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新的奪眼球動作是將SOHO中國所有房源網上銷售。在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和嚴厲的國內房地產調控環境下,很多人將此舉歸為“做秀”、“炒作”,而潘石屹自己卻說,這是房地產業的一場“銷售革命”。
事實上,人稱“老潘”的潘石屹,不僅愛說,也敢說,且不局限于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
昨天老潘接受了本報記者面對面的采訪。談及全球經濟大勢,他直言,歐洲問題比美國大,中國也有問題,但中國經濟是全球最好的。針對全行業又一次臆測開發商將“混不下去”的論調,曾在2008年提出“百日劇變”的潘石屹這一次又大膽預測:“百日劇變”不會有續集了。說起老百姓最為關心的房價問題,他給出的答案很肯定——房價還沒有降到位。今年不降,兩、三年以后還得降。
宏觀經濟之我見——更糟OR見底?
記者:美國經濟不景氣,歐債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十分不利,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潘石屹:前一段時間我寫了一些東西,首先關注的就是美國的情況,現在大家都在等美聯儲表態,這個狀態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QE3(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到底會不會推出成為懸在全球市場上空的一個大問號。
歐洲的問題更大,不用多說,只需要看股市跌得多慘就知道了,就四個字——一塌糊涂。
而需要指出的是,就算是全球經濟出現二次探底,中國政府也不會像2008年那樣,再拿出一個“4萬億刺激計劃”,也不敢搞寬松貨幣政策,畢竟,如果再走老路,通貨膨脹就飛到天上去了。總體而言,自2008年以來,中國政府對經濟的控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最起碼我們看到了兩個結果:第一,通貨膨脹控制住了,沒有像印度和巴西那樣,通脹率高得嚇人。其次,目前來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盡管有所放緩,但依然處于比較快的區間。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眼下十萬億元左右的地方融資平臺算得上一個定時炸彈。
記者:正如您所說,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已成不爭的事實,現在有很多觀點認為高層不會坐視不管,政府肯定要救市,您又怎么看?
潘石屹:救市意味著兩難:一救市,通貨膨脹就會抬頭,老百姓肯定很難接受。目前CPI漲幅在6%左右,老百姓已經是咬緊牙關了。
通貨膨脹控制不住有多可怕?那可能不是CPI漲幅達10%的事兒,有可能是200%。最近,我到越南待了一個星期,在那里我完全分不清一百萬和一千萬的區別了,數錢的時候,所有人掏出來的不是錢包,而是大塑料袋。
記者:那么歸根結底,中國經濟轉型的難點和突破點究竟在哪里?
潘石屹:中國經濟不僅僅是“中國經濟”了,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一定要隨著世界經濟往前走,從經濟角度來說并不是獨立的。
目前來看,政府的政策不應該走極端,比如,為了控制通貨膨脹而不顧中小型企業死活。當然,也不能再走2008年的老路。
房地產業全解析——真摔OR假摔?
記者:北京等地的房價只要稍有風吹草動,拐點論就甚囂塵上,您怎么看待目前整個的房地產市場?
潘石屹:截至目前,北京、上海的住宅投資回報率僅僅為2%,商業地產的投資回報率在4%至5%,住宅的回報率太低了。就從資金回報率來說,房價還沒有降到位。
而且,住宅價格應該降,今年不降,兩、三年以后還得降。因為保障房的影響是巨大的。未來五年政府要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如果按一個房子里住4個人算,那就是1.5億人,總共的城市人口才6億人,保障房的潛在影響可見一斑。
記者:眼下又不得不再次提起您的“百日劇變”論(2008年時,潘石屹在看到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后預測,房地產業要“百日劇變”,不過當時,在政府推出救市政策之下,這個預言成了業內的“笑話”)。目前市場狀況可謂慘淡,您覺得“百日劇變”還有戲嗎?
潘石屹:不太可能了,沒有續集了。
現在,經濟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首推中小型企業,出口形勢不樂觀,勞動力成本又不斷攀升,再加上銀行的利率一提再提,中小型企業的生存比較困難;其次的薄弱環節就是地方政府了,第三位才輪得到開發商。
其實,從上半年財務報表來看,開發商的資金鏈很少出現像2008年時繃得那么緊的情況,負債率也沒那么高。
開發商還穿著棉衣呢,地方政府卻穿單衣服,所以不會“百日劇變”。
記者:有人認為,房地產調控已經到底了,您同意這種判斷嗎?
潘石屹:我覺得可能還會更嚴厲。未來兩年,尤其是大城市的住宅市場,調控只會更嚴格。
前一段時間,好幾個開發商給我打電話,都言之鑿鑿地說“限購政策要取消了”,結果沒過多久,北京市有關領導給我們開會明確,北京不會取消限購。
我感覺限購政策在兩三年內是不會取消的,否則房價報復性反彈就很難壓住了。
記者:大家都覺得您的項目賣得貴,您擔不擔心降價?
潘石屹:我們一向嚴守的原則是,不能與周圍租金的價格差距太大,任何一個項目的投資回報率絕對不能低于4%,這要比住宅回報率高出1倍。
SOHO中國自剖——網售轉型OR做秀?
記者:聽說SOHO中國正是搞網售,而另一方面又要把銷售外包給中原地產?這是應對調控的舉措嗎?
潘石屹:今年我們公司有兩個特別大的變化,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打造了兩個平臺,一個是工程設計建設的BIM系統,另一個就是銷售乃至采購的大網絡平臺。對于后者,從9月20日開始,我們力爭把公司所有的業務都放在這個網絡平臺上去,真正搞“網絡化生存”,銷售社會化。
目前公司本身和客戶都已經嘗到了網絡平臺公開公平的甜頭,所以我們決心圍繞這個網絡平臺對公司實施改革,其中包括銷售部分,按照目前的設想,未來會把銷售全部外包。
記者,目前公司上海的項目銷售情況怎么樣?
潘石屹:目前北京和上海的銷售額都接近100億元。上海跟北京市場有一些不同,上海的客戶主要還是江浙一帶的民營企業、私營企業,這些人對國際市場更為敏感。但總體而言,銷售情況還是不及去年“熱火朝天”的態勢。
畢竟,就算是限購之后,大資金都擠到二、三線城市去投資也不太現實。在這種背景下,很多資金還是會回流商業地產。
我們的項目開盤,第一個星期就賣了15個億,這就是一個證明,雖然和以往開盤賣50、60個億比還是有差距,但起碼說明基本的需求還在。
記者:據悉,北京望京SOHO項目開盤當天就銷售了25個億,但到現在是39個億,速度真的放慢了?
潘石屹:我們是把節奏控制一下。
前面的25個億銷售完了后,我們把價格提高了5%,幅度是很大的。因為現在這個項目做完以后,公司在北京也沒有別的項目,所以不急著賣。
記者:據悉公司還有200億左右的資金,而此前您計劃今年要完成150億元的收購,這個目標有變嗎?
潘石屹:可能還會超一點。(記者 于祥明)
老潘素描
潘石屹,人稱老潘,甘肅天水人,身不高,體不壯,頭發不濃密,但身手敏捷矯健。已過不惑之年,吃過文革苦,享過開放福,故能上能下,可屈可伸。大學畢業后做過機關干部,后辭職南下,從為別人打工到自己做老板。
1993年在北京注冊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任法人代表兼總經理,開發的萬通新世界廣場和萬通發展大廈等項目,被譽為京城房地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1995年創立北京紅石實業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項目公司北京中鴻天房地產有限公司,開發位于國貿橋東側、總建筑面積48萬平方米的現代城。
老潘為人謙和,笑容常在,所言所行卻時常出人所料。現代城項目從開發銷售至今,一直備受矚目與爭議。尤其是風格另類前衛的SOHO現代城,出現過夜間排隊領號購買的熱烈場面,創下了北京市銷售樓盤的最高紀錄,但也曾因觀念相左而被業界同仁競相“批判”。 說自己想說的話,穿自己想穿的衣,走自己想走的路,蓋自己想蓋的房子,這是老潘心目中的自由。
無論說話、做事還是行文,老潘天馬行空,不受任何羈絆。敢說敢干敢負責任,喜歡創新,沒有權威意識,這是老潘推崇的網絡精神。
我在民工和學生之間游蕩
我在民工和學生之間游蕩。
@企業家智庫:【由起床而劃分社會階層】五點民工,六點學生,七點藍領,八點白領,九點商人,十點老板,十一點文人,十二點藝人……除去自由職業者,你平時都幾點起床?@潘石屹@任志強
這是9月20日,潘石屹發出的一條微博。
當天,他最早的一條微博發自06:33,截至記者截稿時還在更新,粉絲數量為6659699,微博數量為9137。
細察其言,作為SOHO中國董事長的潘石屹與網友暢談更多的,還是生活中那件最昂貴的大事——居住。
在老潘眼里,居住的變化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
@CHFP康樂:人類從原始人類,到文明人類,最大的進步應該就是從群居到單居吧?可目前還有很多群居、蝸居甚至蟻居的人,請問潘總,讓“居者有其屋”這僅僅是個夢想嗎?
潘石屹:居住能改變人的生活,但這背后所有人類的進步和變化都是來自于智慧和思想,最重要的還是人。居住條件、生活條件都是我們人的思想和智慧進步后的副產品。“居者有其屋”不是夢想,一定是可以實現的。我想起圣雄·甘地的一句話,“地球上的資源可以滿足人們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們的貪婪”。
他對網絡的敏感更體現于與網友交流的字里行間。
@易聞道:如今,電子商務延伸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房子也不例外。SOHO中國引領了這次網上售房的新浪潮,越來越多的同行加入進來。潘總還會繼續在網上賣房子嗎?嘗試幾次后,您覺得網售房子究竟能給大家帶來了什么好處?
潘石屹:SOHO中國已經把所有銷售和出租的房子都放到了網上,任何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查找這些租售信息,下一步我們馬上會將公司購買土地、購買項目、采購材料設備一直到施工單位的選擇都放在網絡上。
而觸及家庭,他一下子就變回一個普通的丈夫,一位再平常不過的父親。
@瑪蓮娜_Monica:潘總,據新華網消息稱:今年福布斯全球女強人榜,SOHO中國共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張欣 位列全球第48位,你作何感想,您覺得此殊榮對于提升SOHO中國的國際品牌價值有何影響?身為丈夫,您壓力大嗎?
潘石屹:我沒有壓力。我知道這個消息后,在家里只和張欣談過一次,她說這只是個笑話。
潘石屹有兩個兒子,他給他們起的名字一個是“讓”,一個是“少”,他覺得這特別能反映中國人的思想態度,老子的思想少就是多,就是美。
他說,“人的精神有時候需要無我的狀態,否則就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