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說,她是做建筑的,因為經常加班,平時和兒子接觸不多。兒子下學期就要升6年級了,英語成績不理想,需要補一下。其實,早在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她就送兒子到校外培優班培訓英語,但孩子似乎不太喜歡英語,學著學著就開始厭煩了。
這個暑假,王麗準備在家里親自輔導孩子英語,不料孩子卻和她唱反調。昨日,不愿學習英語的兒子翻臉,要取消王麗監護人的權利,和她斷絕母子關 系,還要媽媽簽字畫押。氣憤的王麗嗆兒子:“你脫光了我給買的衣服才能離開這房子,還要賠我在你身上花的錢。”兒子反駁:“你是自己愿意投資的,虧損了就 得自己承擔。”
沒辦法,王麗只好在武漢“家長100論壇”中發帖求助:“我該怎樣來輔導你的英語,我的孩子!”
記者在該論壇看到,王麗的帖子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其中,網友“下班沒事”的觀點最有代表性:“母子關系都到這個程度,還在糾結如何輔導孩子學英語,何為本,何為末?其實應該搞清為何孩子不想學英語吧。”
【對話母親】
孩子沒有長遠目標
昨日下午,記者輾轉聯系到王麗,對于兒子學習上的問題,她很無奈。
王麗說,以前在培訓班里學外語,后來總是不能及時消化,知識點漸漸跟不上,就開始厭煩英語。最近,兒子求她,不要到培訓班去學了,但孩子明年就要上初中,不補習怎么行?于是,她便抽出時間來輔導孩子。
對于兒子,王麗似乎有一肚子的怨氣:“他很懶,不愿意學習。他就是沒有學習的原動力,沒有長遠的目標,沒有理想,覺得學習是媽媽的事。”記者提 醒她說:“不要把成年人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王麗反問:“至少得有一個心儀的初中啊,他就沒有。我小時候就想考重點初中。”
【記者手記】
還孩子一個童話般的世界!
說實話,和王麗交流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又是一位患上“家長焦慮癥”的媽媽。
作為父母,希望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學校,以后能有一個好的前程,這本沒有錯。但家長卻搞錯了一件事情:好學校、好工作,這都是成年人世界里的東西,都是成年人以世俗的眼光,來衡量社會的產物。這些,本不屬于孩子,他們的大腦里,裝的應該是童話的世界,沒有負擔的生活。
關心教育的人,總結出了一個小小規律:小學的孩子,應該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初中的孩子應該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高中以后再去考慮學習文化 知識。奈何在如今的社會,這個規律被人為地顛倒:小學中學惡補文化知識,到了大學后卻不得不為生活習慣的缺位、道德信仰的缺失、身體素質的缺乏買單。
我們什么時候能夠把這顛倒的規律重新顛倒過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