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高達3.23:1;城鎮人口不到50%,占有了87%左右的固定資產投資;2.2億流入城鎮的農民工,還未能享受城鎮居民的福利待遇
如果不及時調整工農業和城鄉發展關系,或者繼續采用城鄉分割的二元發展戰略,不僅會加劇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很多矛盾,而且,最終還會影響到國家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我國城鎮人口不到50%,卻占有了87%左右的固定資產投資。記者日前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舉辦的“城鄉統籌發展暨萊蕪模式高層論壇”上了解到,由于城鄉二元體制分割,城鄉居民在占有資源和發展機會上差距很大。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全面戰略轉型的新階段,如果不及時調整工農業和城鄉發展關系,或者繼續采用城鄉分割的二元發展戰略,不僅會加劇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很多矛盾,而且,最終還會影響到國家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偉光在論壇上表示,統籌城鄉發展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一項重要任務,城鄉“一體化”的互動融合發展,應該成為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2010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到49.68%,人均GDP接近4400美元,超過了世界銀行3945美元的上中等收入標準,正式躋身上中等收入經濟行列,許多城市人均GDP超過了1萬美元。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性問題十分突出,其中城鄉發展不協調是最重要的表現。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認為,城鄉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不協調。2001年到2010年,我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GDP年均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7%,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0%。
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長期在高位徘徊。近10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3倍以上,2009年城鄉居民收入比高達3.33:1,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超越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比有所回落,但仍高達3.23:1。同時,越是落后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越大,貴州、云南、甘肅等地城鄉居民收入比都超過4,城鄉居民收入比低于2.5的基本是沿海發達地區。
三是城鄉資源占有和發展機會不平等。2010年,城鎮人口不到50%,卻占有87%左右的固定資產投資,城鎮投資中又有明顯的向大城市集中的傾向,超過50%的農村人口分享的投資僅占13%左右。在發展機會上,全國2.2億從農村流入城市的農民工,在勞動就業、子女教育、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購買等方面還不能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
四是城鄉體制分割現象嚴重。截至目前,我國城鄉就業、建設用地、住房市場、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福利政策等方面仍然高度分割。
“城鄉居民在資源占有、發展機會等方面處于不平等狀態,導致了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魏后凱說,在經濟社會轉型期間,統籌城鄉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發展不協調的難題,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
自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發展”之后,統籌城鄉發展在理論總結和實踐摸索中不斷完善,涌現了“城市為主導,以城帶鄉”、“鄉村為主導,鄉鎮企業拉動城鄉經濟發展”、“公司為主導,建立各種農戶組織”等多種城鄉統籌發展模式。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和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認為,當前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是從城鄉“一體化”開始,逐步解決二元結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