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張家口市把農業可持續發展作為富民強市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節水農業、生態農業,提升產業化水平,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去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19元,首次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5.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63元,同比增長18.3%。
張家口是一個農業大市,農業人口占總人口67%,有11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區,“越窮越墾、越墾越窮”曾是這里農業的真實寫照。
“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核心支撐,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向可持續發展轉變。”張家口市委書記許寧的思路十分清晰。
發展特色農業,提高土地承載力。依托氣候冷涼、緊鄰京津市場的優勢,調整以糧為主的傳統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蔬菜、果品、雜糧、馬鈴薯等特色產業,推廣舍飼養殖和設施農業。目前,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130萬畝左右,產量達到533萬噸,每年7月至9月3個月占北京市蔬菜市場40%的份額,年產值達50億元以上;奶牛飼養量穩定在40萬頭左右,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發展到539個,規模養殖率達到100%,成為河北省奶牛養殖大市,鮮奶年產量占全國的三十分之一,并全部實現了就地加工轉化。
立足本地實際,發展節水農業。作為一個水資源匱乏、十年九旱的地區,農業灌溉用水占該市用水量的75%,為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5年來市里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20.85億元,在洋河、桑干河兩岸大中型灌區,建設渠道防滲襯砌工程;在機井灌區大力實施低壓管灌和噴灌項目;在壩上蔬菜主產區實施以膜下滴灌工程為主的節水工程。實行了最嚴格的地下水取水制度,新打機井必須經由縣長審批,用水24小時精準監控、階梯定價、節獎超罰。目前,全市節水灌溉總面積達到278萬畝,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81萬畝的72.9%,年節水能力達到2.2億立方米。大力推廣優質旱作新品種,張雜谷、馬鈴薯等優質高效抗旱品種種植面積達到260萬畝,占旱地的75%,產量較傳統品種增產一倍多。
因勢利導,發展生態農業。張家口是首都重要生態屏障,近年來,全市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58億元,草場面積發展到2030萬畝、林地面積發展到17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1.6%。在生態建設中,注重統籌兼顧,處理好國家要“綠”和農民要“利”的關系,大力發展生態后續產業,種植苜蓿、青玉米262萬畝,種植杏扁200萬畝,沙棘、枸杞、檸條143萬畝,經濟林占全市林地總面積的20%。僅杏扁栽植面積就占全國的二分之一,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是全國最大的杏扁生產基地。
實施龍頭帶動戰略,大力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64家,形成葡萄酒、甜菜制糖、奶業等多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其中葡萄種植面積達到44萬畝,其中酒用葡萄36萬畝,去年釀造葡萄酒18.5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葡萄酒生產供應基地,“長城”葡萄酒銷量居全國第一。據統計,該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0.5%,省級以上農業知名品牌達到64個,帶動68萬農戶戶均增收2000多元。(記者雷漢發 劉永剛 李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