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背景
從世界范圍來看,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70%的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帶,全球最發達的大都市地區、經濟圈也都分布在沿海地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沿海地區順應趨勢加速發展,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大城鎮群已成為國家的核心增長極,海峽西岸、北部灣和遼寧沿海則處于國家利益與地緣政治的敏感地區,關乎國家戰略利益,需要加快發展步伐。
遼寧沿海經濟帶位于東北亞核心區,地處環渤海地區北翼、東北經濟區的南端,兼具兩大經濟區的優勢,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出海口和對外開放的門戶,對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加快東北地區的開發開放、充實完善國家沿海戰略、提升我國參與東北亞國際合作與競爭的能力、促進國家產業結構升級都具有重要意義。
遼寧沿海經濟帶轄大連、丹東、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六市,總面積5.64萬平方公里,占遼寧省的38%,占東北三省的7%。從發展條件看,遼寧沿海地區經濟腹地廣闊,產業基礎雄厚,岸線、土地、風景旅游等資源豐富,人才優勢突出,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是近年來遼寧省和東北地區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但也面臨著產業與城鎮發展不協調、與區域和腹地互動不足、水資源緊缺、部分地區生態環境惡化、交通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為了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的科學發展,2006年9月,遼寧省開放辦和建設廳組織編制《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規劃》,規劃編制工作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共同承擔,并邀請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香港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的專家學者參加。經過深入調查和細致研究,2007年3月,項目組形成規劃初步成果,并在北京通過專家審查,2007年6月項目再次廣泛征求沿海各市、各界意見后,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規劃最終成果。
規劃技術路線
首先,針對遼寧沿海地區具備的多元區域發展動力,規劃擴大研究范圍,從不同區域尺度研究遼寧沿海的發展,實現遼寧沿海經濟帶與東北亞地區、環渤海地區、東北地區、遼中南地區的協調發展。
其次,針對遼寧沿海地區處在快速發展起步期的階段特征,規劃注重統籌與協調,重點處理好發展與保護、工業化與城鎮化、城市與鄉村、經濟與社會、率先發展與整體發展、近期發展與遠期發展的關系。
第三,針對遼寧沿海地區涉及多個城市、需要省政府統籌協調的特征,規劃突出體現省級政府的事權與責任;強調提升整體競爭力,妥善解決各市在港口建設等方面無法協調的矛盾與沖突;理順與下級政府的事權關系,在加強對戰略性地區和資源管理的同時,充分考慮地方的訴?求。
規劃內容要點
立足于區域視角,確定發展目標和職能定位
在對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趨勢、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發展、國家轉型發展要求、東北地區振興政策進行研究的基礎上,規劃確定遼寧沿海經濟帶的發展目標為“東北振興的發動機和對外開放的先導區,國家經濟增長第四極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先行區,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的示范區”,職能定位為“國家級新型產業基地,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重要的經濟組織中心,獨具特色的北方旅游勝地,環境宜人的宜居地區”。
以都市區建設為核心,組織沿海地區空間結構
規劃以大連都市區為龍頭,以營盤都市區為支撐,以錦葫都市區、丹東都市區為兩翼,以重點的城鎮組群、城鎮和重點開發區為支點,以綜合交通體系為“骨架”,形成與周邊區域協調發展的沿海經濟帶空間結構。
(1)提升大連都市區的龍頭地位,加快營盤都市區的建設,加強與遼寧中部城市群的聯系,強化沈大發展軸。
大連都市區在繼續壯大產業基礎的同時優化產業結構,做強現代服務業,提高綜合競爭能力,完善區域性交通設施,擴大輻射范圍,加強與內陸腹地的互動。營盤都市區發揮資源、區位和產業基礎優勢,吸引國內外的產業轉移,構筑現代化產業集群,形成沈大發展軸上重要的產業和人口聚集地區。推動大連、營口、盤錦與遼寧中部城市群的協作,加強與沈西工業走廊的聯系,完善區域性基礎設施,提高沈大發展軸的集聚和輻射能力。
(2)培育錦葫都市區、丹東都市區和莊河—花園口、綏中“四鎮一鄉”兩大城鎮組群,帶動兩翼發展。
錦葫都市區促進都市區內部整合,提升區域競爭力;積極拓展與京津冀和遼中南地區的科技、信息、資本、物流的溝通渠道,提升城市服務品質,促進產業持續集聚,構筑遼西地區的區域中心。丹東都市區發揮沿海、沿邊優勢,強化與東北東部地區的空間聯系,加快建設都市區物流中心;積極推進邊境經濟合作, 創新經濟合作方式,加大對朝鮮半島的開放力度, 構建東北亞經濟合作的重要區域門戶。培育莊河—花園口、綏中“四鎮一鄉”兩大城鎮組群,加強建昌、義縣、北寧、黑山、鳳城、寬甸等外圍城鎮的功能,推動區域全面發展。
(3)加強輻射通道和國際聯系通道的建設,增強區域互動。
建設東北西部鐵路通道、東北東部鐵路通道、哈大客運專線等區域性交通通道,強化沿海地區對東北內陸腹地的輻射。加強與蒙古、俄羅斯、朝鮮的國際交通聯系,增強區域互動,培育跨國城鎮走廊。
促進工業化和城鎮化互動,引導產業與城鎮合理布局
以沿海整體開放為突破,以老工業基地振興為基礎,注重創新、資本、政策的多元驅動,引導沿海地區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第一產業形成遼東半島出口創匯型、遼河平原優質基地型、遼西地區生態保護型的三大優勢產區,積極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類專業園區。第二產業以“五點” 和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等37個開發區為核心,加快產業集聚,注重與城市的銜接,將開發區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第三產業以區域中心城市為核心,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抓住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契機,以口岸經濟為突破,加快商貿物流產業的發展。
加快推進城鎮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以大連、營盤、錦葫、丹東四大都市區作為吸納人口向城鎮轉移的主要載體。加快大連、營口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強化區域服務職能,提高沿海經濟帶的綜合競爭力;培育錦州濱海、盤錦遼濱、大連長興島、花園口等新興城鎮,實現與工業區的互動發展,成為濱海地區新的增長極;加快建設縣城和一批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輻射效應明顯的重點鎮,發展一批有特色的工業園區,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分提升型、拓展型、整治型、保護型四類引導鄉集鎮和村莊發展,優化布局,提高發展水平。
促進內外銜接,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
以沈陽、大連為主,營口為輔,加強各種交通方式的銜接,構建東北亞綜合交通樞紐,完善各類交通體系,支持產業布局與空間發展。以不同等級的交通樞紐城市為核心,建立集約化運輸的城鎮客運交通體系,發揮城際快速客運交通系統的作用,推進公交化鐵路運輸,預留城際軌道交通通道,強化都市區的輻射功能以及都市區之間聯系,支持四大都市區的形成。
規劃大連、沈陽為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丹東、錦州、營口為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盤錦、葫蘆島為地區性交通樞紐城市。規劃京哈、哈大煙兩條國家級運輸通道,東北東部通道、錦州—朝陽—赤峰通道、亞歐大陸橋沈陽—丹東通道三條區域運輸通道,錦州—營口、營口—丹東、葫蘆島—凌源、錦州—阜新、營口—莊河五條地區運輸通道。
規劃建設“五主六聯”的高速公路網絡;規劃建設大連港為主、營口-盤錦港為輔、錦州-葫蘆島港和丹東港為支撐的“一主一輔多點支撐”的港口體系;規劃建設大連機場(包括周水子機場和規劃的新機場)為樞紐機場,營口、丹東和錦州機場為支線機場的“一主三支”的機場體系;規劃建設“五條區域鐵路、五條聯系鐵路、兩條客運專線、多條疏港鐵路支線”的鐵路網絡系統。
構建生態安全格局,加強海岸帶功能區劃
(1)構建生態安全格局
基于遼寧沿海經濟帶生態環境格局和城鄉發展狀況,規劃以山脈、水系為骨干,利用生態廊道串連生態源地和生態節點,構建網絡狀的生態安全格局。
生態源地包括遼西地區山林和遼東半島中部的山林,在區域生態安全格局中發揮核心作用,應嚴格控制開發建設,積極實施退耕還林,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生態公益林。
生態廊道包括林地生態廊道和河流生態廊道兩類。林地生態廊道是都市區、城鎮組群之間的緩沖地帶,包括岫巖—莊河、碧流河水庫—花園口、碧流河水庫—長興島、醫巫閭山—雙臺子河口、大青山—綏中五條,應控制開發建設,維護自然風貌,保持廊道的暢通。河流生態廊道是沿遼河、凌河、雙臺子河、鴨綠江通向內陸的生態廊道,應控制污染,保持適當的廊道寬度,在城鎮建設區要加強河道兩岸綠化建設,在農業地區要保持河道自然生態特征。
生態節點包括林地生態節點和濕地生態節點兩類。林地生態節點包括丹東生態節點(鳳凰山景區、天華山景區、五龍山景區泉等)、莊河—蓋州生態節點(赤山景區、望兒山風景區等)、義縣—北寧生態節點(森林公園、大蘆花風景區等)、大連旅順口生態節點(東雞冠山風景區、森林動物園等)和建昌—綏中生態節點,應加強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控制開發建設。濕地生態節點包括鴨綠江口和雙臺子河口濕地,應減少污染,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
(2)海岸帶保護與利用
嚴格控制海岸線的使用,保護原生海岸生態系統,保護海灘、濕地等生態敏感資源,加強對各類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和保護。重點加強遼河口、大連灣、錦州灣等近岸重點海域污染防治,將海域污染防治與沿海陸域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結合起來,開展區域防治。削減主要污染物入海排放總量,恢復污染海域的環境功能和生態指標。
規劃將遼寧海岸帶劃分為遼西海域、遼河口鄰近海域、遼東半島西部海域、遼東半島南部海域、遼東半島東部海域和長山群島海域6個重點海域,海域功能區劃分為港口、旅游、油氣、養殖、海洋保護、鹽田、濕地保護等類型。
對沿海縣(市)區和重點地區進行發展指引
規劃對沿海縣(市)區進行空間全覆蓋的規劃,并提出職能定位、重點發展地區、城鎮空間發展、區域重大基礎設施、生態與環境保護、重點發展旅游景區、與周邊地區協調、城鄉協調發展八個方面的指引。對遼寧沿海開發確定的五個重點開發區制定跨界協調、戰略資源保護、大型交通設施建設和功能結構等方面的指引。
制定空間管治措施和近期行動計劃
根據發展和管理的要求,規劃將沿海空間按政策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實施有針對性的戰略政策引導。為確保重要協調地區的有效空間管治,劃定區域性重要通道地區和跨界協調地區。遵循依法行政、有限干預、明晰事權的原則,規劃對各類政策地區提出相應的分級管治要求,以達到優化空間結構、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
為促進規劃實施,規劃提出六大行動計劃,包括區域交通外聯行動、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行動、新城鎮建設行動、人文海岸行動、水資源保障行動和能源保障行動。
規劃實施成效
2009年7月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對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完善我國沿海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遼寧沿海經濟帶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各項建設也加速推進。
產業集聚效果顯著
沿海以“五點”為代表的開發區正成為產業集聚的核心載體,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明顯。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隨著韓國STX集團、新加坡萬邦集團、中國國際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等企業入駐,船舶制造產業集群已經形成,2010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已集聚了中國五礦、富士康、中冶京誠、華能等大型企業,發展速度加快,僅2011年第1季度開工項目就達到108個。
濱海新城建設穩步推進
錦州濱海、盤錦遼濱、大連長興島、花園口等新城鎮建設穩步推進,相關規劃全面完成,建設工作有序開展。由白沙灣行政生活區、西海國際工業園與白馬綜合工業園共同構成的錦州濱海新城,目前常住人口已達15萬人。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速
丹通、丹海、莊蓋高速公路和哈大鐵路客運專線等沿規劃交通走廊的交通設施已開工建設。2009年9月,全長1443公里的遼寧濱海大道正式通車,在整合沿海經濟帶的各種資源和產業上將發揮重要作用。2010年1 —11月,大連港、營口港吞吐量分別達到2.9億噸和2.1億噸,分列我國港口的第六、第十位,大連對外、營口對內的格局初步形成。
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沿海濕地等戰略性生態資源得到了保護,盤錦蘆葦濕地面積從2005年之前的逐年減少變為之后的逐年增加,濕地面積2011年比2005年增加44平方公里,增幅達到5.6%。
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規劃》的進一步實施,遼寧必將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著力點,環渤海經濟帶的新亮點,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先行區”!
《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規劃》主要編制人員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王凱、徐澤、耿宏兵、殷廣濤、肖瑩光、李新陽、陳明、彭實鋮、李文彬、趙一新、杜恒、袁壯兵、郭春英、陳熳莎
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劉志虹、解宇、唐萬杰
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曾覺群、陳如鐵、張立鵬、趙書鑫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梁濤
北京大學:曹廣忠
英國卡迪夫大學:于立
香港大學:王緝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