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水平滯后成“巨大瓶頸”
“莫讓城市化拖了現代化的后腿。”牛文元話語不多,卻字字珠璣,代表了很多專家的心聲。
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牛文元,是我國著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專家。今年,他把提案的重點放在城市化問題上。
大城市不大,中城市不活,小城市不強,小城鎮不優……城市化面臨的嚴峻現實使牛文元不得不反思:我國城市化戰略50多年來走了一條彎路。改革開放后,城市化發展較快。即使是這樣,也仍然未把城市看成一個體系,當時提出的戰略是“小城鎮,大戰略”,嚴格控制大城市,適度發展中等城市,大力發展小城市。“這不太合理。”牛文元委員說,人力、技術、市場等要素必須合理配置,不重視城市發展質量,不上規模,我國城市化就要受到制約。目前,我國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在全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過低。我國城市化率僅為30%多,與低收入國家相近,比中等收入國家低30個百分點。城市化發展水平滯后已經成為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瓶頸”,成為快速提高國家競爭力的“巨大瓶頸”,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新一輪財富聚集的“巨大瓶頸”。調整行政區劃勢在必行
龐巨豐和牛文元,一個是石油工業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一個是可持續發展研究專家。專業不同,領域各異,然而這兩位全國政協委員卻對城市化問題有同樣的看法。正在此間舉行的政協大會上,他們呼吁:我國城市化的客觀發展,已對現有行政區劃提出嚴峻挑戰,適當調整,使行政上的“版圖”和經濟上的“版圖”吻合,將為城市群的崛起,從而帶動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奠定基礎。
龐巨豐來自陜西西安。西安、咸陽兩市僅距36公里,但人為的條塊分割嚴重阻礙了兩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雖然陜西省政府推行西安和咸陽經濟一體化,但卻遭遇行政區劃這一巨大“壁壘”,產業調整及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等資源很難合理配置。
龐巨豐說:“當前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下,打破行政區劃分割,實現共同發展,已成為共識。因此,適當調整行政區劃勢在必行。”大力發展城市群降低發展成本
以牛文元委員為首席專家的課題組,在對城市化進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唐這三個大城市區(群)將成為我國城市化三大“亮點”,中國經濟將越來越向各個大城市區,特別是這三個城市群集聚。“研究表明,城市經濟實力越強,城市規模越大,城市財富集聚越高,城市發展成本就越低。”
牛文元勾勒出了一幅城市化發展的遠景:第一是發展三大城市群,第二是發展沿邊、沿江、沿線等七大城市帶,第三是發展中心城市,三個層次將共同構筑我國城市發展的“制高點”。“這些制高點成熟和完備后,將占有全國人口的50%、GDP的80%、工業總產值的90%、進出口總額的95%,城市化這一發展瓶頸將大大緩解。”新聞鏈接現代化要求農民年均進城千萬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日前指出,在2050年之前,我國的城市化率必須從現在的30%多提高到70%以上,這就意味著只有年均增加一個百分點的城市化率,才能達到現代化的要求。換句話說,就是每年要有1000萬以上的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
“城市化必須支付成本”,全國政協委員牛文元預測,到2050年,我國城市人口總量將達到10億到11億人左右。而每進入城市一個人,需要個人支付成本1.45萬元,公共支付成本1.05萬元。總之,一個農民“進城”,變成城市居民,平均需要支付社會總成本2.5萬元。“成本很大,但非走不可。這是通往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經‘康橋’。”牛文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