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誠信半年報:行動起來,拯救誠信
時間:2011-08-05 09:19:21
來源:光明日報
本報北京8月4日電(記者王斯敏、甄澄)近期以來,一些誠信缺失的事件接連發生,受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應該怎樣認識此類事件的特征、成因、危害,又該為弘揚誠信正氣做哪些探索和努力?為解答這些關涉發展大局的問題,本報今天在6版、7版推出“2011·中國誠信半年報”,對2011年上半年的誠信美談與失信丑聞進行回顧,并邀請專家分析原因、提出對策。
根據半年報內容可以看出,誠信美德今天依然是人心所向,遵信守諾的人物與事件并不鮮見,但誠信缺失也正侵入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個體誠信度與社會公信力均令人擔憂。這已經對中國經濟發展、人民幸福形成挑戰。為此,我們必須正視現狀,采取切實措施,通過政府、社會、個人的共同努力,建立強有力的監督約束機制,提升失信行為的代價,弘揚傳統誠信美德,重筑社會誠信基石。
A 概 述
中國歷來是個注重誠信的國度,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傳統道德規約著人們的內心,也貫穿于社會生活各個層面。即便在今天,我們也總能聽到許多關于遵信守諾的美談。
然而近年來,一些誠信缺失的事件沖擊了國人的心理防線。比如,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達芬奇家居”風波、“火鍋油回收”內幕……我們面臨著“失信之痛”。人們不禁要問:處在轉型期陣痛中的中國,到底如何才能走出誠信困局?失信給整個社會帶來的代價會有多大?怎樣才能重鑄社會誠信基石?
與此同時,我們也高興地看到,上半年,也出現了一系列彰顯誠信之美的事件,給人們帶來溫暖,留下啟迪。
從“失信”走入“誠信”,是一項關涉各界的系統工程,政府、社會、個人,責無旁貸。我們已沒有時間唏噓觀望。行動起來,拯救誠信,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為此,本報特對2011年上半年的誠信美談與失信案件做一輪廓式的回眸,并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形成了這份半年報。
B 事 件 誠信·堅守
“信義叔侄”
2011年1月17日,央視報道了湖北“信義叔侄”的事跡。2010年末,王余前、王怡才叔侄倆前往咸寧工地給農民工送工錢,遇車禍身亡。家人決定替叔侄倆給工人發齊工資。他們四處舉債,并將社會捐款全部拿出,終于將20多位農民工的工資共計35.2萬元全部結清。
百度搜索條數:
約123000個
“永遠的約定”
2011年4月1日,光明日報報道,1996年河北農業大學果樹93(01)班學生李寶元病逝,全班同學口頭約定:“寶元的父母咱們得管?!笔迥陙?,他們堅守約定,年年資助李寶元的父母。報道刊出后,全國各地區發起了向河北農大優秀畢業生群體學習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