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三大評級機構寡頭壟斷的國際評級體系,關系著所有國際社會成員的根本利益。這不得不讓人深思中國評級行業與整體金融市場目前處于初級階段的現實環境和水平。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蒙代爾教授曾經建議,中國也應發展自己的信用評級機構。蒙代爾認為,通過在此方面加強建設,有利于促進銀行放貸。
然而,當前國內的信用評級市場卻不容樂觀。“如果定一個期限,我國可能落后美國十幾二十年。”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治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在李治國看來,造成當前國內信用行業現狀的主要原因還是整個金融市場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從經濟發展的模式上講,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還未達到從“保守型”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自由型”。
“好比銀行的信用與國家的信用倍數成正比,整個信用行業沒有發展起來是因為金融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的使用還沒有達到美國那樣的普遍程度,因此沒有辦法體現出現階段‘信用’在資本市場的最重要價值。”李治國說。
在李治國看來,當前的中國內地在信用評級上面臨著三大風險:一是核心機密泄露的風險;二是企業價值低估的風險;三是市場被外資占有甚至被控制的風險。
事實也正是如此。現在,我國規模較大的全國性評級機構有大公國際、中誠信、聯合資信、上海新世紀四家。然而,自2006年起,美國評級機構就開始了對中國信用評級機構的全面滲控。該年,穆迪收購了中誠信49%的股權并接管了經營權,同時約定七年后持股51%,實現絕對控股;2007年,惠譽收購了聯合資信49%的股權并接管經營權;2008年標準普爾也與上海新世紀開始了戰略合作,雙方在培訓、聯合研究項目以及分享信用評級技術等領域進行合作……可以說,美國信用評級機構幾乎控制了中國三分之二的信用評級市場。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張茂榮甚至表示,缺失話語權的中國金融市場遭受長期被“壓低”信用評級的困境,這也同時大大增加了中國海外融資的成本。
“它們還將中國13家商業銀行信用級別評為‘垃圾級’,同時又高調肯定境外投資者參股中國銀行業,為國際壟斷資本攫取中國國有資產造勢。美國還借三大評級機構之手悄然進入中國的經濟腹地和敏感行業,公開竊取中國最有價值的經濟技術情報和政務信息。但可悲的是,中方某些機構還要為此支付高額的服務費用?!睆埫瘶s表示。
事實上,與發展了一個多世紀之久的歐美金融市場相比,中國的信用評級市場乃至金融市場確實存在很大的差距。
“現階段,中國需要從國家安全、國家戰略的高度做強做大自己的信用評級機構?!崩钪螄硎?。他認為,從國家戰略層面看,其一是采取正面的積極態度,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支持相關企業乃至行業的發展;其二要積極儲備評級行業的高端人才;其三是建立合理有效的監管模式。另一方面,對于國內評級機構自身而言,李治國認為,應當吸取三大評級機構的經驗和教訓,首先確保自身的業務能力,保持獨立性是關鍵。
“應當思考的問題是,既然我們是美國主要債權人,為何就不能借此擴大需求,壯大我國評級行業的影響力?”在李治國看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與成熟,中國未來的信用評級市場潛力巨大。
至于新型國際評級體系未來的發展方向,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關建中認為,應該由三大部分組成,即國際信用評級監管組織、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國際信用評級標準。“可以設立一個 ‘國際信用評級監管委員會’組織,由各國評級監管機構組成,而世界債權國家應當主導這個委員會。同時,制定統一的國際評級標準,推動建立一個由各國政府認可的信用評級機構組成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參與每個國家的評級業務。再由獨立的國際評級監管機構制定評級?!庇浾? 羅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