化,多樣化的一個生活中,已經走上那一步。但是所有這一切,因為我今天是談個人的,從個人的一個角度,而不是城市規劃的角度,但是從規劃這個角度,其實特別要考慮,我正好回憶一下,剛才我記得有一位演講者就談到我們城市交通,這個現代擁堵的問題。其實中國的城市交通擁堵,除了車輛之外,很大一個原因在于我們城市功能分化,分區這種城市規劃的概念造成的,說白了就是讓那么多人每天要從住的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上班,然后又從這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買東西。人們日常生活,本來日常生活每天要做的事,變成了長途跋涉的事情,對人來說造成很大的困擾。那么對這個交通來說就構成巨大的壓力,春運可以說是一個偽問題,春運本身不是問題,春運是怎么回事?就是區域發展不平衡,造成我們這么多人必須在一個地方工作,完了春節家又不能搬過來,才造成春運。如果要是沒有這些問題,我們城市交通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打破這種簡單的功能,或者我們按照一些現代的理念來把生活、工作,把日常的愉快等等都放在一起,所謂現在叫三元合一,三區合一,實際上交通問題就沒有了。

北京如果我們的發展模式不是今天這樣的格局,就北京的人口,汽車量也不構成今天這么大的問題。是為什么不得不走?因為它出門近的地方買不到東西,他只有跑到很遠的地方去買,他不能在附近上班,他不能在上班的地方住,所以就是這樣,當然了,這是綠色生活這是指個人方面。那么從總體方面,我們社會也要為個人提供這種可能性,他想過一個簡約的生活能不能過,他不買車如果上不了班,剛才說了,坐地鐵擠成那個樣子,那可能只能買車。所以你就逼著一個人不綠色。可能想的是我就是天天步行上班,我就是想買一個東西我出門買就完了,所以說這個跟我們現代的一些,還是跟我們城市格局有關系,但是這不是我談的重點。

    我要談的還是我們每個人,我們從教育,從我們的輿論宣傳,從我們整個的時尚領袖,包括我們示范領袖,大家會跟你學的這些人。不妨多做一些綠色的導向,而不是老是炫耀,又爆出幾套豪宅。一個小女孩要那么多豪宅干什么呢?真的有什么必要呢?實際上就是說我們輿論往往導向,讓人們不斷的追求那些東西,實際上一個綠色的生活應該和這個是相關的,我時間關系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主持人:顧晴

謝謝于教授的精彩演講教授曾經說,好的城市應該具備城鄉兼容性,文化精英應該是一種新文明的倡導者和實踐者,要能夠用自己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感受去啟發人們,幫助人們感悟,意識到還存在不同的生存方式和新的生活意義。今天我們看到,他就在身體力行地用自己的思想、觀念來啟發我們,綠色城市化要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平常小事做起,綠色城市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只有全民的參與性、持續性,綠色城市化才能夠做到共建共享。 

接下來,我們將有請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委原書記、第十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城市化委員會的榮譽主毛如柏先生。他演講的題目是“綠色城市化的幾點思考”。掌聲歡迎!

[!--topsoarnews.page--]

                                  405f0fd4db58b1b771afb9c11d2d5b57.gif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委原書記、第十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城市化委員會的榮譽主任毛如柏

        毛如柏:好,各位同志,很高興有機會參加這個論壇和上午的開館儀式。我是十多年前來過淮安,這十年沒有來,一看淮安確實發展有深刻的變化,或者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你們的城市領導者們和城市的建設者們,正在自己努力的為綠色城市發展。所以說我們要很好的來探討,那么你們精英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剛才幾位專家朋友都從不同的方面講了綠色城市化的一些很重要的意見,對于我來講有很多的啟發和幫助。盡管我在建設部工作過幾年,建設部的同志還把我說成我們的老同志,實際上我是建設口的新兵,因為我在建設部的時間也很短,這個短短的幾年里面,我要做我當時的工作,很少去研究很深入的問題。所以今天讓我來講,真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就寫了幾句話,我想說說我的一些體會,或者說像我們研究者們提出一些請你們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我們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提出工業化的過程中間,城市化是一個必然的需求。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達到了49%,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有六億人口居住在城市,那么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村還要不斷向城市轉移,向城市集中。按照我們十二五規劃,還要提高四個點到五個點。這意味著,從今年算起,五年時間,將有五六千萬人要進入城市。在國際上來講,這將是一個國家甚至是兩個國家的人口。這就給我們帶來了如何把這些人口不斷轉移到城市的問題。如果按照現在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普遍達到80%來測算,就更是一大難題了。

       雖然我們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但不可能完全讓我們運用起來。我們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在國際上來講是非常低的。這又給我們城市化的進程提出了新的挑戰。因為一個人到城市來居住,生活消耗可能是農村生活的一倍到兩倍,甚至更多,也就是說,需要付出更多的資源來支撐城市化的進程,但是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我想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由于我們的經濟發展過程,城市化進程,還不能夠從嚴格的環境保護的角度來推進,因此我們又遇到了一個環境容量的壓力,這些都是我們在推進城市化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期,我們就要去探索如何推進城市化進程,所以,有幾個問題建議我們的研究者,各個協會、各個領域的專家們,還有我們城市的建設者們,城市的領導者們去思考。

        首先,我覺得應該思考的就是,中國城市化的體系應該是什么樣的。城市具體的領導者想的是怎么建設好城市的問題。但是城市化是指這個城市今后的發展應該走出一條怎樣的路,應該形成一個什么樣的城市體系,這應該首先研究清楚。從國際上來講有很多經驗,也有很多教訓。像墨西哥城,被認為這是一個病態的城市化。城市邊緣完全被大片大片的貧民窟所占據,交通擁堵。這是拉丁美洲城市化進程中間的教訓,那么我們應該形成什么樣的城市化?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們是需要探討的,應該有明確的一個概念和背景,這樣才能夠促使我們城市的每一個建設者們按照這個路去做,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推進綠色城市化的進程,一定要從區域性的角度去思考,實際上我們現在講綠色城市,很多的理念一定是體現在區域性的概念。比如說,水生態一定是一個區域性的問題。我們講城市要使用綠色能源,一個城市能不能做到完全是綠色的必須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內來思考能源系統是什么樣的。如果沒有區域的概念,單純從一個城市的角度出發,會帶來很多弊端。比如,每個城市都希望自己的交通發達,有鐵路,有航空,有高速公路等等,在南方還有水路。但是不是每一個城市都要建機場呢?或者說我們所有的地方都應該把高速公路連接起來呢?可能不是這樣的。如果說我們每一個城市都從自己這樣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從區域的概念來做這個事情,很有可能帶來了基礎設施服務重復建設的問題。恰恰我們的國家在能源上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我覺得這兩個問題應該從更高的、更大的層面去思考我們綠色城市化進程。

       那么具體到我們的城市建設來講,一定牢牢把握住綠色、節約、低碳,并且把貫穿到城市建設的每一個環節。有專家認為,要貫穿到城市的規劃、城市的建設過程以及城市的管理中。做什么都要體現綠色,就是你的環境是好的,生態系統是好的,我要體現節約,節水節地,都要體現。現在我們提出一個新的理念叫低碳,當然低碳的理念跟前面這些理念總是有相輔相成的東西。

       我曾經在修建青藏鐵路的時候,因為我在西藏工作過很長時間,對他很有感情。我在西藏工作了32年,那么修青藏鐵路的時候,當時國際上有一段時間,就是說青藏鐵路的修建破壞了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那么這時候因為我們壓力很大,為了解決,把這個問題搞清楚。當時在全國人大環局委的同志,和我們在這個領域里的一些專家,還有中央的各大媒體,當時交通部的青藏鐵路總指揮陪著我去看,我覺得他們就是把這個思想真正的體現在青藏鐵路里面。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因為要鋪鐵路,要從草原上過,怎么不破壞草原,首先對這個草原的情況做了一個分析。凡是這個草原的草有一定儲存的,先切成一塊一塊的小方塊,全部切下,放在一個地方,不斷用水養護。那么草皮,草原上的草皮把它取出來,以后才集中修鐵路。那么鐵路修好了,在原來的植被一塊一塊的重新鋪回去,以后再用水保養,讓它重新和地表完全融合在一起。那么有一些地方有草,但是草很薄,很稀,那怎么辦呢?就在那樣的地方,通過科學實驗,種植一些適合在草原生長的草,種的很多,以后從中間來選擇適合生長的草,鐵路建好以后,先把這些地方,把這樣能夠生長的草長出來。所以這樣以后,這個鐵路修路好了以后,我再去看,就像什么呢?就像我們把鐵路,鐵軌都搬好了,草往那兒一放,給你的感覺是這個感覺,沒有做破壞。從例子上,后來我把他們的經驗做了一個總結,給國務院領導同志匯報,領導批示在大型建設過程中間應該學習他們的思路,增加環境的意識。

       所以我就想從這個例子上說明什么問題呢?我們的城市建設者,建設城市過程中,一開始就要把很多問題想明白,這樣才能在規劃、實際工作、后續管理中間,能夠把這些理念充分體現出來。這樣,城市才可以做到綠色。我們城市的建設者們、領導者們一定要從這樣一個角度去思考,去指導,去開展。

       關于城市化,我想提出的就是我們在城市建設中間,一定要把這些東西貫穿到我們城市的每一個環節。現在講低碳,集中的問題比較多的,一個是交通,一個是建設,還有一個是我們自身的生存。低碳首先是人員消耗的節約,這是低碳里面最重要的一條,如果這個解決了,低碳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所以我們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間,應該想辦法讓人們對于低碳的理念感興趣。我們城市,我們搞建設,這個低能耗的建筑,這是我們現在一定要推進的,實際上我們現在城市建設的時候,我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甚至我們的一些大城市里面,首先考慮它的美觀,而不是考慮節能,低碳。所以我們很多城市建設,為什么建那么多房子呢?整個的墻除了一個框架,其他全是玻璃,冬天不暖和,夏天熱的不行。我們有些辦公室落地窗,要把空調開得很低,溫度才降的下來。這是觀念上的問題,低碳發展,不是考慮的這個。

       同志們這個我是很有體會的,我們如果說到發達國家看一看,他們的賓館,如果說我們的三星級賓館,到國外去絕對可以比的上他的五星級賓館,他的三星級賓館就相當于我們的一星級賓館,沒有什么豪華的大堂,他是把空間充分的利用起來。你看我們到北京,到上海,到廣州,那個大堂豪華氣派,但是我們空間都沒有利用。我們也經常出國訪問,我們也住過國外的三星級,我當時想,我一看這樣的,為什么?因為不一樣,感覺小里小氣的,就是能夠提供服務就完了。這個就是理念,我們實際講究的什么?講究的氣派,講究的豪華,如果說設計理念改一改,就是要節能,要低碳,這就完全是兩個概念,所以一定要從這樣一些環節上去做。剛才有專家講的,就是你希望追求的東西一定要有一個調整,如果沒有這個調整,可能你要做到城市的,歷史的很難。所以這是我想說的第三點。

       第四點,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內涵的發展和城市質量的提高。綠色發展有比較深刻的歷史,像淮安一定要發覺城市的歷史、文化,讓它成為我們城市的一張名片,一想到淮安馬上想到什么,這個就很有歷史。所以我覺得我們在這個城市的發展一定要重視把人文的東西考慮進去。現在大家說,農村的城市化,就是農村的人要轉移到城市來,把他們叫農民工,我覺得這個名字要改一改,不能叫農民工,因為他將來會成為城市的一個主人。我們現在管理層和勞動層分開,那么管理層就是講管理,勞動層就是講農民工,我們現在農民工有三千到四千萬。我們的建筑是一大產業,那么這些人應該是建筑業的產業工人,將來是要居住在城市的,城市會給這些人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提供什么樣的環境,他們能不能在新的城市和我們長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享受到同樣的資源,享受到同樣的現代文明?

       我再說一個問題,我們城市,現在我們國家老齡化已經顯現了,可能再有十年,或者再長一點時間,我們國家老齡化問題將更加嚴峻,那么,我們的城市為老人能夠做什么?同志們,現在年輕人壓力很大,小夫妻倆至少要照顧四個老人,雙方的老人都要照顧,實際上生活壓力很大,很困難。所以這個就需要城市提供,老齡化社會到來的時候,我們城市化進程中間,像這樣的一些因素應該考慮進去,怎么能夠為這樣的一個群體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

       綠色城市化,它一定是可持續的,這個我就不多說了,因為從大會開始,到現在我們講了相當長時間了,也表現在各個領域里面。推進城市化,在中國遇到了嚴峻的挑戰,面臨著很多的困難,需要我們的建設者們,我們的專家在這個問題上提供更好的辦法,更好的政策,來幫助我們把城市發展推進。

       我想我就說這么一點意見,謝謝大家。

       主持人:顧晴

       謝謝毛書記!毛書記既指出了當前城市化進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同時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幾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實際上,毛書記也是在提醒我們,在綠色城市化上,既要保持熱度,也要具備理性。

        今天的論壇上,領導專家學者,對中國如何走出“綠色城市化”之路從宏觀、微觀、歷史、現代、理論、實踐等方面提供了多元化的視角。大量而又豐富的信息讓我們對于綠色城市化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朋友們,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清河區人民政府、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17屆中國城市化論壇到此圓滿結束了。會后,請領導和嘉賓上臺合影留念。謝謝今天所有與會領導和嘉賓的關注和參與!謝謝清河區政府、中國城市化史館對于本次論壇的大力支持!謝謝為本次論壇順利舉行付出勞動的所有工作人員!讓我們下次中國城市化論壇再見!

                 63b503dce01956608f41e322b345f69b.gif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