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言獻策:珠三角應啟動三大改革
如果2600萬外來務工人員成了“廣東人”、如果農民工可以融入城市化進程 6月25日,廣東惠州,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廣東體制改革研究會等的專家,試圖給出這些“如果”的答案。 在這次“《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與體制創新專題研討會”上,專家們建議珠三角下一輪發展必須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等三大領域改革。 “三大改革”是下一輪發展動力 因為戶籍問題,每年春運廣州火車站成了全國最繁忙的火車站之一。同樣因為戶籍問題,打工者子女不能在廣州讀書,技術工人流失嚴重,珠三角也頻遭“工人荒”。 珠三角人口戶籍管理成了發展的壁壘,如何攻克這些“堡壘”?珠三角經濟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外來勞動力,而這批勞動力能否在珠三角新一輪發展中繼續留下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研究員劉守英認為,外來工既是生產人口也是消費人口,因此珠三角各市在下一輪的城市化進程中,要正確對待外來人口。“因為下一輪珠三角發展的動力是繼續靠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深化人口管理制度改革來保證整個珠三角的現代化進程。”劉守英強調說。 珠三角要為下一輪中長期發展作謀劃,首先要準確認識和客觀分析推動其上一輪發展的主要因素。那么推動珠三角經濟高速發展的因素是什么?劉守英認為,體制的優勢、低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和靈活的土地制度是珠三角率先實現經濟高速發展的“發動機”。但是,如今這些優勢不是被減弱就是遇到了瓶頸,使得珠三角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比重不相匹配。 劉守英表示,在下一輪發展中,珠三角首先要做的就是給新興經濟增長極“上戶口”,對經濟日益發展壯大起來的鄉鎮,可考慮賦予其城市功能和城市管理能力。珠三角地區在土地制度改革中,應該繼續讓農民分享土地城市化以后的級差收益。 行政管理體制是突破口 對于珠三角改革的必要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認為,根據改革開放30年來的經驗,每當形成改革共識,下決心推進改革,經濟都會快速發展,甚至出現過熱。如果不改革,光靠4萬億投資,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將有可能呈“W”形,直到形成改革共識之后才會出現真正的反彈。 為了推進改革進程,魏加寧建議恢復體改委。他認為,目前,改革的調門很高,但是落實起來往往沒有著落,就連一個醫療衛生改革還得黨中央親自出面,原因就在于改革缺少“抓手”,沒了利益超脫的體改委。 其實,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尤為必要。珠三角由九個地級市組成,都有自己的地方利益,因而需要更多配套的行動方案對《綱要》加以支持、補充和完善,以解決珠三角一體化對接中遇到的社會管理無序化和內耗問題。因此,推進、深化珠三角行政、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那么,如何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廣東體改研究會會長黃挺表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當前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應該在有條件的地區撤銷市管縣體制,率先實行省直管縣改革。要調整上下關系,向下放權,加快縣(區)鎮發展。擴權強區壯鎮,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加大自主權。 珠三角統籌城鄉發展如何改革?廣東省社科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以惠州為例提出自己的看法,“《綱要》賦予惠州統籌城鄉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的使命,我們應該如何先行先試,闖出一條新路?”城鄉差距不斷擴大固然是由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級政府部門效率不同造成的,但更是由權力配置資源造成的。“有權的地方富,沒權的地方窮。哪里基礎設施最薄弱?沒有權力的農村最薄弱。”丁力說,“政府不要去配置資源。政府配置資源,即權力配置資源,財富肯定向權力集中,這必然會激化社會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