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競爭升級:從城市到城市群
時間:2011-09-19 16:55:17
來源:中國經營報
不久前安徽省會合肥擴容,由此引發合肥都市圈與其周邊南京都市圈、武漢城市圈的競爭升級。進入“十二五”時期,我國區域競爭加劇,以都市圈或城市群和產業鏈為主體的群體競爭,已經成為當前區域競爭的新特點。可以說,我國區域競爭正在由過去的個體競爭走向群體競爭,目前已經進入到群體競爭的新時代。
這種群體競爭的背景是什么?當前我國都市圈競爭的主要特點和表現形式是什么?下一步我國都市圈競爭的趨勢又會是怎樣的?就此問題,《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對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進行了專訪。
推薦閱讀
《中國經營報》:進入“十二五”時期,我國區域競爭加劇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當前的區域競爭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
魏后凱:當前中國的區域競爭主要表現為各都市圈之間的群體競爭,而不單純是過去那種單個城市之間的競爭。例如,北京和上海、廣州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首都圈同長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之間的競爭。以都市圈或城市群和產業鏈為主體的群體競爭,已經成為當前區域競爭的新特點。
這種群體競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都市圈之間的競爭。城市是區域的核心,城市競爭是區域競爭的關鍵。過去,我國城市競爭主要表現為單個城市之間的競爭,如北京與上海、廣州之間的競爭。但隨著都市圈的發展和區域一體化的推進,單個城市已經被整合到都市圈之中,并承擔特定的功能,其作用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能量,發揮區域的整體優勢,在區域一體化基礎上以都市圈的競爭取代單個城市之間的競爭,就成為一種新的競爭態勢。尤其是,在參與高層次的全國競爭和國際競爭中,都市圈競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產業鏈之間的競爭。企業是參與區域競爭的微觀主體。在區域競爭中,企業競爭力的大小是決定區域競爭成敗的關鍵所在。過去,區域產業競爭主要表現為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但單個企業的能力是有限的。區域產業涉及到上、中、下游各個環節,需要相關產業的配合和支撐。隨著區域競爭的加劇和產業鏈式發展,區域產業競爭出現了由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走向產業鏈式競爭的趨勢。在這種新的競爭態勢下,區域競爭力并非完全取決于單個企業,而是決定于區域整個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優勢。可以說,未來的區域產業競爭將是以整個產業鏈來參與全國的競爭和國際競爭。這樣,就需要改變過去那種區域發展中存在的“有企業無產業”的狀況,逐步構筑區域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優勢。
《中國經營報》:區域競爭出現以上新特點的背景是什么?為何突然之間就開始上升為群體之間的競爭?
魏后凱: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快速推進,近年來中國涌現出一大批都市圈或城市群。較典型的有長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首都圈)、山東半島城市群、沈陽都市圈、武漢都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成渝都市圈、中原城市群、關中城市群等。這些都市圈或城市群已經成為引領和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導地區。但隨之而來的,這些都市圈或城市群也開始展開激烈的競爭。
競爭方式: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
《中國經營報》:當前我國都市圈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那么他們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魏后凱:我認為,在都市圈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區域競爭力將集中體現在面向都市圈一體化的產業鏈整體優勢方面。一個區域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具有競爭力,并不代表這個產業鏈就有競爭力。因此,面向整個都市圈,整合各方面資源,建立新型分工與合作機制,形成都市圈一體化的產業鏈整體優勢,將是提升都市圈整體競爭力的核心和關鍵所在。
都市圈在競爭的過程中體現在對各種資源和市場的爭奪,由此而形成的綜合能力就是區域競爭力。這種競爭力包括其世界影響力,國內外聲譽,能否爭取到更多的國家政策。競爭力越強,就越有利于企業、資本、人才等要素進入。
實際上,當前都市圈分為4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國際層面的競爭,長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的目標是要打造成國際級的都市圈,其目標是要與東京、巴黎、倫敦等國際大都市圈進行競爭。第二個層次是國家級的都市圈,如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漢都市圈等。第三個層次是區域級的,如沿海城市帶、中部城市群等。第四個層次是省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