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
從“絕對貧困”到“富裕的貧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快速城市化的現實需要和規劃意識、理念、政策、技術等方面的匱乏,使“規劃缺乏”和“亂規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影響 中國城市發展的主要矛盾。特別是“規劃跟著項目走”和“根據投資需要調整和修編”,給很多城市造成無法挽回的破壞與損失。新世紀以來,在積累了足夠多的經 驗教訓并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中國城市的規劃意識不斷得到強化。但受城市綜合素質和發展水平的局限,特別是在實際操作中“換得太快、操之過急”,以“換 一屆政府換一張規劃圖”和各種“雷人”規劃的頻繁出臺為代表,中國城市正迅速地由“規劃不足”走向“規劃過度”的另一個極端。
與以往“無規劃”或“缺乏規劃”的“絕對貧困”不同,當下的“規劃過度”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富裕的貧困”,由于理念太雜、數量太多和相互因 襲,表面上十分繁榮和眾多的規劃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產業同質競爭、項目重復建設、空間批量生產”為主要特征的“城市粗放發展模式”,相反卻使中國城市 陷入“恰似暴富兒,頗為用錢苦”的尷尬和困境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媒介異化”。規劃本應是“因地制宜”和“適度超前”的統一,這需要認真研究城市發展 的現有基礎和資源條件,依據世界和中國城市化進程的規律制定相關目標。但在“媒介社會”背景下,原本作為“指導城市科學發展綱領”的規劃淪為“吸引眼球” 的“城市形象炒作”或“信息社會背景下的直觀政績形態”。這是各種“雷人”規劃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在“媒介異化”中顛倒了目的和手段的關系,不 少城市規劃多半屬于“徒有其表”的“面子”工程。表現在具體的規劃中就是內容雷同和相互因襲,除了常見的主題公園、文化產業園區、市民廣場、商業一條街、 名勝風景旅游區、城市標志性建筑等,2010年以來最值得關注的是,城市規劃的內容因襲已由單體城市蔓延到城市群中。
■城市品牌
靈魂隱匿在了利益背后
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中國城市不同程度地實現了“物質建設上的最高成就”,但與此同時,有些城市在“社會人文”等方面則陷入滑坡和危機 中。在注意到城市形象、識別度等在聚集人氣、提升城市影響力的重要作用之后,很多城市開始競相追求和實施品牌戰略,以改變其“物質發達而文化簡陋”的現 狀。
為了應對這一矛盾和困境,不少城市都乞靈于“干一件文化大事”,希望以此獲得外界的關注與尊敬,從而擺脫內在的焦慮與空虛。標志性建筑是很 多城市首選的品牌戰略。但問題在于,由于心態上過于焦慮、情感上過于單純、特別是缺乏獨立的理性思考和判斷力,很多品牌戰略千篇一律地成為雇一個國外設計 師以及建一個“洋氣十足”的建筑物,以為這就可以提升或展示城市的現代化水平。對西方設計的崇拜已成中國城市的通病。但由于文化傳統、藝術觀念等方面的巨 大差異,更多的則是日益嚴重地“妖化”著中國寶貴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