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謠言這么多 ?社會遭遇信任危機
時間:2011-09-01 09:34:01
來源:新華網
謠言——辟謠——再傳——再證實……許多人納悶:為何現在謠言這么多?
最近一次,所謂的年終獎新計稅辦法,僅過了一個周末就被證實是編造;
今年3月,日本因地震引發核泄漏事故后,我國東南沿海開始流傳吃碘鹽可防輻射、核泄漏污染了海鹽等傳聞,該傳言導致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內的多地發生搶鹽風潮,事后被證實為謠言;
2010年2月,山西地震傳言導致上百萬人凌晨街頭避震,事后山西省地震局辟謠……
這些謠言為何會出現?對人們的正常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人們對謠言的態度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表象:某些謠傳事件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預期
本質:傳播學研究認為,由于有主觀意識的參與,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可能發生變形,即“削尖效應”和“磨平效應”
事后看起來頗有些荒誕的謠言,為何事前、事中會蠱惑那么多人?
去年2月21日凌晨發生的事情,至今仍令小梁記憶猶新。家住山西省太原市的小梁全家被一個電話叫醒后,就在街頭徹夜避震,直至天明,而當晚并無任何地震發生。小梁回憶說,從春節之前就聽到各種渠道傳來的消息,說是近期山西將發生大地震,基于大家對汶川大地震的恐怖印象,以及太原正處于華北地震帶這一地理常識,不少人家都開始準備包括水、餅干、手電等在內的“地震包”,小梁家還將家里的細軟整理并安置妥當。到前兩天,更有消息說山西省已經下發文件讓各大醫院做好抗震準備。
2月20日晚8點左右,小梁父親收到朋友一條短信,說地震時間已經確定,就在明天!大家將信將疑,折騰到快12點才上床睡覺。不料半夜2點多家里電話響了,是親戚打來的,說地震就在凌晨4點至6點發生!“我們全家立即起床,帶上早已準備好的‘地震包’,開上車直奔最近的應急避難場所——迎澤公園!”小梁回憶說。哪知道,車在迎澤大街上就走不動了,寬闊的迎澤大街已經停滿了車,全是避震的人。
當時正是春寒料峭?!败嚿峡照{顯示室外溫度已經是零下10度,剛開始大家還在車外站著,互相交流情況,后來實在太冷,還是回車里。上了車也不敢開空調,怕耗油,真地震了,加油肯定麻煩。”凌晨3點左右,大家發現手機信號不通了,恐慌情緒更甚。整個城市籠罩在“等地震”的恐怖氣氛中。事后小梁才從媒體得知,當晚和他們一樣走上街頭“等地震”的,全山西省約有百萬人。直到凌晨5點半左右,街上人們的手機信號才漸漸恢復正常,有消息說省地震局辟謠了,讓大家安心回去睡覺?!翱梢粭l消息不能作數,萬一又是謠言怎么辦?”真正心里踏實回到家時,已是早晨6點半。
事后,看媒體報道,小梁才得知,所謂的“省里文件”不過是開展抗震演練的文件,所謂的“凌晨4點至6點發生”更是徹徹底底的謠言。大家以訛傳訛,一傳十、十傳百,添油加醋,越傳越真,又遲遲沒有官方消息辟謠,于是導致了“大恐慌”。
對于這起典型的謠言事件,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說,這是典型的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發生變形的謠言事件。傳播學研究表明,由于有主觀意識的參與,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可能發生變形,即“削尖效應”和“磨平效應”。
央視春節晚會上一個著名傳話游戲便是印證。幾個人并排站立,不能講話,也聽不見聲音,要求他們用肢體語言將一個消息依次傳遞。前面兩人傳遞的信息與原信息還有七八分相似,越到后來信息變形越大,最后一個人收到的信息就完全面目全非了?!安荒苷f、不能聽,突出了主觀判斷在人接受信息時的作用,這個游戲是信息在人群中變形、失真傳播的集中表現?!崩顝娬f。
小梁一家和這起謠言事件中許多人一樣,接收不真實的地震信息時,其實主觀是相信這種可能的,無形中就會放大、突出傳言中地震可能發生的一面。相信的人越來越多,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更相信。
“真實信息的空缺,也是謠言迅速擴散的原因之一?!崩顝娬f。謠言的擴散往往呈幾何形狀,辟謠信息出現越早,謠言的擴散面就越小。
表象:一些人對謠言不辨真偽,信謠和傳謠成為一種情緒宣泄方式
本質:謠言只是表面現象,它體現的是社會信任度的降低
當看到網上流傳的“飛機關艙門半小時內必須起飛”的消息,北京市某事業單位的小楊心里立即打了一個問號。小楊經常坐飛機,也知道在北京、上海這類繁忙機場發生航班延誤很難完全避免。“民航局做這種決定肯定實現不了,不是形式主義嗎?估計是假消息吧?!惫?,沒過兩天,民航局就出面澄清了。
小楊的這種冷靜態度,源于前不久看到的一條虛假轉帖。7月中旬的一天,小楊照例在網上查看新聞。“那天一大早,我在開心網上看到一則關于郭美美登上美國《時代》雜志封面的轉帖,該轉帖還附上了雜志封面的截圖。”小楊回憶。學外語出身的小楊有閱讀英文報刊的習慣,他很有興趣地去查看當天的時代雜志網站,因為網站首頁上就可以查到最近幾期的封面圖像。當期,沒有;之前幾期,也沒有。“我看到那條轉帖的時候,已經有200多人留言,一如既往全是指責,罵聲一片。”小楊說。他在200多條評論之后,回復了第一條質疑的評論:“我查了今天的《時代》雜志網站,沒有這個封面?!?br />
果不其然,7月12日,《時代》雜志網站上發布官方辟謠信息,稱該封面系“中國造”。
“一開始,我還納悶,有那么多人附和謠言,為什么就沒有人質疑呢?后來一想,我自己不也是沒有懷疑嗎?要不是自己的習慣,也不會專門為核實一條傳言去花費時間和精力?!毙罘治觥?br />
小楊說,每天一早,他開電腦后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各大新聞網站和微博。從網上獲取信息,已經成為自己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耙郧拔一旧弦彩强吹绞裁聪嘈攀裁矗绕涫菍τ谛〉老⒑途W上傳言?,F在想想看,那其實是一種獵奇的心態,甚至是‘獵惡心態’,一般也不去探究真假,只是借信謠、傳謠之機發泄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連是真是假也懶得關心?!?br />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傳言最后被證實是謠言,尤其是自己親歷的謠言事件,讓小楊這種先入為主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現在傳言那么多,來源也那么多,許多都是匿名發布,無從查起,也無從追責,所以傳言就成了許多人宣泄情緒的出口。符合自己情緒的,就大肆贊揚,不符合自己情緒的,就隨意指責,甚至添油加醋、以訛傳訛。本來網絡是豐富了信息獲取的渠道,現在卻也成了謠言散布的場所。真不知道以后網上的信息有多少是能夠相信的?!毙顟n慮地說。
李強說,謠言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多數人信謠、聽謠。謠言只是一種社會現象,它體現的是全社會信任度的降低,后者的后果才真正嚴重。李強介紹,在歐美國家,也有一部分小報小刊為吸引眼球不惜散布謠言,但很少有人去相信。只有在社會信任度低的社會,真實的消息不被信任,謠言才會被廣泛傳播和相信。
李強介紹,社會學理論認為,社會信任是社會存在的基礎。社會信任度高,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信任度低,阻礙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這是因為社會信任度高的國家,可以產生多樣化的社會關系,提高社會運轉效率;社會信任度低的國家,人們對生產交易缺乏安全感,需要附加條件或強制條件才能完成,導致社會運轉成本增加。
而要提高社會信任度,首先要提高公共事務代言人的信任度。近期發生的故宮安全事件、“郭美美”事件等,都嚴重傷害了人們對故宮博物院、紅十字會等的信任,對社會信任度破壞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