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營口“得勝模式”開創棚改區社區管理新思路
時間:2011-08-25 09:35:45  來源:城市化網  作者:蔡義鴻 呂程平 

    營口西市區—這里曾經托起了中國工業的脊梁,曾經是城市棚戶區改造的急先鋒;今天,這里是棚改區社區管理創新的示范地。

    俗話說,墻內開花里外香。營口西市區得勝街道以其在棚戶區改造中的成功做法,迎來了大連、寶雞、義烏等省內外一批又一批的“取經者”。同樣,得勝街道在棚改區社區管理的成功模式,也引起了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的關注。

眼見為實:走進得勝街道

    看市容市貌,放眼濱城,棚戶區少了,樓高了,路寬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形成的一線、二線、三線城區通過改造跨越歷史邁向現代, 濱海大道、得勝景觀大街、渤海大街和修繕一新的“西大街”等街路取代了以往坑坑包包的破舊路,西市的城市歷史正被重新書寫。

    看街道群眾生活,得勝街道的群眾很時尚,時尚得讓我們這些北京來的客人自愧不如,他們自己組織“認親墻”在上面結對認親和舉辦“鄰里節”活動,自己組織、實行“社區新聞發布會”制度,自己組織社區工作人員上網參與黨建“e”平臺活動……

    這些,僅僅是得勝街道創新社區管理新思路的一個縮影。

    以紀念建黨90載 六大平臺“e”活動為例,此次活動一改傳統紀念模式,以“個人”為單位,不受時空限制,隨心隨意參與 (自己選擇時間、活動和參與方式),不是被黨來組織,而是被黨來服務,黨員可以感受到組織的關心、關注、倚重。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參與、自由表達、快樂互動。機關、學校、社區、非公企業等領域的黨員、積極分子、群眾(網友),不僅營口人可以參與,國內外有興趣者都可參與。

    據介紹,營口市西市區得勝街道辦事處于1956年7月成立,位于市區最西部,面積約5平方公里,下轄紅運、發明、得勝、新騰達四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像很多老工業城市的市區一樣,曾經的得勝街道,棚戶區面積占到了城市建成區面積的一半以上。到本世紀初,許多曾為新中國工業化建設奉獻青春的家庭,一家三口還住在建國初期蓋的土泥房、簡易房,甚至部分日偽時期的勞工房里。這些低矮陰暗、危舊簡陋的棚戶區,幾百人共用一個旱廁,一遇大雨就成了大面積漬區。這里就像是城市肌膚上一塊塊苦痛的傷疤,阻礙著城市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現代功能的發揮。

    2005年4月,在時任市委書記孟凡利、市長趙化明親自督導、協調下,在市建委等20多個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推動下,棚戶區改造工程正式啟動。

    2005年-2006年營口市共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18個,拆遷占地面積190萬平方米,拆遷建筑面積105萬平方米。通過多元化投資主體,總投資18億元用于棚戶區改造,對棚戶區內2.4萬戶居民實施了拆遷,建回遷樓114棟,回遷居民萬余戶。

    得勝街道紅運社區是全市棚戶房最密集的地區,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這里生活的低保戶占到全街道的近一半,在小區內部,老年人、疾病患者、低保戶、殘疾人和精神病患者占到小區常住人口的約43%。2006年,這里52棟嶄新的居民樓拔地而起,當年6月2200多戶居民告別了低矮潮濕的棚戶區,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人均居住面積由原來的8平方米提高到18.6平方米。

對話工委書記:心系民情夯黨建

    回遷成功只是新征程的開始。得勝街道干部發現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不是減輕了,而是變得更加復雜和嚴峻,主要表現在,社區服務滯后、潛在社會沖突點增多。得勝街道的黨工委書記張友華在接受《城市化》雜志記者采訪時這樣總結當時的困難。

    時任省委書記李克強同志提出要真正使棚改社區居民“既住得進、住得穩,又住得好”,這些也是對張友華和他同事們的囑托,他們意識到“住得進”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之后的路要走好,不僅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和引領作用,更要依靠社區里普通群眾的信任與參與。由此,他們開始探索一條適應本社區實際情況的城市社區管理道路。

    得勝街道黨工委始終高度重視抓好黨建工作,牢牢把握新形勢下街道社區黨建工作重心,著重在突出特色上實現新突破。開展了“強黨建、搭平臺、聚合力、重特色”主題實踐活動,全面提升黨建工作水平。為解決新小區黨組織還不完善的問題,建立了樓棟黨員中心戶45個,形成了社區有黨委—小區有支部—樓棟有中心戶三級組織工作網絡,使“神經末梢”黨建工作“落地生根”;建立了以街道為核心、以轄區33家企事業單位為成員的區域黨建聯席會,共謀區域黨建和經濟發展,合力落實小區物業管理、環境治理、居民生活等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在全市首創了“黨建論壇”,引導廣大黨員就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構建和諧社區以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群策群力,實現社區黨建與社區和諧發展的有力對接。

    街道還經常通過給黨員過生日、重溫入黨誓詞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和黨員責任感與使命感,通過“黨員提案”和“黨建聯席會”的形式拓展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民主渠道、推動社區黨建向縱深發展。

    退休干部、老黨員李云龍在談起黨員在群眾中如何發揮作用時,認為一個黨的組織建設,不光是要黨員,而且要活動起來,這個活動是通過黨員的社區服務實踐。作為一個社區黨員積極分子,性格直爽熱心的李大爺正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樹立起黨員在群眾中的威信和發揮黨員在社區管理中的中堅作用的。“因為黨員能為群眾辦實事,群眾才信得過你,你的作用越大,在群眾中的威信越大,才有號召力。”

志愿服務:激活社區互助精神

    對于城市里匆匆碌碌的人們,社區的真正含義已經逐漸被淡忘,很多大城市的社區幾乎就是一座“睡城”,住在同一單元甚至對門的人們卻不相識,不接觸、不信任在彼此之間筑起無形卻強大的隔膜。得勝社區的經驗在于把社區內的兩個不利因素變為有利因素:中老年人口比例高的另一面意味著其中老黨員、老職工等有良好思想基礎和一定技能基礎的群眾比例高;困難群眾多的另一面意味著群眾的需求多,社區工作的展開點多,社會互動就可能相應頻繁。

    如果說發揮基層黨員在社區管理中的作用體現的是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動員力的話,那么以社區內退休干部、工人和退伍軍人組成的社區志愿服務隊,則更多的體現了黨員群眾在黨組織的帶動下自發自覺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

    社區志愿服務隊“雷鋒號”的張大爺用樸實無華的語言介紹他們是如何開始這項活動的:“我們從工廠退下來,都有點手藝,老萬會修電器,我會修水電。為什么搞這個,其實不管也行,你家水龍頭壞了,上勞務市場找人唄,壞電器就找維修部修唄。可是這個社區里住的困難戶多,比如家里水管壞了,光是維修費用就三十塊錢。我看老太太生活挺困難,就給她修好了。社區黨委一看行,就組織我們這些退休職工成立了‘雷鋒號’,幫助大家,就是這么開始的。”這些在張大爺嘴中瑣碎的小事在這個困難群眾占很大比例的社區里,就是關系著民生的大事。

    然而,張大爺他們也受了不少委屈,有一次他們去住戶家里修門,住戶以為他們是物業公司,就罵罵咧咧地說物業規定不合理還推搡這些老人。這種情況下老張他們往往要耐著心解釋自己不是物業公司的,也是住戶,是志愿免費來維修的。“罵就罵吧,罵我們也修,在罵聲中成長,越罵越干”,“雷鋒號”可愛的老人們揮了揮手說道。

    這個事情發生之后,“雷鋒號”不僅沒有在群眾的不理解中停止,反而鼓足勁要闖出片天地來。街道里為雷鋒服務隊的成員配備了統一標識和黨員責任卡、居民便利服務卡。區政協和人大在了解到“雷鋒號”的事跡后,主動出資購進一批維修機械,街道還專門在小區內為雷鋒隊規整出一間房間作為維修設備的存放室。李大爺他們感到像是從“游擊隊”轉到“正規軍”了,干勁更足了。他們利用社會各界支援的設備設計發明了防風門軸,“小區里很多家的防盜門一刮風就撞的亂響,有了這就好了”。同時街道還組織成立了紅葉親情服務隊。這兩個隊伍,各有分工,雷鋒隊主要是針對小區居民居家維修,服務隊主要是照顧空巢老人和家里無人照顧的人員,負責到家中打掃衛生、嘮嗑和做家務。

    雷鋒隊把社區里有特長的人集中起來,一共有十來個人分成五個小組,按照專長對口為小區提供維修服務。維修的領域幾乎涵蓋了居家過日子的所有細節:從樓道門、門鈴到門鎖;從座便器、上下水堵到水龍頭、煤氣閥;從電飯鍋、電吹風、電磁爐等日常電器到電燈開關、聲控燈。事無巨細只要有住戶報修就去檢查。有一年冬天,刮大風,有一個單元的樓道門壞了怎么也關不上,幾位維修隊的老大爺在寒風里干了幾個小時,把路過的群眾感動得不得了。五年下來,維修的事項幾千件都不止,而維修隊的老同志從不要任何報酬。

    如果說雷鋒維修隊的活動常常叮叮當當引人注意,那么紅葉親情隊則更加潤物細無聲。因為社區里有很多孤寡病殘的老人,他們連一些基本的生活都難以自理。親情隊的老黨員就幫助這些困難住戶交電費、電話費、水費,有時還給臥榻的老人到病房買藥、請大夫。社區內有個老人得腦血栓好幾年,兒女也不在身邊。親情隊的婦女同志過去陪她,她說想吃餃子,大家就齊動手給她包。

    這兩支準民間志愿隊伍與基層黨組織是密切配合的,他們中的很多人是經街道組織由群眾推選的樓長或棟長。這些體現著中國式基層民主的“大爺”“大媽”們,身兼兩種職能。一方面他們是社區自我服務的自發組織力量,因而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威信;另一方面,他們又是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和了解民情功能的落實者,是聯系基層黨組織和群眾的紐帶。這些積極分子都有街道配發的入戶調查表和民情日記,在群眾中發現生活中存在什么困難和問題他們都會如實記錄,并逐級申請社區黨委乃至上級予以解決。從而在小區里形成一個信息傳送和有效反饋服務網絡。

社區活動:鏈接社區大家庭

    有活力的黨組織和具有奉獻精神的志愿服務隊如同酵母一樣,將一個原本充滿隔膜和陌生感的社區變得熱絡起來。每當熱情和愛心前進一步,冷漠和不信任就退后一步。隨著社區氛圍漸漸“做熟”,得勝街道意識到是適時地讓更多普通民眾走出家門參與到豐富的社區活動的時候了。 

    自2007年5月得勝街道在所轄社區組織開展“鄰里節”活動以來,百家宴成為了鄰里節中一項最重要的活動,所謂百家宴就是住戶們把自家做的菜肴拿出來放在一起大家齊品嘗。開始時,社區的阿姨們還有些羞澀,怕自己做的菜拿不出手。幾屆百家宴下來,百家宴已經成為社區集體生活的重要組成,這里不僅是“菜藝”交流切磋的舞臺更是增進鄰里感情的場合。百家宴、象棋比賽等鄰里節活動得到了廣大居民群眾的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已經舉辦了五屆“鄰里節”為和諧社區建設工作開辟了一種新的模式,為居民群眾營造了和諧相處的鄰里氛圍,逐漸發展出一種“大家庭”式的社區關系。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我國古代對烏托邦式社會的描述。在以志愿者服務隊照顧孤寡老人的基礎上,得勝街道希望讓更多的普通家庭感受到社區的溫暖。“四點鐘學校”就是這樣的嘗試。它是得勝街道紅運社區根據下午4時學校放學后許多雙職工子女無人照管的現狀,利用社區現有的硬件資源以及社區大學生志愿者的教育資源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校外教育形式。每到下午放學,社區會指派專人將轄區內雙職工家庭的小學生接到這里,在老師的輔導下,完成課后作業,并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自2007年5月紅運社區在全市首創的“四點鐘學校”開設至今,已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

得勝經驗:社區管理新思路

    這個以城市中低收入群眾和老年人為主體的社區,在大規模拆遷改造后由于破壞了原有的社會交往網絡,本來可能滑向社區整合力極端弱化、社會秩序崩潰的境地(正像在西方一些貧困社區發生的),而得勝街道不僅沒讓這樣的情況發生,反而形成社區整合力增強、社會秩序穩定,社區關系得以重建的局面,這種實踐確實給我們提供了新的啟發。

    以社區內持續有效的黨建活動和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基礎,以黨員骨干為主體的社區志愿服務結合社區內自我服務與黨組織領導,以豐富、扎實的社區互愛、互助集體活動營造社區良好氛圍,通過這一系列相互配合、又各有側重的舉措,最終形成的是社區內部良好的人際互動關系和較強的社會整合能力。用街道基層干部的話說就是“咱們小區的民心凝聚了,咱們居民們愿意走出家門,融入到社區中來,愿意參加社區的集體活動,社區黨委的號召力和協調能力增強了”。

    截至到2011年7月,得勝街道辦事處及社區獲得國家級榮譽5次;省級榮譽17次;市區級榮譽14次。

    得勝街道的社區管理經驗得到了中央高層關注和認可。2008年12月12日胡錦濤總書記到得勝街道紅運社區視察棚改新區建設和社區管理情況,并勉勵大家“為國家更富強,讓老百姓生活更富裕而共同努力”。

    2011年3月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按照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能力建設。”應該說,“四位一體”的社會管理思路正是對包括得勝街道在內的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社區管理經驗的總結和概括。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