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著力打造新的增長極
時間:2011-10-17 09:23:52
來源:經濟日報
編者按:改革開放以來,一個個經濟增長極有力地帶動了所在地區經濟的發展。新時期如何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繼續發揮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同時又有效避免地區間的經濟差距擴大,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課題組提出,要使增長極的政策與全局性戰略相適應,進一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
一
□當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面臨不少有利條件
□一些地方在增長極培育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一個個經濟增長極有力地帶動了所在地區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初期以營造特殊政策空間為主,在沿海地區造就了一批經濟增長極,在東部地區形成了一批經濟活力強、輻射和示范效應強、競爭力強的增長極,有力地促進了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進入新世紀后,逐步形成并實施了以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為主要內容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并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些新的增長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帶動了我國區域發展格局出現積極變化,突出表現在:第一,東部與中部、西部和東北在增長速度上的差異呈縮小之勢。第二,中西部一些地方的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加快。第三,省際之間按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基尼系數衡量的發展差距有所減小。第四,區域產業分工與經濟合作新格局正在孕育,并形成了一批具有緊密聯系的經濟圈(區)和城市群。但也要看到,各地在增長極培育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報批競相攀比、分割產品和要素市場、各增長極之間缺乏有機聯系等問題。
當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面臨不少有利條件。從大的方面看,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都在正常水平,內需的作用增大;經濟效益穩步提高,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機械、醫藥等行業生產增幅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長水平,軟件、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就業和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國家財政對社保和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領域投入大幅增加。從區域發展看,今年以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完成并實施,支持民族地區發展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步伐加快。從體制機制看,這些年來,在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同時,我國提出了促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戰略,這為增長極的培育與資源環境承載力兩者之間的協調提供了指導依據;同時,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市場統一性的提高為增長極的形成和發育提供了重要基礎條件。
要認識到,新時期我們更需要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一是全國性的增長極。全國性的增長極,是指承載的人口規模達到一定水平之上的具有重大影響的增長極。這些增長極的布局,要在國家層面上統一考慮,充分考慮資源要素承載力,以及財稅、社保、人口就業等方面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要素流動的影響,順應市場的引導。反過來,增長極的規劃和設立,也不能成為統一市場體系發育的障礙,否則即使能夠促進一地的發展,但也可能引發市場分割,阻礙總體層次的資源優化配置。二是城市群增長極。要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這就要求以重點城市的發展,帶動周邊中小城市和城鎮的發展與人口集聚,在城市群內部形成合理分工的格局,并在培育增長極的過程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二
□針對特定增長極的政策要與生態環保等政策目標相協調,服從于全局性戰略
□要促進區域間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產業有序轉移,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
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是一項十分重要、復雜的任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進一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把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區域間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產業有序轉移,培育發展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應考慮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培育新的增長極要服從于全局性戰略。不同增長極的承載力、產業發展方向、基礎設施布局等發展重點不會完全等同。但針對不同增長極的戰略定位以及政策措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全國總體發展戰略。要在國土空間開發總體戰略的頂層指導下,制定和實施各個增長極的具體戰略。第二,培育新的增長極要與市場激勵兼容。要進一步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國家在地區經濟布局、協調地區經濟利益等方面的前置性制度設計,使得增長極的發展能夠有效吸納生產要素,使得增長極的發育與縮小區域間發展差距有效協調起來。第三,培育新的增長極要與生態環保等政策目標相協調。第四,培育新的增長極要注重政策體系的協調性。針對各級各類增長極出臺的政策,要相互協調,既不能損害統一市場體系的原則,也要照顧到各地的實際情況。同時,制定增長極戰略及規劃,要注重公眾參與,公開透明,廣泛地征求多方面意見。這樣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也能夠兼顧到各方面的利益,便于增長極規劃的貫徹落實。
在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的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國土空間開發戰略規劃體系。要進一步強化政府的規劃職能,完善和實施國土空間綜合開發規劃。要按照全國經濟合理布局的要求,規范開發秩序,控制開發強度,形成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統籌謀劃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引導人口和經濟向適宜開發的區域集聚,保護農業和生態發展空間,促進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對人口密集、開發強度偏高、資源環境負荷過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區要優化開發。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化地區要重點開發。對具備較好的農業生產條件、以提供農產品為主體功能的農產品主產區,要著力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對影響全局生態安全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要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鎮化開發。
二是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指導下,分類型制定增長極發展規劃。增長極的共同主題是加快經濟增長,集聚人口和產業。但是,由于所處的區位和發展階段不同,在生態環境、資源、社會發展等方面的任務又有所差別,所以必須立足不同地區增長極的特點,確定相應的發展規劃。第一,產業定位和分工格局要符合各自的客觀條件,并充分考慮要素自由流動和市場驅動力量的影響,還要在各個增長極之間形成良性的分工和互動關系。第二,對于增長極內部的城市間基礎設施以及增長極之間的基礎設施,特別是相鄰增長極的行政邊界交界地區的重大基礎設施,要上下左右互動,科學決策,形成綜合協調、保障程度高、運轉效率高、利用率高、通達性好的基礎設施空間分布格局。第三,增長極的布點等要和國家的產業政策結合起來,特別是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結合起來考慮,不僅要考慮項目本身的效益,也要兼顧其輻射、帶動效應,還要考慮這些項目相互之間的互動關系。第四,各增長極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實現社會公平。要通過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促進人口自由流動等,在增長極內部之間實現大體公平,在增長極之間實現大體公平,并通過增長極吸納人口帶動非增長極地區的發展,推動實現增長極和非增長極之間大體公平。與此同時,還要根據各增長極的實際情況,明確其相應的生態環保目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課題組(課題負責人:張軍擴侯永志執筆:劉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