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中文社會都在為一個叫史蒂夫·喬布斯的美國人辭職的消息紛紛發表惋惜、感慨、頌揚、解讀之詞時,也許我可以說點別的。因為關于史蒂夫·喬布斯這個人,我得說我完全不認識他,既沒跟他說過話,也沒跟他哪怕見過一次面。我不太能搞明白為什么每個人都弄得跟喬布斯很熟似地在評價他。
我對喬布斯到底怎么締造的蘋果帝國并沒有多大興趣,說到底這東西還是逃不了成功學的范疇。倒是老喬布斯對比爾·蓋茨先生的評價比較有趣:“要是他年輕的時候服用過迷幻藥,或是去過嬉皮士扎堆的地方,那他會是一個心胸更寬大的人。”
想必老喬布斯在年輕的時候一定服過那種叫LSD(致幻劑)的神奇發明,也當做嬉皮士,可能還喜歡過鮑勃·迪倫、感恩至死樂隊、詹尼斯·喬普林小姐……所以在老喬布斯的經典語錄中,總有一種反叛精神貫穿其中。比如當人們認為科技改變一切時(這實際是對他的吹捧),喬布斯則說,“如果總是以這種激進的新角度來看待事物,認為科技將改變一切,卻是有害而無益的。事物不見得非得改變世界才變得重要?!?/p>
但是這位曾經可能的“嬉皮士”卻制造了一個消費帝國,蘋果,幾乎將消費文化表現得最淋漓盡致。有人為了一臺蘋果手機去賣腎,也有人為了買到新發布的ipad徹夜排隊。這種事不分種族不分國家發生在整個地球上。地球人被蘋果所打造的消費帝國迷得神魂顛倒。
盡管如此,總還有些不喜歡蘋果的人。比如反叛精神的代表,美國民謠歌手鮑勃·迪倫老師。在接受《滾石》雜志采訪時,迪倫說,“在街上看著那么多年輕人耳帶iPod或手機,沉迷于媒體與電子游戲中,這讓人感覺怪異而不太舒服”。
他說,“它們抹去了每個人的個性??粗藗冴P上了通往真實世界之門,讓人羞恥。當然,這是他們的自由,就像他們有做任何事情的自由一樣。自由的代價很高,年輕人在使用這些電子玩意兒之前應該先搞懂這點?!?/p>
也不止這位美國人老鄉這樣認為,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老先生也表示了對蘋果的不滿。他在接受《熱風》雜志的采訪時表示,自己對iPad沒有任何興趣,而且對人們撫摸那臺機器的樣子感到惡心。他遺憾地表示:“過一陣子,電車上以自慰般的奇怪手勢撫摸iPad的人會多起來吧”。
包括蘋果在內的科技公司和大眾傳媒,還有一些為科技欣喜若狂的人,總是在樂此不疲的傳遞一個信息:科技和電子產品為人們節省了時間,并改變了世界。但人們用這些省下來的時間做什么了呢?既沒有去躺在草地上吹吹風看看月亮,也沒有多陪伴一下親人,而是花費更多的時間在電子產品上。
在ipad、iPhone、MacBook所呈現的美麗新世界中,有花有草有蜜蜂有蝴蝶,但我們是否忘記了真正的花朵的芬芳和蝴蝶翅膀煽動時帶來的震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