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今天宣布,鑒于曲靖非法傾倒鉻渣事件的惡劣影響,從今天起,對曲靖市實行區域限批。各級環保部門暫停受理、審批曲靖市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直至該市完成處置非法傾倒的鉻渣和被污染土壤。
一個星期前,環保部、監察部聯合對曲靖非法傾倒鉻渣事件進行了全面調查,并提出要徹查原因,嚴肅追責。
在張力軍看來,曲靖鉻渣非法轉移傾倒并不是偶然事件,暴露出我國危險廢物監管的若干突出問題。
鉻渣已在全國造成100余處污染場地
幾個月來,云南省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良化工”)逃過層層監管,將5000噸危險廢物鉻渣傾倒在河道邊,而這里正是我國第三大河流珠江的上游。從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這些鉻渣并未引發珠江水質發生明顯變化,但陸良化工卻早已是當地老百姓的心頭之患。
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總干事李波最近專門去陸良化工附近的村莊進行了調查。據他介紹說,自從陸良化工開始生產以來,村里得癌癥的人多了;地里的莊稼早已被污染,經濟條件不錯的人家不再喝泛黃的井水,而是從縣城買水喝。另外,除了此次被發現的傾倒事件,陸良化工多年來還積累了一座未經任何處理的鉻渣山,離珠江的主要支流南盤江僅有三五米。
據環保部的調查,在全國,危險廢物不規范堆存、填埋、隨意傾倒已經成為導致土壤和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以鉻渣為例,全國因鉻渣已造成100余處的污染場地。
鉻渣等重金屬廢渣,因其毒性大、污染重,而被叫做危險廢物。現有的法規對危險廢物的處置和監管有一整套嚴格規定。但現實中,危險廢物反而成了最薄弱的環節。
根據我國污染源普查結果,2007年全國共產生4573萬噸危險廢物。據測算,“十二五”期間,還將年均增長5%~7%,但實際處理能力遠遠不能滿足要求。
張力軍介紹說,全國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每年只能處置800萬噸,不足普查數據的20%。還有一些產生危險廢物的企業雖說也有處置能力,但處理的底數不清,情況不明。
按照法律的規定,只有取得專業經營資質的處理企業才能處置危險廢物,但根據環保部掌握的情況,目前全國有大量無經營資質的企業在非法經營。以再生鉛為例,目前全國有再生鉛企業300多家,但領取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不足50家,其余的均在非法經營生產。
這50家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資質的企業中,還發生過從事倒賣危險廢物、出租經營資質的行為。
在環保部的記錄中,陸良化工非法傾倒事件并不是個案。今年上半年,江蘇一家企業就向山東非法傾倒四氯化硅廢液1000多噸,河南兩家企業向山東傾倒四氯化硅200噸。2010年,浙江還將1000多桶危險廢物轉移至安徽傾倒。
當初監管松懈 現在問題成山
自然之友總干事李波說,該組織已經聯合幾名律師成立了公益訴訟團,要替受陸良化工污染最嚴重的小百戶鄉興隆村和油蝦洞村的居民打官司,尋求污染損害賠償。曾祥斌律師是公益律師團的成員,他在調查中發現,2003年陸良縣環保局批復的陸良化工的擴建環評中提到,該企業將不產生任何廢渣。
在請教了專家并和訴訟團的其他律師討論后,曾祥斌認為,環評中不產生任何廢渣的說法其實是很難站得住的,也為陸良化工日后的非法傾倒埋下了伏筆。企業說自己不產生廢渣,也就意味著監管部門可以理所當然地不去理會陸良化工的廢渣問題。其實,要是在環評審批中,環保部門多問問,為什么不產生廢渣,如何實現,或許就能堵住漏洞。
事實上,今年環保部門曾對陸良化工進行了兩次檢查,一次是云南省環保局聯合曲靖市環保局進行檢查,一次是曲靖市環保局聯合陸良環保局進行的,但兩次檢查都沒有涉及鉻渣的問題。
今天,張力軍特別強調,造成我國目前危險廢物污染嚴重的重要原因是,很多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對危險廢物監管和處置極少過問,執法不到位。有的地方環保部門根本沒有把危險廢物的污染防治列為對企業的日常檢查。
此前,陸良縣環保局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多次表示,對陸良化工非法轉移鉻渣的事情不知情,對企業向貴州轉移不知情,在省內轉移也不知道。
還有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在環評審批的環節中,一些環保部門根本不認真核實危險廢物的產生種類和數量,不仔細評估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措施的可行性和合法性,造成項目投產后,危險廢物實際產量、處置和去向與原審批要求嚴重不符。
在環保部看來,現有法規對危險廢物的生產、貯存、轉移、利用、處置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危險廢物轉移的五聯單制度就要求只有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環保部門蓋章,危險廢物才能被轉移。但現實中,對一些企業和監管部門來說,這些制度形同虛設。
2010年,環保部曾對30個省區市1394家危險廢物生產單位和經營單位落實五聯單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合格率只有66%。一些危險廢物的生產大省如廣東、山東、江蘇合格率只有60%,安徽只有29%。
造成合格率低的原因是,很多環保部門根本不把五聯單制度等危險廢物的管理機制當回事,即便檢查發現企業存在類似問題,也當做小問題“視而不見,查而不處”的情況十分普遍。
張力軍說,除了執法不力外,基層環保隊伍專業技術水平不高也降低了監管能力。很多省的縣一級環保部門沒有專門管理固體廢物的機構,其鑒別危險廢物的能力嚴重不足,以致將危險廢物作為一般固體廢物、逃避環境監管的現象大量存在。
企業非法傾倒 區域被限批
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仍有100萬噸鉻渣堆存在12個省份。幾天前,一家環保組織呼吁,環保部門應立即對全國現存所有鉻渣堆周邊環境進行全面評估。也有環保組織說,他們準備去有關部門申請信息公開,希望了解全國鉻渣處置的情況。
對此,張力軍今天說,今年年底之前,環保部將在全國展開一次危險廢物的專項檢查。要對所有危險廢物的產生經營企業逐一核查,全面掌握危險廢物的生產、貯存、流向和利用處置情況。
對今后的監管,環保部的態度是“用重典”。環保部表示,今后凡是發生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事件,以及未規劃處置完歷史遺留鉻渣任務的地級市,環保部將實施區域限批,停止受理、審批新建項目。
就在幾個星期前,陸良化工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表示,此次傾倒事件并不影響其在創業板上市的進程。實際上,凡是發生過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的企業,基本上在當年都不能通過環保部門的上市環保審核。而在今天,環保部對上市環保核查又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環保部要求,今年年底之前,各省市區環保廳要在網站上公布轄區內危險廢物產生、運輸和經營企業的名單和地址,還要公布危險廢物的去向、利用和處置情況。此后,危險廢物的重點企業每年都要向社會發布年度環境報告,公布危險廢物的去向和處置情況。
如何約束企業自主公開這些相關信息?環保部說,如果未按要求公布相關信息,環保部門有幾套殺手锏:暫緩企業新改擴建的環評,不受理其上市環保核查,不為其出具信貸的環保合格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