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茬大學生又畢業了。近日媒體報道,今年大學校長們的畢業演講,最大特點仍是“狂飆網絡語”,堆砌時下最流行的、人人耳熟能詳的網言網語。比如北大校長周其鳳在演講中用了“分數是浮云不要傷不起”之類的網語,清華校長顧秉林提到了人人網,引用了凡客體。
演講用網絡語言好像是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被稱“根叔”)創下的,他那句“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他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在感動學生的同時,也引領了校長畢業典禮上狂飆網絡語的熱潮。
網言網語很生動活潑,很有時代感,并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但這種以堆砌華麗辭藻和網語寫成的演講稿,大家又一窩蜂地競相模仿,就顯得沒有內涵、很難打動人心了。
今年的畢業演講,真正打動我的有兩個學校,一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該校邀請宿舍管理員吳阿姨作為職工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發言,這位宿舍管理員樸素的話語,深深地感動了學生,讓學生在臨畢業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平民情懷教育。二是復旦大學,校長在演講時向一位學生道歉,因為這個學生沒被拍進畢業照,其重印照片的要求被學院拒絕,復旦的校長說:試想,照片上缺的不是這位學生,而是我們某位學院的院長或者書記,又會怎么樣?這讓學生在走出校門前受到了一次關于平等的公民教育。
兩所大學的演講,都沒有網絡語言和華麗辭藻,卻有著一種觸及人心的感動力量,讓人印象深刻。這些平凡和樸素的話語能感動人,是因為它們發自內心,真正關懷學生,是用心跟學生交流。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的演講也在網上引起瘋狂轉發和贊譽,他也引用了網言網語,但不是為引而引,也沒有流于抒情和堆砌,而是充滿著一個法律人對學生的期待。他說:北京有大學老師說,你們畢業十年后,沒有四千萬,不要來見我。在座的也有我的研究生,我不會說這樣的話,我也不指望你們畢業以后做“包公”,我只希望十年后你們誰敢陷害忠良,我就給你“滅了門”,不讓你進我的門。你做不成“包公”可以,但是你不能陷害忠良。這是一個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底線。這段話,一定會讓學生們深刻銘記。
很多人走出大學后,就忘記了學校,他們已經沒有了“母校”的概念,只有那些真正給予過學生關心、給學生以思想啟迪的學校,才會讓學生銘記。大學與學生的距離,遠不是引幾句網語、靠幾句流行語套近乎能彌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