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由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自2018年1月2日起實施。
2018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
2021年2月25日,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提出重點工作。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2021年5月18日,司法部印發了《“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活動方案》。
鄉村振興五大目標內容
鄉村振興五大目標內容是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間表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實現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怎么走?會議提出了七條“之路”:
——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
——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
——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管理機構
2021年2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國家鄉村振興局牌子正式掛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此前已經摘下。
作為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立于1986年5月16日,當時稱為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1993年12月28日改用現名。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既是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個標志,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奔向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防止返貧是當前國家鄉村振興局重要工作。
實施鄉村振興的意義
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相關鏈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