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紀 建設新型城市群
時間:2011-09-13 09:47:10
來源:南方日報
城市和城市群的發展固然要遵循工業革命以來的一般規律,但在新時期,更要注重順應新世紀的新趨勢,順應人類存在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文化觀念與制度等的新改變,推動城市轉型升級,而不是僅在原有基礎上簡單地復制,粗放地擴大城市規模。廣佛肇一體化的重要任務是要在設施同城化、市場一體化、功能一體化、利益趨同化的一體化過程中,實現整個都市圈的產業和城市轉型升級,把整個廣佛肇都市圈建成一個面向21世紀的新型城市群。
以生產一體化、生活一體化、生態一體化為核心理念,走出一條新型城市群發展路徑
當前,人類文明發展主要表現出以下幾點新趨勢。一是世界繼續加速由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過渡,進入第四次新技術革命時代。二是經濟全球化與人類財富生產方式發生新的變革,世界財富的分配與再分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矛盾等日漸成為新世紀經濟發展的新挑戰。三是“金磚國家”的崛起和大國格局的演變,國際地緣經濟政治重新洗牌。四是世界面臨嚴重的生態危機挑戰,將引起綠色運動、可持續發展運動、人文主義復興、新能源產業、環保產業的興起。五是西方出現制度危機和國際秩序革命。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11年爆發的全球國家債務危機并不是短期、宏觀經濟運行問題,而是制度問題,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西式民主、政治民粹主義化、福利主義等導致西方制度越來越表現出與人類文明新發展的不適應,資源配置的方式逐漸由競爭為主讓位于合作為主。
適應這些新變化,廣佛肇一體化的方向應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跳出一般城市群的傳統發展道路,以生產一體化、生活一體化、生態一體化為核心理念,走出一條新型城市群發展路徑,要注重在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調整和布局。
把發展的根本動力由生產效率需要為主轉為人的自身需要為主
傳統的城市群和區域一體化動力主要來源于城市和區域間合作會帶來總體生產效率的提升。然而,城市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需要而創建的、融合了自然環境的人工環境。從本質上講,城市的產生和發展都來自于人的需要,這種需要是人創建和發展城市的根本動力。過于關注生產效率的提升而忽視人的自身需求,將會引致大量城市病。21世紀是回歸人的本質的時代,廣佛肇都市圈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能把發展動力過于集中于社會生產力的提升,而應更多地回歸于人的自身需求,側重于營造舒適、方便、優美、宜居、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
推動空間形態由高度集聚向扁平分散發展
21世紀是全球化加速的時代,信息網絡技術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模塊化和扁平化越來越成為生產和生活的主要方式。在扁平化的今天,網絡分散辦公將日漸成為主流形態,城市群的多極化特征將越來越明顯,城市群的空間分布也將加快向扁平化發展。廣佛肇都市圈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趨勢,不能仍追求行政化地把資源集中在某一區域,而應放寬對資源要素的行政控制,讓資源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全區進行自由配置。
由先發展后治理轉向發展治理同步進行
大城市群經濟、人口和產業過分集中,容易帶來生態環境惡化、貧富差距拉大、中心城市衰退等種種生態、經濟或社會問題。倫敦、紐約、魯爾區等都市圈在發展過程中都遇到過這些問題,采取的都是先發展后治理的方式,治理成本很高。在日益關注生態的21世紀,廣佛肇的城市群建設不能再走這條老路,應從開始就把可持續發展定為方向,把城市群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作為廣佛肇都市圈的最重要特征,走發展和治理同步進行之路。
地方政府由競爭走向合作
是建立在資源的爭奪基礎上的。城市間的資源競爭在我國突出地表現在地方政府競爭上,各地方政府將其轄區內的重要資源視為己有,圍繞GDP展開你追我趕的“增長競爭”,這客觀上提升了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和效率,但同時也產生競爭過度問題,基礎設施重復建設、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市場嚴重分割、招商引資競爭混亂、公共服務產品供應不公平。沒有合作的競爭必然導致無序和混亂,并可能使競爭走向負面,尤其是在城市群內部。因此,廣佛肇三市政府必須徹底擺脫種種對抗性的競爭思維,精誠合作,走資源整合之路,以團隊的方式參與國際競爭,而不追求“單打冠軍”。
作者單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