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明辨“兩個城市化率”
時間:2011-07-07 10:07:39
來源:瞭望周刊 作者:劉健
越來越靚麗的城市、不斷提速的中國城市化進程背后,隱藏著兩個很不協調的指標性數字:一個是“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約為47%,另一個是“戶籍人口城市化率”,約為27%,前者比后者高出20個百分點。
這20個百分點,就是站在“戶籍對岸”渴望在城市里生活的兩億多農民工。巨大的鴻溝,已困擾中國社會多年,到今天,這個矛盾卻越來越糾結。部分地方政府對其中一些關鍵的技術性問題仍然認識不清,導致鴻溝的填補裹足不前。
其一,城市化的本質,應是人的城市化,是農民變市民的過程。有人擔心,這樣的城市化需付出巨大成本,但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重慶的經驗表明,一個農民工轉戶進城僅需6.7萬多元,還是由政府、企業和個人分擔,其中養老保險等也不是當期支付,因此政府支付得起。
其二,城市化中的農民變市民,不僅僅是農民分享市民利益,更是推動城市良性發展的強大動力。有數據表明,大量青年農民工及其家屬轉戶進城后,將大大推遲整個城市的老齡化;每年增加的消費和隨之而來的城市擴容改造,也是拉動內需的一個重要源泉。一些地方決策者不愿意對農民工敞開城市的大門,害怕大量農民工進城后削弱了城市原有居民的福利。這種顧慮實在短視。
其三,迎接農民進城,是降低社會矛盾和管理成本的過程。一些地方政府害怕農民工大量進城,會增加流動犯罪率,加劇勞資矛盾等社會焦點問題,但實際上卻是倒因為果,這些問題的根源之一,恰恰是目前“進人不進戶”的城市二元結構。讓農民工落戶定居,平等享受城市待遇,正是化解大量社會矛盾的一項施政對策。
其四,城市化是個漸進的過程,農民工將有選擇地進城。或問:放開城市戶口,會不會導致農民工一窩蜂涌進城市,形成大量貧民窟?其實,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從重慶今年8月啟動的戶籍制度改革實踐看,一方面政府為農民進城設計有固定工作崗位、固定居所、工作年限等必要條件;另一方面,當前惠農政策疊加的背景下,農民開始自我選擇,若沒有在城市立穩腳跟,不再會僅為一紙城市戶口,放棄農民的土地權益和農村福利。
中央的要求很明確,今后推進城市化,不是單純追求城市規模的擴大和設施的建設,而要真正把農民轉移到城市中來。城市化發展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和著力點,就是戶籍制度改革,特別是逐步消除“兩個城市化率”之間的鴻溝。這是社會發展大勢所趨,早推進、早主動、早受益。