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4日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召開的第37期城市化研討會上,華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彭祥林做主題發言時從產業競爭力方面談了自己的體會。他認為高質量城市化離不開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以下是彭祥林總經理的主題發言:
非常城市化委員會今天召集這期研討會,看到“從《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看我國城市化高質量發展”這個題目,我覺得這個題目很大,因為,我本人主要是做微觀的,我主要從產業競爭力方面談一些我的體會。
因為我是學工科的,技術出身,學的是自動化專業,最早我一直是搞技術開發及技術管理,這個是我本人的基礎。
后來到北大馬院學習研究政治經濟學,賴文鑫副主任是我老師的老師,為什么我會去學習研究政治經濟學,我最開始是在航空部的研究所,后來在技術公司,我們是研究所的這種技術研發思維,所以公司發展的不溫不火,后來覺得沒什么太大意思,看我身邊的朋友有很多也是這種狀態,我覺得應該學習政治經濟學方面的一些東西,希望能有所改變。前幾年很幸運我遇到了賴老師,學到了很多東西,后來又跟著一個產業化專家學習產業化及產業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受益匪淺。這幾年我們就在研究如何產業化落地的實踐。
從城市化高質量發展角度來看,我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是城市化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到目前這個階段,我覺得產業更新或者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是我們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向。產業競爭力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技術的先進性。
我一直關注的有幾個產業方向,一個是能源以及節能環保,還有一個是農業,一直在不斷學習和跟蹤。
因為從技術角度來講,如果能夠大力提升技術的先進性,比如講劃時代的新科技——我們也叫黑科技,這種黑科技出現的時候,它實際上對生產力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像我們現在接觸的有幾個技術就是這樣,具備這種黑科技的潛力,我可以簡單的給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個是新能源方向的技術,它這個和我們現在講的新能源,比如光伏或者是風電不同,它是什么呢?它是利用各種固廢,比如煤矸石、礦渣、脫硫石膏、甚至危險廢棄物比如堿渣、酸渣等等一二十種工業廢棄物,然后以一定比例組合,再加入激發劑以后變成新能源,這種新能源有15000大卡的熱值,可以與煤摻燒,而且在燃燒的過程中不釋放二氧化碳,而是產生氧氣,這又能達到減排二氧化碳的作用,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突破性的技術。這個技術解決了把城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變成資源化產品,而且變成了高效的、高熱值的這種能源。我們知道一般的電廠用的煤,一般是采用5000或5500大卡的煤,每年國內的原煤用量達到將近100億噸,用量非常大。前面我們說的這個新能源如果和煤進行摻燒,將會有巨大的用量,而且會大幅降低化石能源的比例。而且它的成本低于120元/噸,具有非常大的經濟效益。
第二能源方面的技術是低成本制氫。它是用甲醇與水按1:1進行混合,然后加上催化劑以后,直接就可以產生氫氣,氫氣的生產成本需3元/公斤。那么現在我們市場上的電解水制氫的話,國內的最好技術成本至少在16元/公斤以上。而且這個技術解決了氫氣的儲存、運輸問題。氫能是國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綠色能源發展方向,該技術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這一類的新技術出現,可能會部分改變我們國家的能源結構,對于解決我們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是一個有益的補充。
第三個技術叫中微子發電。目前在國外處于試驗階段,屬于新能源的技術,如果這個技術實現了商業化,將直接顛覆整個能源行業。這個技術與光伏發電類似,光伏發電的原理是光電效應,中微子發電是中微子產生電的效應。光伏發電現在最好的轉化率,大約為25%左右,現有的光電轉化率理論值33%左右,砷化鎵可做到40%以上。
中微子是宇宙射線之一,非常難以檢測,1956年第一次在實驗室檢測到,宇宙中存在大量中微子,我們每個人每一秒鐘都會有很多中微子穿過,但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這個技術就是中微子照射到特殊材料上面以后,與光伏板一樣,產生電流,形成了電能,這種材料可以多層疊加,理論上可以達到5kw/m2的發電功率,而且不管白天還是晚上,不管在室內還是室外,不受任何影響,相當于每平方米每小時可產生5度電,每天達120度電。一般家庭,一個月用電量也就200~300度,也就是說只需0.1m2的發電板就能滿足一個家庭的用電需求。
前面是我接觸的幾個新能源方面的一些技術。我還接觸了一些農業產業方面的技術,我一個大姐,她們目前在做非轉基因種子研發。這里劉主任是專家了,我在這里可能有點班門弄斧!大姐她們過去是國家農墾系統的,保留了國內大多數主糧非轉基因種子庫,現在主要做遠源雜交的種子開發技術,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是主糧方面的,包括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高粱這些品種,這些是他們主要研究的方向。
她們做的玉米品種,第一個是產量比轉基因的還高,第二個它的品質高,第三耐瘠薄、鹽堿、抗旱。它品質高在哪?就是它的玉米籽粒的蛋白質能夠達到大概9%~11%,同時它的秸稈的蛋白質含量也能做到8%左右。那么也就意味著整株玉米都可以作為糧食。普通傳統的玉米,大概它的籽粒的蛋白質含量也就只有8%左右。
他們還研發一種玉米面粉。比小麥的面粉好吃的多,這個我親自吃過,而且能做成各種各樣的面食,就是小麥面粉能做的這種所有的食品,通過水解發酵生產,生產出的面粉吃后不會產生那種燒心的感覺。
而且這種玉米的秸稈里面的含糖量高,使用秸稈生產生物乙醇,而且秸稈產量還高,1畝地大概能產生干物質1.5噸左右,普通的玉米的秸稈干物質大概也就不到1噸。從玉米種植到深加工,這就是剛才講的一、二、三產融合的問題。深加工第一個方面是食品的深加工,第二個方面可以做能源,還有其他高附加值的產品。玉米秸稈加工成生物乙醇,5噸玉米秸稈干物質,就能生產出1噸乙醇,乙醇的生產成本比甘蔗的還要低,這就是生物質能源,可再生能源,做到替代部分化石能源。
比如還有大豆,傳統的大豆產量只有100~150公斤左右,蛋白質含量40%多點。她們研發的一種大豆,產量能達到每畝平均500到700公斤,蛋白質含量達58%,而且富含葡萄糖,用這種大豆做出來的豆漿,不用放蔗糖,它本身就是甜的。
還有水稻,畝產一季達到2000斤,而且蛋白質含量高達16.2%,高于雞蛋的蛋白質含量。
所以像這一類的技術,如果我們能夠把它進行產業化推廣的話,就對整個社會經濟有一個非常大的提升。
從城市化高質量發展的角度來講,上述的這些技術是有非常大價值的,但是如何去做產業化?這幾年一直在摸索。前幾年賴主任引薦了孫院長,他是搞產業化研究的,主要是研究大的產業規劃,我跟著他一起學習和研究,他的體系規劃非常龐大,從我個人的角度考慮,做起來操作難度非常大,我這幾年就一直在研究怎么能實現和落地,不管什么技術,如果不能將其進行產業化,他的價值都是發揮不出來的。這幾年我接觸了幾個不同的產業方向,去琢磨產業化的問題,我發現產業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一個過程。
后來發現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金融的問題,當然還有管理和執行團隊的問題。沒有資金的支撐,產業化也就無從談起。因為國家央企或國有企業獲取資金和相關資源相對容易,而對于民營企業來講難度太大。所以民營企業發展相對來講就困難得多。而民營企業相對來講活力和創新能力較強,如何把不同的優勢進行結合,這涉及到制度和體系的設計方面。現在探索的混合所有制形式其實就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城市化高質量發展中的產業競爭力方向,涉及到多個方面,包括城市的產業規劃、高質量人才的吸引、技術的提升、政策的制定等等方面。我主要從技術的角度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就講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