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
時間:2022-03-07 18:07:33
來源:城市化網
據新華社3月5日報道,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查《關于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如下:
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我國發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常態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全鏈條精準防控“動態清零”,保持全球疫情防控優勢地位。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經濟基本盤進一步鞏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強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做好保供穩價工作,加大助企紓困力度,實現了較高增長和較低通脹的優化組合,經濟保持較好發展態勢。
——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韌性持續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我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12位,全產業鏈優勢與國內外需求有效銜接。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國內大循環加快暢通。著力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充分激發國內需求潛力,消費和投資穩定恢復,供需循環進一步暢通。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深入實施,脫貧地區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
——有效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區域經濟布局調整優化。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區域特色,著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地區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市場主體信心和活力不斷增強。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把改革推向深入,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更加精準地出臺改革方案,各項改革舉措加快落地見效。
——多措并舉穩定外貿外資,對外開放范圍、領域和層次持續拓展。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39.1萬億元,增長21.4%,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735億美元,增長20.2%,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1136億美元,增長3.2%。
——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綠色轉型步伐穩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污染防治成果鞏固拓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不斷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社會保障網進一步織密織牢。
總的來看,2021年經濟增長、就業、居民消費價格、國際收支等預期目標較好完成,科技創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社會保障等領域指標持續改善,糧食能源生產穩步增長,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良好。事非經過不知難。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奮力完成改革發展艱巨任務,順利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邁出了堅實一步。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艱苦奮斗的結果。
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明顯增多。從國際形勢看,全球疫情仍在持續,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從國內形勢看,經濟發展面臨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局部疫情時有發生,新的經濟下行壓力凸顯,一些領域風險可能加快暴露,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難度明顯加大。
我們既要正視困難,也要堅定信心。盡管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但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匯聚強大精神力量,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持續彰顯,綜合國力穩步增強和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潛力形成堅強支撐,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激發市場活力,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培育強大動力,特別是億萬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創業創新的巨大潛能、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還積累了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政策取向
2022年將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一)總體要求。
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二)主要預期目標。
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
——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進出口促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三)主要宏觀政策取向。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重在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各方面要圍繞貫徹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細化實化具體舉措。加強多元目標統籌,做好各項政策協調銜接,進一步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及時動用儲備政策工具,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加強經濟監測預警和政策預研儲備,對苗頭性趨勢性問題早發現早處置,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精準調控、相機調控,增強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制定風險防范預案,提高政策執行效能,推出更多有利于提振有效需求、加強供給保障、穩定市場預期的實招硬招,努力以工作的確定性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提振各方面對我國發展的信心,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2022年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比2021年有所下調,既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又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更為復雜局面預留充足空間。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就業優先政策要提質加力。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就業影響評估機制,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大力拓寬就業渠道,注重通過穩市場主體來穩就業,增強創業帶動就業作用。
同時,統籌高效做好煤電油氣運調節。充分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壓實地方政府、部門、企業責任,堅持先立后破、民生優先,確保能源安全供應。
三、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任務
2022年,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突出重點、把握關鍵,著力做好十方面工作。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有效擴大國內需求。優化宏觀政策組合,找準政策著力點,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釋放內需潛力,激發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暢通國內大循環,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堅實基礎。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激發發展內生動力。突出增強發展動力、加快制度建設、促進共建共享、實現安全穩定,持續深化改革攻堅。
——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靠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壯大新動能。
——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實落細鄉村振興各項舉措。著力保障糧食安全,壓茬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扎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擴大高水平開放,推動外資外貿平穩發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持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相結合,全面提升開放平臺能級,培育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
——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切實維護經濟安全。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加強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圍繞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辦好民生實事。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主要目標和實踐途徑,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