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高企,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
“十二五”開局之年轉眼已近半,盤點上半年,突出表現是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經濟運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突出矛盾是物價高位運行,通脹預期的壓力加大。保持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成為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也是最緊迫的任務。
當前物價上漲較快,牽動人心。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表明,5月份CPI(消費者價格指數)為5.5%,創下34個月來新高。物價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盤升,到第四季度后呈現上漲較快的態勢。半年以來,CPI同比增長幅度一直在4.9%以上位置盤整,1、2月份都為4.9%,3月份為5.4%,4月份為5.3%。
今年以來,反映價格形勢變化的另一個重要經濟指標PPI(生產者價格指數)也處在高位。PPI同比增長幅度一直居于6.6%以上,從1到5月分別為6.6%、7.2%、7.3%、6.8%和6.8%。
推動物價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國際因素,也有國內因素。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認為,流動性充裕或過剩推動、成本推動、國外輸入推動是三個原因。國際上一些國家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充裕,國內在抵御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采取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使M2(廣義貨幣量)基數不斷增長。
成本推動物價上漲具有一定的剛性。僅從農產品看,勞動力成本、生產資料成本、運輸成本的上升直接推動了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加上由于農產品供給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從價值規律考量,農產品價格緩慢上升不僅是現在也是未來的趨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必然傳導到國內。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今年1到3月,我國進口的原油、大豆、煤炭、鐵礦石價格同比上漲24.5%、25.6%、21%和62.6%。從已經公布的PPI和PMI(采購經理人指數)等經濟指標看,高企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對國內價格市場的傳導,推動了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
物價高企,不僅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居民生活的支出,影響到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而且會對國民經濟健康運行產生不利影響。
物價上漲勢頭仍在持續,但總體上處于可控區間
如何看待目前的物價水平,關系到宏觀調控決策的取向。
鑒于三大推動物價上漲因素同時存在,專家普遍認為,6月CPI環比將繼續上揚,但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以及供求總量的平衡,下半年CPI將有一定程度的下挫。雖然當前物價水平較高,通脹壓力較大,但物價總體上仍處于可控區間。
首先,本輪物價高企是結構性的。
目前,食品和住房等結構性物價上漲的壓力很大。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表明,食品價格上漲達11.7%,影響CPI上漲3.5個百分點,占CPI同比漲幅的63.6%。5月份,生豬同比價格上漲了40.4%,對CPI貢獻將近20%。居住價格雖然降溫,但上漲勢頭總體上仍然在持續。國家統計局6月18日發布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5月份住宅價格變動情況表明,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3個,漲幅回落的有36個。5月份,同比漲幅5%以內的城市比4月份增加了7個。對此,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副會長陳厚義表示,結構性供給問題解決了,CPI就會回落。
其次,當前經濟仍然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通脹并沒有對經濟增長造成明顯拖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表明,1到5月份,財政收入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8%,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4.6%。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表明實體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狀態。而5月份PMI為52%,表明經濟運行處在穩定的擴張通道。
針對當前物價高位運行的態勢,必須增強穩定物價的信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昕表示,只要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下功夫,穩定物價有望達到預期目的。當前,穩定物價具備許多有利因素,我國庫存充裕,夏糧增產已成定局,主要工業品總體供大于求。投資、消費、出口穩定增長,內需支撐作用增強,穩定物價具備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制度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