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的西式快餐,一直以原材料和制作工藝統一、食品質量有保障的形象示人.但在食品安全頻發的今天,我們驀然發現,洋品牌的誠信同樣遭受著考驗,從味千拉面的骨湯門,到肯德基的豆漿門,再到最新的麥當勞曝曬門和生蛆門,各式洋快餐接連陷入食品安全問題的漩渦之中,我們不禁要問,洋快餐的高標準哪去了?而更令我們擔心的是,如今食品安全問題的曝光往往因為網絡微博和媒體介入,而真正意義上的監管機構卻總顯得有些后知后覺.
因此,在筆者看來,一貫標榜高標準的洋快餐之所以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紛紛落馬,目前餐飲經營行業整體無序競爭的大環境可能是一個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還在于監管體系的缺失.洋快餐或許并不是不能堅守全球統一的質量標準,但在這個不少商家忽視食品安全,而又缺乏有效監管的大環境下,洋快餐們自然也樂得入鄉隨俗地對食品安全問題持放任自流的態度.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洋快餐仗著自己在相關領域的壟斷地位,無視甚至侵害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說實話,雖然今年監管層三令五申,要求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整治,并屢次強調要用重典打擊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在食品安全的標準上,我國與國外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一點從近幾年出口食品和內銷食品的檢驗合格率就可見一斑.相關數據顯示,多年來我國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內銷食品在多年整頓的背景下,合格率卻只有90%左右,這接近一成的合格率差距,足以顯示出食品安全標準內外有別的鴻溝.而有些跨國食品企業就利用這種標準洼地效應,在國內國外采取兩套標準.
而從執行力度上看,雖然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已經實施,但在瘦肉精等一系列事件中,真正被紅牌罰下,或者退一步說,被罰得傷筋動骨的大企業又有多少呢?而在美國,一旦被查出有食品安全問題,食品供應商和銷售商將面臨嚴厲的處罰和數目驚人的巨額罰款;在法國,如果商家被查出銷售過期食品,商店將被關閉.面對如此懸殊的處罰力度,也難怪在家鄉看上去遵紀守法的肯德基、麥當勞到了中國,就變得自甘墮落.
筆者認為,從國內企業到外來的和尚,頻頻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再一次為監管部門敲響了警鐘,作為一件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食品安全問題亟待解決.筆者希望,洋快餐不要辜負中國消費者對其信任,莫要忘記誠信才是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當然,在寄望于有關企業能夠重拾高標準的同時,我們更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出臺更嚴格的行業標準,同時借鑒國外經驗,完善我國的監管制度,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讓企業沒有膽量去觸碰監管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