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首批公租房本月配租,北京公租房建設和管理的相關細則也在跟進。據市住保辦透露,北京公租房將在全國創新采用“三多一統籌”的建設管理模式,三多,指多主體建公租房、多方式籌集房源、多元化融資;一統籌,指加強統籌管理,統一建設標準,規范審核分配和后期管理。
即將進入市場的公租房,實際上也是即將進入考場。房屋質量能否得到保障,教育、醫療、商業等規劃配套是否完備,配租審核是否公正,都將在實踐中得到檢驗。檢驗的結果,將決定公租房是否有資格擔當市場供應主體,平抑剛性需求的重要作用。此前在保障房建設進程中,正是因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保障性體系部分異化。北京公租房“標配”的創新,一方面有助于在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建設方面確立規范,另一方面可為公租房質量樹立標準。這是公租房建設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閘門。運行得好,公租房就能令人放心,通過公租房改善樓市供需緊張局面的調控訴求也能得到相應保證。
但不得不提醒的是,我們看過太多只停留于紙面和墻上的制度,看過太多制度一邊落地一邊變形的情狀。如果公租房的“三多一統籌”地氣接得不夠,誰能保證不會重蹈覆轍?公租房的屬性決定了其經營要么無利可圖,要么只贏取微利,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資金和多主體建公租房的積極性不會太大。必要時,政府部門需要通過一定的資源置換方式,來實現企業、資金加盟的目的。那么,什么樣的資源置換最不損害公共利益,最有利于公租房建設大局?其中的利益如何衡量?是否會因注重短期效應而忽視長期結果?這些都需要認真考慮。
此外,由于公租房建設時間要求緊,工程量浩大,項目出質量問題不是小概率事件。此前,保障房出現質量問題已屢有耳聞。這意味著,即使設立了統一建設標準,并與結算掛鉤,也不必然能夠堵住偷工減料趕進度的沖動。如果追求政績的利益考量壓倒一切,那么再嚴格的建設標準也可能走向形同虛設。
還要看到,公租房項目的后期管理,從本質上說應與一般的社區管理相似。而實踐證明,社區自治是一個好辦法。在政府是公租房建設和管理最大主體的情況下,如何與公租房居住者實現分權,劃分好各自職能,讓居民參與到管理中來,是一個大課題。
史上最大規模的公租房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同時意味著其建設管理模式還有許多空白。即將開始的“三多一統籌”創新,正是填補這些空白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縝密且有大局觀的考量,是創新取得預期效果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