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存:土地供應問題無解,保障房商品房爭地堪憂
時間:2011-07-07 13:57:45
來源:城市化網 作者:陳寶存
加大土地供應量以平抑房價成為共識。特別是保障房建設加速,難點也在于土地出讓環節。而現實情況是土地出讓計劃的完成各地嚴重不均衡,尤其是一線城市,連續多年的土地出讓計劃無法完成,這是自05年之后地價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04年的土地招拍掛政策,理論上是很公正的。但是為了程序公正,我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這其中的原因很復雜。但是,客觀上造成了土地供應速度嚴重下降。而且房企個數急劇增加,特別是07年之后央企國企大量進入地產領域,完全沒有土地儲備的上述企業,搶奪土地成為土地市場的必然。
房企為了生存,獲得土地是第一要務。所以我們說土地是面粉,面粉的嚴重缺乏,使得面粉價格高于現階段面包的價格。當然,面粉價格最終影響到了新上市面包的價格。這是地價房價雙雙被推高的根本原因。
說到底是土地供應出現極大的問題。那么,05年之后嘗試非凈地出讓,也就是未拆遷項目的出讓。最近公示的2800余塊閑置地,大部分是05年立項的閑置地,這些土地主要原因還是拆遷難題。
早在2008年年初,國土資源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就聯合制定《土地儲備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土地儲備機構應對儲備土地特別是依法征收后,納入儲備的土地進行必要的前期開發,必須達到“凈地”要求。
但是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在最早的征地拆遷過程中,由于土地國有概念,土地征用與拆遷難度較小,價格也比較低廉。尤其是沒有公開的數據,土地價格與拆遷安置補償標準沒有信息的支持,老百姓對于拆遷安置補償的心理預期也是很低的。而集體土地的征用,決定權在土地部門而不在土地使用者——農民。
農民惜地與城市拆遷補償越來越高的局面已然形成,我們在關注強制拆遷惡性事件的同時,還要關注的是“種房子”和“拆遷拆遷一步登天”的事實。實際目前的拆遷安置土地征用的不合理補償標準,使得失地的一方收益大大不同。規劃中的道路高速高鐵工業項目等等用途的土地,征用土地與拆遷安置價格低廉。只有商業性拆遷安置征地才能產生價值。這種方式是十分不公平的。所以我一直稱公益事業拆遷征地也要按市場方式運作。
隨著新的土地管理法與新的拆遷安置補償條例的出臺,失地一方的權利會得到更好的保障。但是同時征地拆遷將更加艱難。如果把拆遷安置與征地的行為完全交給企業完成,土地收儲成本將是很難抑制的。
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土地供應虛假完成供應而采用“非凈地出讓”的方式。為什么不說“毛地出讓”而用“非凈地出讓”這個名詞?實質是拆遷改造前的所謂“三通一平”是最低水平的水電路通。為了新的項目配套,以往的舊“三通一平”必須拆除,以完成新的“七通一平”。這個過程的拉長,使得土地供應短時期虛胖,這對市場的影響是極為負面的。
實際我們在關注土地供應的時候,沒有分辨土地出讓的形勢。今年上市供應的土地今年能完成報建開工的過程嗎?這才是關鍵的問題。如果未執行拆遷的土地混在其中,我們的市場供應也就不可能是準確的數據。而05、06、08年的土地欠債,我們又如何彌補?
中指院數據:在全國10個重點城市中,上海、重慶、天津、成都、廣州五個城市,2010年前三季的住宅土地供應量同比上升,其中以上海和重慶上漲幅度最大,為142%、63%;而另外5個城市北京、南京、武漢、杭州、深圳,住宅土地供應卻在同比下降,其中杭州、深圳下降最多,超過20%,北京也下降了9%。然而,北京、南京、杭州、武漢這4個城市,同期卻收獲了大量的土地出讓金,總額進入前十,并且同比大幅增長。那么土地出讓環節的價格還是在直線上揚。
然而決定商品房上市量與保障房上市量的住宅用地供應情況,在今年4月開始急轉直下。1—3月土地供應量同比增幅分別為267%、126%、260%,從4月起增幅下落至60%以下,7月至9月,降至11%以內。
2010年的住宅土地上市量,還是欠賬的局面。那么一線城市的土地供應竟然在05年之后六年中有四年是欠債的局面。如何抑制商品房用地出讓價格,也越來越成為難題。在新政的嚴控局面下,土地出讓仍舊是高價的局面,原因是房企必須生存,只能搶奪土地。
《北京商報》報道:一改國土部此前頻頻表態稱招拍掛制度問題多多、將嘗試新型土地出讓方式,該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地價處處長劉彥日前表示,招拍掛是截至目前最好的土地出讓制度。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國土部改變口風,與此前“綜合評標”、“限地價、競保障房面積”等改革措施在試點城市遇阻不無關系。
如此搖擺不定,解決土地出讓現有問題是不可能有空間的。土地問題無解是我一直堅持的。而現有的土地供應一個出口兩樣需求,保障房擠壓商品房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雙雙作用以推高地價,是很難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