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000人擁有一所示范性幼兒園,每15平方公里布局一所三甲綜合性醫院,500米出行半徑內有一片城市綠地或濕地,1公里出行半徑內有一個城市公園或城市廣場,5公里出行半徑內有一座森林公園或大型休閑公園,森林覆蓋率達到55%以上,通村公路硬化率達到100%,農村垃圾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這就是昨日召開的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工作會議描繪的三年后先導區的美好生活。
城市新中心,拓展城市建成區40平方公里
繼續推進濱江金融商務區、梅溪湖國際服務區、洋湖總部經濟區、岳麓山大學城區、麓谷科技新區的建設,全面實施坪塘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和望城濱水新區的開發,并且適時啟動雷鋒湖綜合服務區的規劃和建設,力爭完成重大項目200個以上,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00億元,拓展城市建成區40平方公里。
加快建設綜合交通樞紐中心、文化藝術中心、科技研發中心、現代金融中心、區域商務中心等五大戰略工程,完成投資80億元。
同時,將打造6條品質一流的城市主軸,加快建設水電氣訊、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力爭供水能力達到160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40萬噸/日,供電負荷420萬KW,天然氣入戶率達到100%。加快建設學校、醫院、體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力爭每2萬人擁有一所示范性中學、每1萬人擁有一所示范性小學、每2000人擁有一所示范性幼兒園、每15平方公里布局一所三甲綜合性醫院和一個綜合性文體活動場所。
區域競爭力, 建成中部重要區域性消費中心
重點建設長沙高新區、寧鄉經開區(金洲新區)、望城經開區、岳麓科技產業園等四大產業園區,形成湘江經濟帶的龍頭、“3+5”城市群產業發展的引擎。
以建設大河西人才創業示范區為抓手,以梅溪湖國際科技創新研發中心為載體,努力打造自主研發平臺、成果轉化平臺、人才創業平臺,引進高科技人才超過2000人、“兩院”院士30人,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15個、博士后工作站20個、企業技術中心25個,建立專業孵化器10個以上、綜合孵化器10個左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0%,將先導區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地,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實現2000億元。
同時改造傳統優勢產業。力爭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達到60%以上,使先導區成為中部地區重要的區域性消費中心和高端旅游目的地。
“兩型”新風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12平方米
未來三年,將全面完成坪塘老工業基地產業退出和生態修復,全面關閉“五小企業”和非煤礦山、粘土磚廠,落后產能、落后工藝和落后設備淘汰率達到100%。
加快推進城市、農田、森林、流域、濕地五大生態系統建設,實現0.5公里出行半徑內有一片城市綠地或濕地、1公里出行半徑內有一個城市公園或城市廣場,5公里出行半徑內有一座森林公園或大型休閑公園,中心城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過12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55%以上。加快對靳江河、龍王港、溈水河等“八大水系”的環境治污、截污治污,全面建成沿江沿河沿湖生態經濟走廊。
另外,要實施循環經濟工程。進一步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力爭三年節能降耗20%,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0%。
城鄉一體化,三個示范鎮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小康
重點推進“四大工程”、建設三個示范鎮和五個示范村,通村公路硬化率達到100%,農村垃圾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安全飲水率達到100%,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電氣化;大力推進蓮花鎮、白箬鋪鎮、夏鐸鋪鎮等三個特色示范鎮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繼續抓好關山、光明、立馬、金峙、桐木等五個新農村示范村建設。
創新體制機制,建成全國經濟環境最優試驗區
首先要建立健全促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體制機制。以綠色增長、低碳發展為導向,實施激勵資源節約保護環境的經濟政策,健全資源環境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和環保自治機制,推進節能環保的市場化、法制化和社會化。并且加快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體制機制。
同時,認真研究破除二元結構的政策和策略,突破城鄉分割的關鍵瓶頸,推進農村人口市民化進程,強化城鄉建設對接,逐步破除城鄉人口、產業資源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構建城鄉一元體制,形成城鄉一體化格局。著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把先導區建設成為全國經濟環境最優的試驗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