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現場直擊:媒體發問《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
時間:2021-09-28 13:12:37  來源:城市化網 
  9月2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新聞發布會上,國內外新聞媒體的記者針對各自所關注的話題一一提問。出席新聞發布會的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劉煥鑫,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等介紹了白皮書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關鍵詞:城市病、城鎮化空間布局與特大城市開發強度

  記者提問:中國的一線城市發展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比如在養老、社會保障等方面,一線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重點是什么?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改革開放以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及其他超大特大城市經濟大幅增長、人口顯著增加、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對外開放的重要樞紐和國家治理的重要支撐,也日益成為人民安居樂業、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間載體。同時,這些城市也存在交通擁堵、房價高企、發展受限等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城市病”。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前進中的困難、成長中的煩惱。至于在養老社保方面,一線城市總體水平并不差,幾個一線城市人均期望壽命都在80歲以上,名列各類城市前茅。需要改進的是控制成本、改善服務。“十四五”規劃《綱要》對于完善城鎮化空間布局,優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等進行了規劃部署,有以下幾點。

  一是促進超大特大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要統籌兼顧經濟、生活、生態、安全等多元需要,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轉變開發建設方式,加強城市治理風險防控。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深入把握城市發展規律,統籌發展和安全,切實推動城市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更加注重民生,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同時,進一步強化超大特大城市的中心輻射作用,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更好帶動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二是合理降低超大特大城市開發強度和人口密度。要科學規劃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序疏解中心城區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專業市場等功能和設施以及過度集中的公共資源,加強城市治理中的風險防控。比如,北京將立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定位,建設和諧、宜居、美麗的大國首都。同時,以非首都功能疏解為著力點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加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監測和聯防聯控,發揮北京科技創新優勢帶動津冀傳統行業改造升級,提升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三是優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核心競爭力。增強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率先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提升綜合能級與國際競爭力。比如,上海將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發揮在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帶動作用,以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大功能”為引領,不斷推動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五個中心”能級躍升,為長三角高質量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服務,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又如,深圳將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為引領,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推進前海、河套等粵港重大合作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方面先行先試,充分發揮深圳在大灣區建設中核心引擎作用,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加快發展。廣州也要發揮在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完善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等。

  關鍵詞:鄉村振興

  記者提問:我們經常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勝利后,現在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請問從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這些年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步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方面,有哪些考慮和安排?

  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劉煥鑫:感謝記者朋友對農業農村農民的關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的重大部署,經過近四年的努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取得重要成果。一是糧食生產連年豐收。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歷史性的“十七連豐”。今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夏糧、早稻雙雙增產,秋糧增產趨勢明顯,奪取全年糧食豐收有良好的基礎,生豬產能已全面恢復,14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二是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累計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4年負增長,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提高到2.4:1,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三是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解決了農村絕對貧困問題。今年建立了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認定的500多萬易返貧致貧人口進行精準幫扶、動態清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四是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動力電、硬化路、4G網基本實現村村通,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8%,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大病保險制度。今年又制定了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力爭“十四五”時期鄉村面貌再有新的變化。五是鄉村治理效能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加強,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逐步建立,積分制、清單制、數字賦能等治理方式在各地創新發展,移風易俗持續推進,文明鄉風加快培育。

  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穩定發展,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幸福安康,生動體現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特別是農業農村仍是薄弱環節,是短板和弱項。近年來,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但目前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任務十分艱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將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不斷優化政策供給,拓展增收渠道,擴大農村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促進農民收入再上新臺階,讓億萬農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趕上來、不掉隊。增加農民收入,主要是通過四條途徑:

  第一,通過產業振興增收入。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更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基礎。目前,農民的經營凈收入占農民收入的1/3左右,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通過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特別是要向高質量農產品要收入,向產業鏈要收入,向降成本要收入。

  第二,通過擴大就業增收入。工資性收入占比超過4成,是農民收入的大頭。一方面,要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增收,落實好財政、金融、用地、人才等扶持政策,形成創新帶創業、創業帶就業、就業促增收的格局,讓農民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有錢賺。另一方面,促進外出務工就業增收,加強農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科技文化素質,完善就業支持政策,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工穩崗就業。

  第三,深化改革增收入。現在農村還有大量的“沉睡”資源,這是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潛力所在,要通過改革來激活。

  第四,完善政策增收入。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是完善再分配調節機制的重要內容。要重點關注兩類群體:一類是小農戶,要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穩定和加強農民種糧補貼,按時足額把惠農資金發放到農民手中。另一類是低收入農戶,建立健全常態化幫扶機制,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謝謝。

  關鍵詞:公共服務

  記者提問:近幾年來,我們感受到生活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也注意到社會上存在一些說法,比如說老百姓在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這些現實問題存在一些困難,請問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我覺得您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老百姓確實目前還在一些直接現實的問題上有一些困難、有一些訴求,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來看,如何來解決?

  我們黨始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不斷下力氣來解決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14億多中國人民開始過上了幾千年夢寐以求的好日子,生存權、發展權得到了有效保障,也較好地實現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沒有終點的,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您剛才提到的老百姓在看病、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一些直接的利益問題和訴求,我們認真分析后感到,當前群眾反映的這些訴求,更多的是上好學難、看良醫難、住好房難,是在“有沒有”的問題已經得到較為妥善的解決之后出現的“好不好”的問題,是新發展階段的民生新煩惱。這些問題說明,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后,民生工作面臨的宏觀環境和內在條件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人民對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廣泛,對收入穩步提升、優質醫療服務、教育公平、住房改善等有了更多更高層次的需求。那么,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適應這些民生需求的新變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多做雪中送炭的實務,努力把民生保障的好事做得更實,把紓困解憂的實事做得更好。

  在公共服務領域,今后五年,我們將主動適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牢牢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科學合理界定基本公共服務和非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多元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全方位調動政府、社會和市場,以及公民個人等多方面力量,補短板、強弱項和提質量,以期最終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這樣一個更好的目標。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從兩個方面來推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一方面,政府重點是保基本促均等。我們會緊扣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扎實履行各級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職責,切實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優化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實現全體公民都能夠公平可及地獲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堅決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另一方面,要多元擴供給促普惠。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鼓勵和支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國有經濟等多元主體參與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斷豐富服務供給,有效降低服務成本,逐步實現非基本公共服務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安全有監管,實現供需動態均衡、服務普惠享有。

  通過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務的區分,明晰權責、突出重點,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民生保障最急需、最迫切的領域,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到公共服務領域,這樣我們才能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高效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民生難點、痛點和堵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民生改善始終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關鍵詞:人口紅利

  記者提問:在中國的少子化與老齡化加速增長的背景下,有消息指出,可能對中國今后的經濟發展也會產生影響。請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可以繼續保持全面小康社會嗎?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人口結構和總量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2020年開展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國人口的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情況,這個成果已經公布了。雖然我國人口總量增速有所放緩,總和生育率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但總體上看,人口紅利依然存在,人才紅利優勢后發,人口健康水平不斷提升。隨著人口政策的逐步完善,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仍然具備較好的人力資源保障。

  一是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繼續存在。我國仍然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人口總量仍然保持增長,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仍然龐大,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達到8.8億人,還有3億多育齡婦女,每年能保持1000多萬的出生人口規模。2020年,我國農民工總量仍達2.86億。人口數量增長產生的紅利仍然存在,勞動力資源仍然較為充沛,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人口紅利支撐。

  二是人口素質明顯提高,人才紅利新的優勢逐步顯現。過去十年,我國人口受教育程度明顯提升,2020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75年,比2010年的9.67年提高了1.08。教育事業過去十年大發展,其中,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2.08億人,占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達到23.61%,比2010年大幅提高了11.27個百分點。人才規模比重上升了超過10個百分點,翻了近一倍。這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人才紅利支撐。

  三是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改善,勞動力資源條件優化。健康既是福祉,也是生產力。隨著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我國人口身體素質明顯提高。2019年,我國人口預期壽命達到77.3歲,比2010年提高2.47歲,這個提高幅度也是很大的。中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總體改善,現在有許多人雖然已經達到了老年,但是身體素質還是相當好。2020年,我國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也分別下降至5.4‰和16.9/10萬,兩端年齡人口的身體素質都改善了。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總體上還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衛生健康事業取得的成績,也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勞動力投入支持。同樣是勞動力,身體健康程度改善了,有利于勞動力資源發揮作用。

  四是少兒人口數量和比重上升,新一代勞動力資源正在成長。“單獨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出生人口數量明顯回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0-14歲少兒人口數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萬人,比重上升1.35個百分點。“二孩”生育率明顯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今年國家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助于促進出生人口增加,改善人口年齡結構,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關鍵詞:貧富差距

  記者提問:貧富差距現在有多大?國家會怎樣控制、縮小貧富差距?稅務方面的政策會不會起大的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可以說,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是貧困現象不斷減少的過程,也是人民日益富裕起來的進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持續躍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改善。雖然存在貧富差距,但城鄉、地區和不同群體居民收入差距總體上趨于縮小。

  一是城鄉之間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隨著國家脫貧攻堅和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深入推進,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明顯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相對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從收入增長上看,2011—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義增長10.6%,年均增速快于城鎮居民1.8個百分點。從城鄉居民收入比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逐年下降,從2010年的2.99下降到2020年的2.56,累計下降0.43。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與2019年相比下降0.08,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下降最快的一年。

  二是地區之間居民收入差距逐年下降。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作用下,地區收入差距隨地區發展差距縮小而縮小。2011—2020年,收入最高省份與最低省份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對差距逐年下降,收入比由2011年的4.62(上海與西藏居民收入之比)降低到2020年的3.55(上海與甘肅居民收入之比),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2020年,東部與西部、中部與西部、東北與西部地區的收入之比分別為1.62、1.07、1.11,分別比2013年下降0.08、0.03和0.18。

  三是不同群體之間居民收入差距總體縮小。基尼系數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基尼系數通常用居民收入來計算,也用消費支出來計算,世界銀行對這兩種指標都進行了計算。按居民收入計算,近十幾年我國基尼系數總體呈波動下降態勢。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在2008年達到最高點0.491后,2009年至今呈現波動下降態勢,2020年降至0.468,累計下降0.023。同時居民收入分配調節在加大。“十三五”時期,全國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年均增長10.1%,快于居民總體收入的增長。還要看到,在世界銀行數據庫中,2016年中國消費基尼系數為0.385,比當年收入基尼系數0.465低0.080,而消費的數據更直接地反映了居民實際生活水平。

  四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看居民收入,不僅要看家庭可支配收入,還要看政府為改善民生所提供的公共服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成效明顯,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目前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13.5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國已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困難群眾改善了住房條件。教育公平和質量不斷提升,2020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5.2%。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改善,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衛生健康支出1.92萬億元。人民群眾通過自己勞動得到的收入、經營得到的收入、轉移支付得到的收入在增加。同時,有一些收入并沒有進入家庭,而是通過公共服務提供給廣大群眾,這在我們這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這方面各部門各地區做的工作尤其多。

  “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控制和縮小貧富差距,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通過發展經濟、辛勤勞動、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同時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

  你剛才專門提到稅收,稅收在分配當中已經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無論是在初次分配,還是在再分配、三次分配當中,都要發揮好稅收杠桿的作用。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