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數目急劇減少官方慈善公信力急速下降 專家認為慈善應“去官化”
8月8日,網上爆出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用善款高價收購爐具牟利。盡管該基金會在當天就迅速辟謠,但看網友的評論,幾乎是一邊倒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論調。
在公眾心中本就不甚牢固的官方慈善機構形象,此刻變得更加脆弱,亟須重塑。郭美美扇了扇蝴蝶翅膀,攪亂的不只是紅十字總會,而是中國整個官方慈善的江湖。據報道,有基金會代表向紅十字基金會代表抱怨:“你們趕緊把事情解決了呀!這事兒讓我們都大受影響。”
8月初有消息稱,深圳紅十字會今年7月的社會捐款同比下降97%,而佛山的則顆粒無收。不僅紅十字會,其他官方慈善機構所收到的捐贈不同程度地都受到了影響;不僅捐贈,他們還被統稱為“官方慈善”,其聲譽被捆綁著下降;不僅是聲譽,受牽連的還有整個中國慈善的未來。
昨日,中國紅十字總會(以下簡稱紅會)捐贈信息發布平臺上,輸入“成龍”,這位大哥的捐款仍然是連續幾次的1分錢。7月31日,這個平臺如紅會所承諾那樣如期試運行。盡管在第二天,熱情而敏銳的網友們就發現了種種錯誤,但過了十天,這些難以解釋的記錄仍然固執地停留在網頁上。
平臺上線
倉促上陣能力亟須加強
除了對個人捐款數目的質疑,網友們還關注到玉樹地震兩家援建醫院造價相差高達5倍。紅會事后的解釋稱,這是因為輸入錯誤。
在基金會中心網總裁程剛看來,“紅會信息平臺上線,時間倉促,數據量大,沒錯誤才怪。”平臺上線之前,他曾經參與了紅會的專家把脈。
“紅會可能真沒作假。但披露的數據要經過處理,還要解釋。我們舉個例子。比如某大企業捐了1000萬元。這個企業會讓它下屬的地方公司參與捐獻,北京的捐300萬元,廣州的捐300萬元等。那你說這是一筆捐款嗎?公眾上網一查,怎么沒有這個企業捐的1000萬元呢?這筆錢肯定是捐了,那有沒有當時的記載?把這筆錢的情況解釋清楚?”在程剛看來,信息披露是一門科學。“首先要研究披露哪些信息,定下指標體系,其次研究信息采集,這種采集要有可持續性,第三是信息的準確性,第四是如何披露。”
而這種能力對于倉促上陣的紅會來說,顯然亟須加強。程剛所在的基金會中心網,在現在的輿論環境中顯得如此特別。他們一直在做的,恰恰是公眾要求做到的——信息公開。而他們的經歷,不妨被看作是中國慈善機構透明化的破冰之旅。
該網于去年7月8日正式上線,是由35家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立的信息披露平臺。在那之前,國內還沒有一個能集中披露各基金會信息的平臺。程剛曾描述當時的情況——全國到底有多少家基金會,即便是主管的民政部,不同部門、不同的司局,拿出來的數據都不一樣。更不用說具體的相關信息了。
索取信息
“行業自律”一走20年
“其實,行業內部對于信息披露的呼聲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有。那時,一些行業的有志之士,也是現在的老從業人員,已經意識到整個行業要自律。這個自律,沒想到一走20年了。”程剛說,在這20年中,一些老前輩一直在推動這個事情。
1998年,他們曾想做行業自律和信息披露,“想有一個大的推動,但當時條件不成熟,沒有實現。”
然后就到了2008年。“汶川地震,催生了我國公民社會的崛起。那年的捐款數額超過1000億元。這是什么概念?從改革以來,所有的捐款加起來也沒有這么多。那是中國慈善行業的一次大爆發,也引起了學者、公眾的廣泛關注,自然也推動了行業的信息透明。”這一年,慈善捐款超過千億大關,占到GDP的0.4%。
“2009年,國內慈善機構訪美,一看,人家在做的就是我們想要做的。事實上,1998年那會兒,我們也是準備參照美國的規則和辦法。十幾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基金會數量大幅增長,美方也對我們另眼相看,詳細地介紹了他們的經驗。回來后,我們就立刻開始了這項工作。”
程剛所說的工作,是將全國兩千多家基金會,包括公募和非公募的,相關的基本信息、年度工作報告、財務信息、項目信息以及項目執行機構等內容,分級收集并上線公布。
但采集并公開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通過上門、電話等方式進行,卻屢屢碰壁。
披露信息
最重要項目一片模糊
“想是想了,做就不容易了,尤其想要各方達成共識。因為信息披露會影響很多基金會組織。”
程剛說,在基金會管理方面,“政策好,實踐起來卻不一定。有時缺乏具體的操作細則和懲罰機制,這讓信息的采集和披露就難了。”
最難的一點是如何披露。“我們有幾個辦法。首先政府管理基金會,要求基金會每年在指定媒體上 披露信息。很多基金會都注冊在地方上,當地很多報紙沒人看,有的還要收費,有的報紙一個版要三五千,我們拿不起。另外,有的基金會每年都要向主管部門匯 報,問他拿信息他會說,你去找主管部門要。以前,全國只有兩三家民政局在網站上公開基金會信息。后來,我們不斷推動省一級民政局拿到基金會信息后進行披 露,效果很好。現在全國包括廣東省在內有10個省級民政部門都會公開相關信息。”
第二個渠道是通過基金會。“基金會報給主管部門的信息,有的很籠統,很模糊。你說那些財務數 據、報表,有幾個人能看懂?公眾關心的是什么?為什么紅十字會披露信息后大家還是不依不饒?大家關心的是捐的錢用到哪里?效果怎么樣?所以,項目信息很重 要。這個項目花了多少錢,誰在做,做到什么程度,效果怎么樣……恰恰這么重要的信息,披露制度還不完善。”
與紅會面臨的巨大輿論壓力不同,那時基金會的透明行動“沒有人逼著我們去做”。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亦是發起機構之一。
骨牌效應
不信任態度波及基金會
8月9日,在回應了紅會新爆出的公車丑聞之后,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政策法規處處長丁碩更新了一條微博:“這次是徹底受傷害了,暫停發聲。”不論真相如何,事實是,紅會每條更新的微博以及每次回應,都只會招來網友更多質疑和反對。
而網友的這種不信任顯然已經波及其他官方慈善機構。8月8日網友爆料,這次被卷入的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婦基會),被曝“溫暖工程基金只為小兵張嘎賣爐子”。當天下午,婦基會對本報記者做出回應,稱帖子中的經費預算是虛構的;關于使用社會捐贈購置采暖爐具的問題,不涉及使用救災資金。
婦基會難以與有官方撥款的紅會相比。程剛說,婦基會是基金會體制,不回應可能就緩不過勁兒來了。
讓很多行業人士頭疼的一點是,在公眾的心里,紅會、基金會、慈善會統統都是官方慈善機構。而 程剛告訴記者,國內慈善領域實際上有三個系統。一個是紅十字會系統,是官方機構,他們的工作人員都是公務員性質;一個是慈善會系統,是社團,不受基金會管 理條例約束;一個是基金會系統。“人們一說慈善,就容易把這三個系統混在一起談。”
“慈善應該回歸民間,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慈善就不要做了。我認為,紅會的官方性質是癥結所在。這個事情還沒有完全解決,還有隱患沒解決。做慈善,還是應該去官化。即使在基金會系統里,也有一些基金會有官方背景。將來,我想慈善還是會回歸民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