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重點鎮向小城市方向發展 “一鎮一品”體現差異化、生態化發展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道出了人們對城市生活的期望。
改造中的中原區羅莊
城市中的人們盼望擁有更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而城郊的農民則更加渴望融入城市,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鄭州該如何做呢?
鄭州的回答是:選擇世界城市化進程中的“都市區”發展模式,將鄭州建成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
本世紀之初,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把中國的城市化與美國的高科技并列為影響21世紀人類發展進程的兩件大事。
如今,城鎮化這部“改寫人類發展進程”的“史詩級大片”也正在鄭州都市區激情演繹,一幅和諧發展、城鄉協調的宏偉畫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開。
關鍵詞
城郊村合村并城、合村并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到2020年,中心城區規劃的1100.2平方公里內(含上街)的城郊村統一并入城區,6縣(市)規劃面積內的行政村全部納入縣(市)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
堅持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鼓勵農民向重點鎮、建制鎮集中。按照城市建設標準,重點推進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鎮向小城市方向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走“一鎮一品”的差異化、生態化發展模式。
對城市、鄉鎮所在地、產業園區的周邊農村,調整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實現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產業向集聚區集中。
對中心村、經濟強村、大企業所在地的周邊村莊和因地質災害威脅等實施整村搬遷的村莊,科學規劃,統一組織建設集中居住區,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同步解決居民的就業增收問題。
積極采取“多村一社區”、“村莊合并社區”、“一村一社區”等有效模式,建設集辦公、警務、文化、居住、教育、醫療、休閑為一體的標準化社區。
對尚不具備實施合村并城、合村并鎮條件的農村,重點開展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綜合整治工作。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公路、公交、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保障安全飲用水,實現自來水全覆蓋。積極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謀求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傾斜,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向農村流動,加快城市公交、供水、燃氣、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向周邊村鎮延伸,提高城鄉公共設施共享水平。
“三化”協調發展 關鍵詞
“三化”協調發展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要求,鄭州都市區建設要將其作為重要的目標追求。鄭州都市區要實現不以犧牲糧食和農業、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科學發展。
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這三者是什么關系呢?如何協調發展呢?
首先,要以城鎮化帶動“三化”協調發展,加快實施工業強市、服務業優先、發展都市農業的產業優化升級戰略,實現“三化”在更高水平上協調發展。
其次,要牢牢堅持工業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大力發展戰略支撐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工業化促進服務業和城鎮化發展。
再者,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逐步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逐步增強都市區的服務和承載能力。
最后,都市農業一端連著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另一端則連著都市農產品的保障和市民休閑觀光的需求,是鄭州市實現“三化”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要結合城市市場需求,遵循農業發展規律,用工業化的組織模式、景觀化的規劃設計、生態化的思路理念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走出一條都市型農業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