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進尚德捐贈門的泥潭,中華慈善總會現在可以說是一身污垢,但嘴巴卻依然很硬,一張一合,不斷辯解。比如,在最新的回應中聲稱收取那5萬元是合理合法的管理費,不存在所謂的“潛規則”。而此前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劉國林因“發票門”接受央視專訪時卻稱,“中華慈善總會不提取管理費。”這種公然自摑耳光的行為,如果中華慈善總會還是不覺得疼,那用一種土話來解釋,就只能是典型的“沒臉沒皮”。(據8月18日《新京報》)
當然,公眾現在想要看到的,絕不是那張虛偽的面具,而是更多真相。事實上,尚德捐贈門也是在不斷追蹤與探秘中才一步步扯下慈善光鮮面紗露丑的。而且直到現在,央視曝光的“捐贈品折價變賣,錢款去向不明”問題,慈善總會也還是回避不做回應。這意味著,對民意的敷衍與欺騙仍在繼續,只不過,對慈善總會來說,如此蒙蔽民意最后恐怕只會淪陷于越描越黑的更深泥潭。
在尚德捐贈門這場“慈善交易”之中,尚德公司與中華慈善總會可謂名利雙贏。尚德公司一邊頭頂著慈善的光環,一邊腰揣著可以免稅的發票;而慈善總會則以“暗示直接捐一點現金”方式將5萬元盡收囊中。真正受損的,卻是公共利益與慈善聲譽,一邊是國家稅收遭到變相逃避,一邊是慈善受捐方只能面對空頭支票,這種陰險交易令人情何以堪。
在郭美美將紅十字會從道德高臺上徹底掀翻之后,中華慈善總會又在名利場中嚴重坍塌,這種殘酷現實寓示著中國慈善機構正在陷于極其嚴重的公信力危機中,中國慈善事業面臨著嚴重的發展困境。如果公眾總是以懷疑的目光打量慈善機構,誰來及時打通一條路徑,將慈善之水迅速流向那些迫切需要救助的人們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公眾并不希望那些慈善機構被掀翻,但是,現實又殘酷地表明,要想重建慈善公信力,靠修修補補和遮遮掩掩恐怕是無法實現的。因為不論是此前的紅十字會,還是現在的慈善總會,都始終不能自證清白。而公益慈善事業如果離開公開透明這一起碼前提,就不可能成為像美國卡耐基基金會前主席盧塞爾說的那種“玻璃做的口袋”,也就無法獲得公眾信任,這樣一來,慈善事業也注定失去了源頭活水。
所以,徹底暴露蒙著慈善面紗的丑陋,本身就是還原慈善公信力的需要。堂堂的慈善總會,竟然淪落到以躲躲閃閃的方式偷賣發票,置公共利益與慈善倫理于不顧,也實在令人失望。更何況,到現在為止,中華慈善總會也不愿意公開道歉,不肯進一步公布真相,也沒有學習紅十字會開通捐款信息平臺的好榜樣,不知道進行自我救贖,固執地把自己放在民意對真相探求的烤架上,到最后恐怕也只能燒去所有遮蔽的外衣,露出更不堪的丑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