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地處西南內陸的重慶,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經濟保持了高速發展,百姓幸福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發展之變源于理念之變。重慶人深刻地認識到,“蛋糕”分得不公平,做“蛋糕”的人就沒有積極性,這“蛋糕”就總也做不大。一定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社會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蛋糕”分得公平合理,這樣,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中低收入的老百姓,就會有一往無前的積極性。
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重慶著力改善民生,縮小三個差距,正在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的嶄新道路。
“30年前,改革開放從深圳發端,速度和效率一直成為中國追求的目標。30年后,地處西南部的重慶,繼續接棒加力改革開放。”香港資深媒體人 紀碩鳴曾撰文指出,重慶不僅有速度,同時注重溫度,關愛民生。這一獨特的經濟社會互動發展的現象,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良好體現,也是新時期轉變發展方 式的最佳詮釋。
正如紀碩鳴說的那樣,走民生導向發展之路已成為近年來重慶最重要的施政理念。
市委書記薄熙來指出,重慶在“十二五”期間,要從調整收入分配入手來縮小貧富差距,通過調整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就真正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踐行了“三個代表”。如果貧富、城鄉、區域三個差距不解決,特別是出現兩極分化,那就僅僅能體現“一個代表”,即僅“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而代表不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代表不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兩極分化可不是先進文化!
從把降低“基尼系數”寫入“十二五”規劃,再到公租房建設、戶籍制度改革,重慶正演繹一幕別開生面的民生大戲。
降低“基尼系數”寫入政府規劃
縮小收入差距,歷來是塊難啃的骨頭。然而,重慶市卻率先將降低衡量社會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寫入“十二五”規劃,作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標。按照規劃,未來五年,重慶的“基尼系數”將由0.42降至0.35。
“縮小貧富差距不是‘劫富濟貧’,而是要通過政府之手切實改善民生。重慶市降低‘基尼系數’的重點是縮小個人收入差距,使低收入人群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人群持續擴大,‘貧者扶助’與‘富者約束’同步推進。”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說。
近年來,重慶實施積極的民生財政政策,惠民投入前所未有。“民生十條”,3000字3000億,真金白銀投入。
城鄉學生娃免了學雜費,上學無憂;城鄉有了合作醫療,看病不愁;低保無房戶搬新房,住得舒心;農民腰包鼓起來,生活開心。開縣鐵橋鎮的農民王易成數著手里的退休養老金,臉上樂開了花:“這比養個親兒子還好,每個月都能按時領錢———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財政資金投入民生方面,重慶從“十五”末的226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850億元,翻了近兩番,并建立健全了一套每年民生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50%以上的投入機制,其強度之大、數額之多,是歷史上沒有過的。
重慶財政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多項舉措走在了全國前列。比如,在過去的五年中,重慶拿出19.7億元,在全國率先償還“普九”債務;每年拿出32 億元,率先在全國兌現義務教育階段30.8萬教師績效工資政策;拿出10.4億元,率先在全國將關破企業退休人員、國企“雙解”人員、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納 入醫保;拿出2.4億元,推進交巡警平臺建設;拿出12.2億元,加強校園安保;拿出1.8億元,建立中小學在校留守兒童營養計劃獎補機制。
更令人稱奇的是,如此大規模的民生投入,卻沒有讓重慶“囊中羞澀”。薄熙來曾算過一筆“大賬”:近兩年,市和區縣兩級財政50%以上用于民生,政府不僅沒有破產,“錢袋子”反而越來越鼓,2010年財政收入增加了53%,各項事業都蒸蒸日上,良性發展。
對于重慶通過改善民生來縮小收入差距的探索,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傳利教授認為,這實際上是回答了“做蛋糕”與“分蛋糕”之間關系的問題。傳統的思路是,先發展經濟掙錢,有了錢再改善民生。重慶的實踐證明,先把蛋糕分好,縮小收入差距,經濟發展的動力會更加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