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改革向來難獲掌聲,但我要給杭州的公車改革鼓掌。
杭州市級機關公車改革自2009年5月啟動,至今年7月底終于完成,全市87個市級機關的公車全部上繳至公務用車服務中心。這意味著,杭州所有市管干部,不論級別高低、官職大小都不再配備公車。公車取消后的補貼,從最高每月2600元至最低每月300元不等,全市用車補貼比車改前的公車開支下降了32%。(《人民日報》8月17日)
鼓掌的原因,倒不是車改節省了公車經費,而是其改革的誠意。首先是車補標準。市局級干部每月車補2600元,有人可能認為高了,那么,不妨簡單地算一筆賬:這些市級機關的一把手,每個月的實際工作日應該會達到26天,平均每天100元左右的車補,不管上下班打車,還是貼補私家車,并無太多富余。而且,遠沒有坐公車有面子。這說明,最高2600元的車補標準,并沒有“權力自肥”之嫌,確實觸動了一些官員的特權和既得利益。
如果沒有改革的誠意,顯然做不到這一點。比如,遼陽市弓長嶺區一度進行的車改,區長一年車補竟然高達8萬元,怎么算都花不完,車改成了他們自謀福利的借口。
誠意還體現在制度設計的細節上。比如,2600元至300元的車補,所涵蓋的區域,不僅包括杭州主城區以及蕭山、余杭等邊緣城區,而且包括杭州下轄的臨安市、富陽市。也就是說,公務人員在上述這么大的區域內從事公務活動,都不再報銷交通費。再比如,車補打入市民卡,不能取現,也不能在商場、超市等地方消費,只能用于與公務交通相關事項的支出,比如乘坐公交車、出租車以及加油等。還比如,除市級機關外,杭州市在區縣層面也同時推進公車改革。這樣,上級機關取消公車后,要想到下級機關“蹭車”是不大可能了。這些制度設計嚴格而極具針對性,可謂用心良苦,從中可以看出杭州車改是想動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