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獨家獲悉,住建部有關業務司局在8月底和9月初分別對各地保障房建筑質量問題進行督察,發現了若干問題,其中很多是因為設計缺陷而存在的。
住建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主任文林峰9月28日在“2011年·中國首屆保障性住房設計競賽”頒獎典禮上對本報記者透露,出于促進保障房質量和降低成本的考慮,住建部推出了保障房部品采購信息平臺。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居住區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張播表示,保障房5年內建設3600萬套,其質量存在的問題,除了因設計上有缺陷以外,更多的是住宅產業化程度不夠,如果僅僅是對商品房建設的模式搬抄到保障房上,那么大規模建設的保障房又會變成“福利房”、“低質量房”、“集資房”的老路。
1平米的衛生間
據一位知情人士介紹,根據住建部檢查反饋的信息來看,地方政府的保障房質量問題主要源于兩個方面,其一是中小戶型的保障房設計水平偏低,之前很多設計單位多為商品房規劃設計,在小戶型的設計規劃中經驗不足;其二,保障房建材質量難以保證,各地方政府的保障房建材以商品房建材為標準,價格較高,而保障房要求成本低,無法采用這個標準,在工期的催迫下,易產生粗制濫造。
住建部在具體督察中發現,有的地方政府在缺乏小戶型設計經驗的情況下,簡單地將大戶型商品房設計方案進行微縮,由此造成了很多使用功能缺乏和存在重大設計缺陷的保障房。
例如,某地建設的保障房中,甚至出現了衛生間只有1平米左右的問題;還有地方政府的保障房做40平米的房子,竟然做成了起居室和廚房并存的一居室戶型;更有地方政府的保障房將廚房直接做到了陽臺上,燃氣管道成了明線,一旦發生燃氣泄漏和爆炸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鄒曉云表示,保障房的設計含金量并不比商品房的低,在有限的戶型面積內安置完備的生活設施,需要用設計解決大量的矛盾。
文林峰表示,在保障房設計競賽征集的500多份方案中,反映的突出問題就是多年來做慣了大面積套型的建筑設計師在集約型中小套型設計經驗不足。
記者獲悉,某保障房項目三期工程,建筑面積為48.63平方米的房屋使用面積不足29平方米,使用率不足63%,而且還是毛坯房,再分成兩室一廳,衛生間使用面積只有1.7平方米,只夠放一個馬桶。
北京大岳咨詢公司總經理金永祥表示,保障房的設計師,不能按照以往商品房的思路來設計保障房,應該注重保障對象的特殊居住需求。保障房面積雖小,但居住功能和大戶型相比,不應該有太大的差異。
標準將出
文林峰表示,中小戶型設計難度本來就比大戶型的大,再加上我國在中小套型設計研究上經驗不足,總結不夠以及部分開發建設者的重視程度不夠,保障房項目設計問題更是棘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建設與產業現代化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趙冠謙表示,建筑設計最忌諱沒有研究、標準,建筑一旦落地改造空間就很小,在保障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將面臨資源極大的浪費。
記者獲悉,住建部住宅產業化中心和住房保障司正在研究制定保障房的性能認定制度,統一保障房建筑設計標準。
對于保障房設計的標準,趙冠謙表示,主要有三方面內容,首先是套型面積標準與戶型設計標準;其次是明確的設施設備配套標準;最后是裝修標準,即明確保障房的全裝修到底應該做到什么水平。
9月27日,由住建部住房保障司支持、住建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主辦并維護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材料部品采購信息平臺(下稱“平臺”)正式啟動。
文林峰對記者介紹,建材多數是對商品房的,專門針對保障房設計的建材和部品很少,若采取商品房的部品,會提高成本,而相應的保障房就會虧損。而如果降低標準,那保障房的質量就難以保證。
世友地板總經理倪月忠在“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發展之路”高端研討會上表示,“平臺”對建材和部品企業發展是個機會。世友地板很重視住宅產業化和保障房建設,一方面在培育品牌價值,另一方面就是在研發適合保障房應用的部品。
而通過推出保障房采購平臺,一方面可以發揮規模化優勢來降低采購成本,另一方面就是根據一些針對保障房設計的建材和部品,推進保障房產業化形成。
文林峰表示,將來采購平臺要設立行業參考價格和交易的限價等來保證降低成本。據相關資料顯示,納入這個采購平臺的產品價格可能較市場價低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