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杭州9月3日電(記者梁捷)“城市化肯定能支撐起房地產的明天,我國完成工業化實現城市化的大勢不可逆轉。未來包括投資增量在內的房地產面積約為800億到1000億平方米之間,大約每年新建面積在16億平方米左右,這是支撐房地產業幾十年春天的保障。”這是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專家委員牛鳳瑞昨天在杭州召開的“第十六屆中國城市化論壇”上發表的觀點。
本次論壇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主辦,保億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來自經濟界的權威專家、房地產領域的知名學者、城市化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聚集一堂,圍繞“十二五”城市化與房地產發展趨勢這一主題進行了研討,并對“十二五”時期中國城市化及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發表了見解。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國家宏觀調控的整體背景下,雖然地產業的整體盈利格局、經營模式可能會受到宏觀政策的短期影響,但房地產作為中國過去十年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支柱產業,通過轉型和創新,配合中國經濟的整體的結構調整,在“十二五”,甚至未來十年內仍將處于黃金發展期。同時,與會專家們還認為,無論是中國城市化還是整個房地產業的發展,都必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只有這樣,中國房地產業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城市化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論壇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秉仁首先做了“十二五”城市化與房地產綠色環保是主導的主題發言,他說:“綠色環保就是要節約,最大的節約就是城市化,比如中國的春運人口大遷移,制造了交通的大繁忙,造成能源的大浪費。”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表示,資源稀缺性是永遠存在的,因此,必須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并盡可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在談到如何提高土地效用時,他說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一積極發展大城市(由中小城市轉變而來),因為大城市集約程度高,資源利用效益也就相應高;二提高土地的容積率;三要特別重視沿海地區的土地利用效率,因為沿海人口多,土地價值也相應較高;四大力發展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降低這些城市企業的交通運輸成本,進而達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肖金成認為,中國目前的大城市出現了大城市病,小城鎮發展規模不夠大,因此要重視中小城市的發展。但是大城市與中小城市的分工還沒有實現,要改變城市與城市體系不合理的狀況,需要政策方面的配合。他說,中小城市隨著產業的集聚、城市規模的擴大,房地產的市場需求會得到擴大。城市化應該是農民的整個家庭進城,而不是農民工自己進城,瞄準中小城市的趨勢是對的。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專家委員牛鳳瑞說:“城市化肯定能支撐起房地產的明天,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友好型房地產,快速的城市化有利于房地產業的發展,房地產業首先要滿足居住的需求,適度擴大房地產投資有利于經濟發展,我國完成工業化實現城市化的大勢不可逆轉。有限的供給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照搬某些完成工業化與城市化國家的經驗來對照中國的城市化也是無效的。”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專家委員陳國強認為,房地產投資與城市化很大的關系,房價也與城市化率也有關系。表現為一是城市化給房地產帶來機遇,二是舊城改造與新城開發城市空間形態的優化,三是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房地產市場形成了支撐。中國今后面臨的問題首先是如何避免低水平的城市化、如何避免城市病、如何調整城市結構的問題、如何使公共產品均等化、如何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
中國城市化論壇,是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下,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和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主辦,關注城市化與城市發展戰略研究的專業性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