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省委全會作出決議,要求領導干部樹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不搞“政績工程”,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多干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扎扎實實為百姓謀利益。
這番告誡可謂切中時弊。為官一任,宏圖一展,大干快上,多出成績,堪稱時下官場之“時尚”,為許多官員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卻是要求官員祛除浮躁,不圖虛名,默默無聞,長期耕耘,扎實做事。
胡錦濤總書記在為2009年第一期《求是》雜志撰寫的文章《努力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到新水平》中指出,“一些黨員、干部在發展觀念上存在重‘顯績’輕‘潛績’、重當前輕長遠、見物不見人、甚至制造虛假政績等問題。”總書記直言“顯績”與“潛績”可謂一針見血。筆者認為,廣東省委要求“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就是強調干部要重“潛績”輕“顯績”。
顧名思義,“顯績”就是已經顯示出來的成績,對一個地方和領導干部而言就是政績;“潛績”則是尚未顯露出來的潛在的成績。“顯績”看得見、摸得著,能充分展示在任班子或領導的業績;“潛績”則是正在做尚未完成的業績。或許在任領導做了很多工作,但因種種原因短時間內難有結果,或只是一個雛形,政績的最終顯現要等到若干年后。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領導干部總希望任期內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百姓福祉留下一點值得夸口的成績,這本沒有錯。但問題是,在少數地方和一些領導干部中,“顯績”變成了急功近利的政績,背離科學發展觀和群眾意愿,搞政績“大躍進”。譬如為了追求GDP“顯績”,大干快上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為追求地方形象“顯績”,蓋豪華辦公樓、搞好看不中用的大廣場、大草坪、亮化工程等。還有違背科學和自然規律以及質量要求,“孵化”出一批“豆腐渣工程”。這樣的“顯績”顯然與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
一些領導干部為何青睞于急功近利的“顯績”?根源在于思想作風務虛不務實和錯誤的政績觀作祟。“顯績”是“速成”政績,時間短、出力小、見效快,能快速顯示官員成績,還能成為烏紗帽晉升的籌碼。“潛績”則是深藏閨房的“大家閨秀”,千呼萬喚不出來,上級看不到,屬于“無用功”,難以展示官員“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