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走出資源型地區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時間:2011-09-27 10:23:14  來源:人民網 

  山西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傳統。山西人民勤勞、智慧、淳樸、特別能吃苦、特別能進取、特別能奉獻。山西人民在血與火的戰爭洗禮中,鍛造了太行精神;在建設年代,成長了大寨精神;在改革開放年代,培育了右玉精神。我們有百倍的信心和勇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中,實現山西的轉型跨越,走出資源型地區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2010年5月底,我到山西履新。對我而言,山西并不陌生。在北京工作時我曾多次到山西調研,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曾在山西祁縣下鄉蹲點兩個多月。在陜西工作時,對近鄰的發展十分關注。但真正了解和認知山西還是深入三晉大地、融入山西工作之后。

  調查研究是發現問題、形成思路的過程,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赴任后,我先是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匆匆到11個市的不少縣區、企業、農村、社區進行了一輪密集調研。接著,結合制定“十二五”規劃,部署了十九個重大課題的調研,我自己領題山西城鎮化發展的課題。之后,又組織了對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觀摩點評活動。隨著調研的深入,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山西發展的成果十分明顯,但發展遇到了種種困擾,發展模式亟待轉變,發展思路亟待完善。

  歷史的糾結:

  資源型經濟的基因變異

  山西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為共和國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撐,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深入這里的企業和礦山,我深切感受到資源型經濟無處不在的深刻影響,產業支柱、財政支撐、城鎮體系、貿易結構乃至文化生態,無一例外地浸淫著資源型經濟的基因,充盈著資源型經濟的色彩。因煤而興、因煤而困的發展循環,興衰成敗系于煤炭的歷史夢魘,不得不讓我正視和思慮。

  糾結之一:“冰火兩重天”的命運輪回。赴任之初,山西經濟剛剛經歷了一次“過山車式”的震蕩和起伏。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煤炭、焦炭、鋼鐵等主要工業品價格大幅下跌,全省有8個市出現經濟負增長,有76個縣一般預算收入負增長,1/3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00多家中小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2009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速-4.4%,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我從一份研究報告上了解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山西經濟也曾遭受過嚴重沖擊,財政總收入增速連續兩年降到5%以內?!叭巳硕偃餐呻y關”曾是當時許多煤礦企業的真實狀態。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煤炭市場的動蕩起伏,山西經濟三起三落,經濟波動之劇烈、“盛”“衰”轉換之迅疾,經濟運行之脆弱,使人詫異,催人警醒。如何走出“冰火兩重天”的命運輪回,實現經濟平穩增長是亟待破解的難題。

  糾結之二:“資源詛咒”的中國樣本。一輛接一輛裝滿煤炭的重型卡車列成長龍,是我調研途中時常看到的“景觀”。新中國成立60年來,山西累計生產原煤120億噸,外調煤炭達90億噸。上世紀80年代中前期,能源重化工基地戰略初定之時,山西經濟尚處于全國中游,人均GDP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足兩個百分點。伴隨著煤炭開采規模的逐步擴大和在國內占比的不斷提升,資源型經濟愈加成型,區域經濟地位卻一路下滑。到上世紀末,GDP排位跌落到20名開外,人均GDP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3/4以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兩年名列全國倒數第一。經過新世紀頭十年的峰谷輪回,GDP排位再次跌落到20名之后,人均GDP與全國均值的差距再次擴大到10個百分點以上。一個基層干部戲言,山西是“煤越產越多,經濟排位越來越低”。

  發展經濟學家發現,資源豐裕國家(地區)的長期經濟增長明顯低于資源稀缺國家(地區),并把這種現象稱為“資源詛咒”。而山西可被稱作“資源詛咒”的中國樣本。說得透徹一點,就是資源開發鎖閉了發展功能,制約了發展空間,甚或拖累了經濟發展。引以為豪的資源優勢,成了山西的困惑和苦澀。

  糾結之三:煤炭依賴的文化特質。如果一個地方的經濟活動被資源所主宰,一定是可怕的。如果一個地方的發展文化被資源所主導,則更加可怕。遺憾的是,前些年資源開采門檻過低、資源紅利唾手可得,使一些干部眼目中只有煤炭,開口閉口都是煤炭,離開了煤炭好像就失去了活路。這就使三晉文化的特質發生了重大變異,形成了(確切地講是異化為)以煤炭為依賴的“發展生態”和“資源文化”。這就是為什么坐擁豐富資源的山西,經濟發展反而滯后的根本原因之一。

  經濟學家諾思指出:提供路徑依賴的鑰匙是文化。文化乃軟實力的集中體現。在全球化浪潮中,產品可以復制,技術可以引進,文化卻無法拷貝。根本改變“煤文化”特質,營造創新的文化氛圍和價值取向,應當是謀劃發展的戰略基點。
 現實的困擾:

  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山西、陜西、內蒙古三個相鄰的資源型省區,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無論是煤炭產量還是經濟總量,陜西和內蒙古都遠不及山西。2009年,山西的GDP總量被陜西超過;2010年,山西的原煤產量落在內蒙古之后。發展的落伍一次次拷問著山西,現實的矛盾不停頓地困擾著山西。

  產業結構單一的困擾。畸重化、初級化和剛性化是山西產業結構最為突出的問題。我用這樣三個數據來說明:重工業產值占到工業總產值的95%以上,煤炭、焦化、冶金、電力四大傳統產業增加值占到工業增加值的85%以上,煤炭又占到工業經濟的40%以上。資源型產業始終是工業利潤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且呈現出攀升的趨向。可以說,能源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和一段時間以來能源價格趨高,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資源依賴的發展路徑,加劇了產業結構的剛性,走進了“市場好時顧不上調產,市場差時顧不了調產”的發展怪圈。

  省發改委的同志向我介紹,山西大張旗鼓的產業結構調整工作起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并在新世紀之初形成大的聲勢。但由于資源型產業對生產要素的特殊引力,制造業和接續替代產業的發展空間受到較大制約,產業結構的痼疾并未得到大的改善,甚至還有所加劇,出現了經濟學上典型的“擠出效應”。這種“反工業化現象”需要深入剖析和探究。

  生態環境脆弱的困擾。長期以來,粗放的發展方式帶來了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大氣污染等嚴重的環境問題,一頂沉重的“黑帽子”一直壓得山西喘不上氣來。一個工人指著像山包一樣的渣山對我說:“山西是挖了一個坑,流了一溝水,冒了一股煙,留下一堆灰?!蔽疫€了解到,山西每挖1噸煤損耗2.48噸水資源,煤礦采空區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里,地表堆積的采煤矸石達10多億噸。單位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有的高出兩倍之多。不少山體缺少綠色,多數河流看不到清水。有人曾經以“山河破碎、觸目驚心”來描述山西的生態狀況。

  技術創新滯后的困擾。在與企業管理人員座談時我了解到,人才短缺和創新不足始終是他們最大的苦惱。山西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一直偏低且持續走低。2007年與全國的差距為8個百分點,2008年擴大到14個百分點,2009年更擴大到30個百分點以上。多年來,山西研發投入強度一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9年全省R&D投入強度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6個百分點,到2010年這一差距擴大到0.75個百分點。從企業層面看,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嚴重不足,2009年大中型企業R&D經費投入強度比全國低2.2個百分點。科技創新一直是山西經濟發展的“短板”,產業轉型缺乏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民生欠賬沉重的困擾。在與群眾面對面交談中,我更加深切地了解到礦區礦城、山區老區真實的民生狀況。近兩年,全省實施“五個全覆蓋”,社會民生明顯改善。但作為一個欠發達省份和老工業基地,民生的歷史欠賬問題仍然十分突出。2009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中部六省的最后一位,119個縣區中還有57個貧困縣,3470萬總人口中還有276萬貧困人口,全省1/5的行政村人均純收入低于2500元。醫療、教育、養老、就業等領域,民生改善的任務還十分繁重。

  在調研中還深切感受到,安全生產始終是山西頭頂上的達摩克里斯懸劍,資源型城鎮的功能偏向造成了與區域經濟的結構性悖離。如果沿襲傳統發展模式,山西的資源難以支撐,環境難以承受,社會難以和諧,科學發展的藍圖不可能變成現實。

 閃動的亮點:

  轉型跨越新的支撐

  到基層一線實地調研時發現,在歷屆省委的領導下,各地在科學發展道路上進行了艱辛的探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這些閃動在基層、在企業、在農村的“亮點”,給我帶來陣陣驚喜,盡管有的還是春池荷葉才露尖尖角,有的如同黎明前放出的一點亮光,但是展示的是一種生機,一種希望,一種大有可為的前景。

  “資源為王”可以換來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在陜西時我曾跟蹤過鄂爾多斯汽車工業園項目。無論從區位條件,還是工業基礎及配套能力來說,鄂爾多斯都不是汽車制造商的最佳選擇。但他們以優勢資源為撬杠,短短幾年就打造了一個涵蓋全產業鏈的汽車裝備產業基地。近年來,我省也不乏類似的探索,晉中市與吉利集團十萬輛新能源汽車和發動機項目簽約,興安化工4A沸石及氫氧化鋁項目落戶孝義市等等。由此表明,山西在一定意義上找到了“以煤炭招項目、以煤炭換資本、以煤炭引技術、以煤炭聚人才”的資源優勢延伸的新路子。

  資源性產業不應是一個短鏈條的線性產業鏈?,F代科技改寫了煤炭利用的路徑,改變了只有燃燒到灰燼的簡單過程。平朔煤炭集團開發的粉煤灰提取二氧化硅和氧化鋁技術獲得突破,為粉煤灰大規模綜合利用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宏特煤化工公司從煤焦油中提取出5個系列40余種煤化工產品,在加工轉化過程中產品效益大幅增值。同煤塔山煤炭循環經濟園區,按照“首尾相接、閉路循環、互為利用”的原則,形成了粉煤灰、廢渣、煤矸石綜合利用的產業鏈條。在一些區域和先行領域,循環經濟已從一種理念演進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資源性產業“叢林”中同樣能長出非資源產業的“參天大樹”。由“海歸”團隊創立的羅克佳華公司運用物聯網技術,開發了集安全、生產、節能、環保為一體的智能礦山系統、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和號稱“羅克佳華魔方”的數據處理系統,已在山西得到廣泛運用,有向全國擴張之勢。潞安集團高純度煤基合成油項目、呂梁樂百利特LED項目、忻州藍天環保鍋爐項目、臨汾方略保稅物流中心項目等,也在產業轉型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滴水見太陽”,一個企業的成長往往預示著一個新的發展支撐,一個項目的成功往往帶來一個新產業的誕生。

  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可以轉為產業優勢。坐擁“地下博物館”的陜西早已是名副其實的國際旅游目的地。享有“中華文明主題公園”和“歷史建筑藝術博物館”盛譽的山西,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雄居全國第一,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近年來,大量煤焦資本開始投向旅游產業,一批代表山西文化符號的景點脫穎而出,繼平遙古城、喬家大院之后,4A級王莽嶺景區成為景觀甲太行的生態旅游地,5A級皇城相府景區成為清朝深宅大院的歷史標本和影視基地……從以煤補旅到煤旅結合,最具優勢的兩大資源實現了共生共榮,預示著山西可以同時作好地下地上資源兩篇大文章。

  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可以減少到最小。近年來,全省上下加大了治污、種綠、治水力度。曾經聞名全國的重污染城市全部退出了“黑名單”。汾河太原段和臨汾段的治理,重現了汾河流水嘩啦啦的美景。中煤平朔煤業公司探索出采礦、排土、復墾、種植一條龍作業模式,把昔日的荒山變成了上萬公頃綠色森林景觀和生態農業區。一些資源型城市探索“以煤補綠”的生態補償機制,左云縣開發地下“黑色寶庫”建設地上“綠色銀行”,柳林縣“一礦一企治理一山一水”等,昔日的荒山禿嶺和礦山跡地正在被綠色覆蓋。

  來山西后,我還欣喜地看到,國家綜改試驗區鏘然落地,為轉型提供了“先行先試”的機遇;煤炭資源整合圓滿收官,煤炭工業素質進一步提升。這些閃動的亮點,正在打破“資源詛咒”,為山西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趕超跨越,帶來了新的希望。

發展的出路:

  加快轉型是不二選擇

  面對山西發展進程中沉重的歷史包袱和現實壓力,作為一名地方主要領導者,應該在困擾中找到出路,在細微中尋找機遇,把大家的智慧變為正確的決策,把群眾的創造推廣為全省的普遍作為。我的認識和結論是,加快轉型是山西步入科學發展之路的不二選擇。

  轉型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礦產資源不可再生的特性決定了資源型經濟由興盛到衰竭的客觀規律。“巴庫悲劇”就是一個實際例證。德國魯爾、法國洛林、日本北九州等成功轉型的經驗,也為我們走出資源優勢陷阱提供了借鑒和啟示。對山西而言,過度依賴資源的老路子不能再走了,轉型發展是革故鼎新之舉。早轉越主動,不轉總被動。只有打破路徑依賴和功能鎖定,實行轉型發展,才能贏得發展空間。

  轉型要立足煤炭優勢,實行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實現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轉變,煤電基地向綜合性能源基地和現代產業基地轉變,粗放高耗增長向集約綠色轉變,資源大省向經濟文化強省轉變,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

  通過深刻認知省情特征,科學把握產業潛力和發展大勢,省委提出了山西發展的新定位:以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為基礎,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大省,建設中部地區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

  “以煤為基、多元發展”是戰略要點。成之于煤而不困之于煤,要在依托、借力、升華煤炭產業優勢上做足文章,使煤炭成為工業化資本的主要來源和工業化發展的主要動力,真正實現“以煤為基,多元發展”。

  “以煤為基”的要義是,依托煤炭資源的稀缺性,謀求區域發展的戰略優勢和價值鏈的拓展,實現資源優勢的升級蛻變。具體講,要以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現代化改造為手段,提升煤炭產業的集約化、現代化、安全化開發水平,夯實煤炭產業的發展之“基”。以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炭集團為主體,打造跨產業和跨區域的戰略合作聯盟。以優勢煤炭資源配置為撬杠,強化對外部要素和項目引進的引導。以煤炭及煤焦副產品為對象,實現煤炭精深加工和清潔高效利用。以煤系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建立資源開發利用的新模式。以煤炭產業技術、管理、品牌優勢為依托,打造新的產業業態。

  “多元發展”的要求是,在做好做足煤炭文章的同時,大力發展非煤產業。加快提升焦炭、冶金、電力、建材等傳統產業,加快壯大現代煤化工、裝備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會展、特色食品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研發設計、新能源等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化、合理化、高級化,形成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循環經濟是基本路徑。從對各地轉型亮點的考察中,我逐漸得出一個結論: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潛力在循環、希望在循環、發展在循環。要堅持“全循環、多聯產、抓高端”,把發展循環經濟貫穿于轉型發展的全過程,著力推進循環型工業、循環型服務業和循環型農業。

  抓好粉煤灰、煤矸石、劣質煤、煤層氣、煤系高嶺土及焦爐煤氣的綜合利用,力爭在煤基合成油、焦爐煤氣制甲醇制烯烴、煤焦油精深加工發展精細化工、煤矸石發電、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和白炭黑等方面有大的突破,促進企業、園區、產業和社區的循環發展,使循環經濟成為我省的基本產業模式和主導經濟形態。

  “四化發展”是根本舉措。要避免發展的片面、失衡和短視,“頂層設計”極為重要。圍繞新的發展定位,必須把推進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作為轉型發展的根本舉措和重點任務。

  推進工業新型化,要在資源原材料深度加工中催生新項目、新產品和新產業,提升資源就地轉化率;把循環經濟作為基本路徑,提高傳統產業循環率;建立以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輕型產業體系,提高新興產業占比率;實施重點行業和領域的節能減排工程,提高節能減排率;扶持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興建一批科技創新園區,提高科技貢獻率。推進農業現代化,要把確保農民增收作為核心任務,把“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作為主攻方向,把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作為戰略舉措,把普及新農村建設重點村標準作為基礎工程,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推進市域城鎮化,要凸顯太原都市圈的龍頭作用,加快建設區域型城市群,實施“大縣城”戰略和“重點鎮”工程,增強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推進城鄉生態化,要抓好造林綠化工程,建設“綠化山西”;推廣清潔能源,建設“氣化山西”;實施“藍天碧水”擴容提質工程和重點區域流域生態治理修復工程,建設 “凈化山西”;解決飲水不安全和空氣、土壤污染問題,建設“健康山西”,為全省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