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楊華云)探索13年的中國住房保障制度,仍存在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
昨日,受國務院委托,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作城鎮保障房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報告。
對當前住房保障工作,姜偉新認為總體上仍處于探索階段,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
工程
個別存在質量隱患
保障房質量總體可控并不意味著沒問題,姜偉新坦言,工程質量有待提高,有的地方一些保障性住房設計、施工、監理、驗收質量把關不嚴,個別工程還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存在質量安全隱患。
分配
出現騙租騙購情況
保障房的分配和運營管理是一直困擾保障房制度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姜偉新分析,由于家庭和個人住房、收入以及金融資產等情況基礎信息不足,核定有一定難度。一些地方出現了騙租、騙購的情況。有的家庭收入增加了,但仍然不退出保障性住房,公眾意見很大。
配套
交通建設相對滯后
地方保障性住房規劃布局有待改善,交通等外部配套設施的建設相對滯后。姜偉新表示,少數地方保障性住房項目選在離城市中心較遠的地方,配套設施沒能同步建設,建成后遲遲不能入住,或是入住了但生活不方便。有的保障房內部空間結構不合理,影響了使用功能。
資金
中西部籌資壓力大
大量建設保障房面臨建設資金籌措和征地拆遷壓力,姜偉新認為,今年建設任務比去年有較大增加,一些地方資金籌措存在一定困難,中西部地區資金壓力更大一些;有些地方的保障性住房用地未能及時完成征地拆遷,拉長了建設周期。
制度
前后政策銜接問題
住房保障制度頂層設計方面,由于中國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總體上帶有探索性質,包括政策、機制、保障范圍、保障方式等,還需要不斷完善。同時,也有前后政策如何更好銜接的問題。比如經濟適用住房,早期的供應范圍比較寬,套型面積標準、上市交易規則等與后來調整的政策不完全一致,也造成了一些社會誤解。
立法
需用法規加以規范
他提到了住房保障立法問題,由于現行住房保障政策都是以規范性文件形式發布的,未形成法律制度約束。工作中出現的如政策邊界不夠清晰、利益調節和退出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需要以法規的方式加以規范。
■ 相關新聞
保障房將重點發展公共租賃住房
住建部部長稱,對發現的“瘦身鋼筋”等問題已及時調查處理
昨日,姜偉新回顧了中國住房制度變革的過程。近些年,中央政府在保障房制度建設上明確地方政府責任,陸續出臺了廉租房、經適房、公租房建設和管理的制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目標,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姜偉新表示,9月底已開工986萬套,可以在11月底前全部開工。為完成保障房在11月底前保質保量地開工,姜偉新表示,到9月底,各市縣均按要求公開了保障性住房建設信息。
對于公眾擔心的保障房質量問題,姜偉新認為“總體可控”,他并表示,對發現的“瘦身鋼筋”等問題已及時調查處理。目前,保障房工程質量總體上是好的。
姜偉新表示,“十二五”時期的保障性住房將重點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特別是人口凈流入量大的大中城市要較大幅度提高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的比重;在安排年度建設任務時,計劃頭一兩年多一些,后幾年少一些。
■ 措施
租金標準應利于保障房退出
對于上述提出的問題,姜偉新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如保障房的退出機制,他透露將通過控制保障性住房戶型面積,引導保障對象當收入條件改善、具備了一定經濟能力后自然退出。
對租賃性保障房,要研究制訂合適的、動態的、有利于退出的租金標準;對購置性保障房,要完善并嚴格執行交易時對收益調節的規定,消除牟利空間,確保保障性住房公平配置、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