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深入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講話精神,要求我們科學認識黨的建設面臨的形勢任務,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
回顧黨的歷史可以看出,增強憂患意識是我們黨戰勝諸多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思想前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強調增強憂患意識,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
源于對黨的歷史方位的準確把握。經過90年的艱苦奮斗,我們黨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雖然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按照我們既定的發展藍圖,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還需要繼續奮斗近10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還需要繼續奮斗幾十年,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則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因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固步自封,必須增強憂患意識。
源于對世情國情的科學分析。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更趨激烈,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不斷調整,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狀況沒有改變,一些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沒有放松。當代中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既是發展黃金期,也是矛盾凸顯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更加突出。面對世情國情變化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抓住機遇而不能喪失機遇,開拓進取而不能因循守舊,奮勇爭先而不能無所作為。
源于完成黨的歷史使命的高度自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黨肩負的崇高歷史使命。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己任,從而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古今中外執政治國的經驗教訓一再證明,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失去了執政的基礎和資格。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只有這樣,才能克服脫離群眾的“最大危險”,保持密切聯系群眾的“最大政治優勢”,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有效履行黨的歷史使命。
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政黨的先進性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我們只有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和不斷發展黨的先進性,才能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增強憂患意識,要求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9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進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當前,黨員干部隊伍的思想狀況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少數黨員干部滿足現狀、貪圖安逸,理想信念動搖,思想僵化保守,遇事不積極、不主動、不負責、不作為。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應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不讓發展成就削弱憂患意識,不讓鮮花掌聲淹沒群眾意見,不讓美好前景掩蓋現實問題,在解放思想中破解發展難題,在實事求是中校正前進方向,在與時俱進中永立時代潮頭,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精神。
增強憂患意識,要求我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淡薄、群眾觀點淡忘、群眾路線淡化,脫離群眾的危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我們必須充分認識這些現象和這個危險的嚴重危害,努力加以改變和克服。應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強化黨的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深刻認識和始終牢記“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認真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
增強憂患意識,要求我們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最廣泛地集聚優秀人才。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干部路線、人才路線。當前,我們的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用人視野不夠開闊,用人渠道不夠暢通,用人機制不夠健全,人才隊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素質不高,等等。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迫切要求我們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氣魄,廣開進賢之路,把各方面優秀干部和人才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應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創新理念、完善機制、拓寬渠道,敢為事業用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讓所有優秀干部都能為黨和人民貢獻力量,努力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增強憂患意識,要求我們堅持從嚴治黨、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一些黨員干部廉政意識弱化、特權觀念強化,工作不作為、履職不到位,以權謀私、貪污腐化。消極腐敗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黨的形象、危及黨的執政基礎,損害黨領導的偉大事業。應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堅持不懈地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堅定不移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
以強烈的憂患意識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增強憂患意識,既要體現在思想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中。目前,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的形勢復雜,面臨的任務繁重。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求我們以強烈的憂患意識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善謀發展之策,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廣西作為欠發達地區,更應當把發展作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應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同志考察廣西工作時提出的“四新”、“四保”總要求,即努力“在繼續解放思想上邁出新步伐,在堅持改革開放上實現新突破,在推動科學發展上取得新進展,在促進社會和諧上見到新成效”,努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持廣西發展良好勢頭”,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牢牢扭住建設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這個目標不松勁,搶抓機遇,發揮優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打造連接中國與東盟的國際通道、華南與西南的交通樞紐,全力辦好中國—東盟博覽會,全面實施以東盟為重點的開放戰略,推動大開放大合作,促進大開發大發展,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
勇擔穩定之責,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不斷凸顯,人民內部矛盾多樣多發,社會管理面臨嚴峻挑戰。對于廣西這樣一個集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沿海地區于一身的地方而言,促進民族團結、鞏固邊疆安寧、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任務更加突出。應按照中央要求廣西成為“四個模范”的目標,即“民族團結的模范、維護統一的模范、維護穩定的模范、我國民族關系‘三個離不開’的模范”,高舉民族團結的旗幟,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數民族聚居區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深入實施“愛民固邊”戰略和“興邊富民”行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不斷鞏固發展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社會和諧的政治局面。
多辦為民之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根本體現,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廣西是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應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富民優先、為民造福,急民所難、解民所憂,確保欠發達地區在民生問題上不欠賬、少欠賬;把扶貧開發作為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作為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抓緊抓好,舉全區之力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共同富裕,讓全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恪盡興黨之責,進一步抓好黨的建設。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完成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要求我們進一步把黨建設好,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應大力推進理論武裝工作,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使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大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加大從基層一線培養選拔干部的力度,切實抓好新一輪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提高黨員干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大力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弘揚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力行“六戒”即戒驕、戒懶、戒空、戒虛、戒假、戒奢,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奮力推進富民強桂新跨越。
(作者為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